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篇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牛率明显增加,宫颈癌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技术的提高,阴道镜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LEEP)在CIN诊治中的广泛应用,有效阻断了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  相似文献   
32.
3 271例宫颈拭子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及支原体耐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及了解支原体耐药情况。【方法】应用金标法及支原体培养 药敏分析,对3 271例宫颈拭子进行CT、UU和MH三种病原体检测。【结果】①三种病原体总检出率为49. 28% (1 612 /3 271)。其中单种病原体检出率为40. 32%(1 319 /3 271),混合感染率为8. 96% (293 /3 271);支原体检出率为40. 51% (1 325 /3 271);衣原体检出率为8. 77% (287 /3 271)。②衣、支原体感染以21~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82. 32% (1 327 /1 612)。③对支原体耐药率最高的是壮观霉素(耐药率>90% ),其中人型支原体及解脲 人型混合感染者对壮观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等耐药率均>85%;对交沙霉素最敏感,其次是强力霉素。【结论】①UU、CT、MH是宫颈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感染率UU>CT>MH。②支原体的耐药菌株常见,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33.
34.
医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素质教育。本文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入手,探讨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及意义,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追求医学的人性化,更好地提升医疗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3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3岁,足月产1次,无早产,孕4个月引产1次,流产3次,现有子女1人.因自觉腹部包块1年,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半年于2010年7月5日入院.妇科检查示:子宫前位,增大如孕4+月大小,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血清CA125、癌胚抗原(CEA)、甲肿胎儿球蛋白(AFP)水平正常.妇科彩超示:子宫前位,11.5 cm×8.8 cm×11.3 cm,后壁探及大小为8.7 cm×8.5 cm×9.2 cm高回声结节,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双附件未探及明显异常.CDFI示:子宫后壁高回声结节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2010年7月7日行宫腔镜检术,宫深8 cm,宫腔形态正常,内膜薄,腔内见一节育环.2010年7月8日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4+月大小,瘤体位于后壁肌壁间,直径约10 cm,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6.
1病历摘要患者31岁,孕0产0。因月经不规则17年,结婚10年未孕,发现子宫增大5年于2004年12月31日入院。月经初潮14岁,经期8天至2+月,月经周期15±天至2+月,量多少不定,量多时每日10+至20片卫生巾,量少时仅需卫生护垫即可,无痛经史。2000年外院B超检查示子宫增大,95 mm×61 mm×93 mm,之后在多家医院诊治(具体不详),均疗效不佳。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丈夫体健,精液检查正常。入院查体:T 36.6℃,P 76/min,R 20/min,BP 110/70 mmHg,身高158 cm,体重69 kg。心肺听诊正常。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前位,如孕4…  相似文献   
37.
16 320 例妇科门诊患者HPV 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 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湘雅三医院妇科门诊16 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HPV总体感染 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亚型HPV感染率,分析HPV持续性感染情况及宫颈细胞学结果。结果:16 320例患者中 共检出4 332例HPV感染者,HPV总感染率为26.54%。HPV总感染率和高危型感染率的低峰为30~39岁(P<0.05),高峰 为≥60岁(P<0.05);高危型感染率在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型感染率在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693)。HPV阳性间隔1年后的清除率为87.65%。非持续阳性组与持续阳性组高、低危型感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545),均以高危型为主;单一、混合感染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阳性组混合感染明显高 于非持续阳性组。持续阳性组中最常见的HPV亚型为16,52,58,CP8304,33。持续阳性组发生不能明确意义的非 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显著升高(P<0.05)。结论:HPV持续性感 染以高危型、混合感染为主,本地区应重视HPV 16,52和58型持续性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38.
<正>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是外阴鳞状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局限于外阴表皮内,多见于45岁左右妇女。近20年VIN的发病率从1.1/10万上升至7/10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传统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普遍存在疗程长,药物反应重,依从性差,复发率高等问题;而手术治疗创伤大,使外阴解剖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导致性功能障碍,加重患  相似文献   
39.
对男生妇产科见习教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松舒  薛敏  邓新粮  万亚军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938-940
妇产科是一个完全面对女性患者的学科,在妇产科见习带教中,患者往往不愿意让见习的男生了解和观看自己的隐私部位,导致男生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较易陷入尴尬消极的局面。因此,基于妇产科专业的特殊性,如何让男生学好妇产科,在临床见习中既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利因素的发生,又能有效地获取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盆腔局部免疫环境的改变在EM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就近年EM腹腔液中细胞因子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