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静脉注射后口服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后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设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治疗组27例,首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 mg,共3次,然后给予口服美托洛尔200 mg/d;安慰剂组26例,除接受AMI的常规治疗,相应安慰剂静脉及口服方法 与治疗药相同,入组后24小时及出院前分别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 AMI后24小时内美托洛尔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1/27 vs 18/26,P<0.05),心房纤颤的发生美托洛尔组虽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7 vs 2/26,P0.05);美托洛尔组成对或二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饲数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1/27 vs 19/26,5/27 vs 12/26,均P<0.05),心室纤颤两组各发生1例;出院前美托洛尔组的房性期前收缩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例教明显少于安慰剂组(15/25 vs 21/24,3/25 vs 9/24,P<0.05);成对或二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 vs 4/24,0/25 vs 2/24,均P0.05).结论 AMI后早期静脉及口服美托洛尔可有效的抑制心肌梗死后发生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但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使用,以避免增加心源性休克的风险.  相似文献   
82.
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的降脂效果并探讨其治疗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30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冠心病患者给予氟伐他汀40mg/每晚治疗,分别于服药前4周、服药后0、6、12周取血测定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lα(6-K-PGFlα)、C-反应蛋白(CRP)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服药12周末血TC、LDL-C和HDL-C变化分别为:-20.9%、-25.6%和+8.3%;血中NO和6-K-PGFlα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RP明显降低(P<0.05)。结论 氟伐他汀在调节血脂的同时,尚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能力和可靠性。方法5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共92枚支架),同期行64SCT冠状动脉扫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用64SCT的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与64SCT诊断支架开通或再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和一致性。结果64SCT对92枚支架显影良好72枚支架中直径≥3.0mm者57枚(79.2%),64SCT显示支架内狭窄程度〉50%有21枚,CAG证实17枚,CAG和64SCT对其余51枚支架均显示无再狭窄或支架内狭窄程度为0~50%。在64SCT不能进行影像学评价的20枚支架中,支架直径〈3.0mm者8枚(40.0%)。64S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腔内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和90.9%,一致率为91.7%,阳性预测值76.2%,阴性预测值98.0%,因其无创性特点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64S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形态、支架远近端血管及支架腔内情况,能较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尤其对大直径支架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4.
目的:采用99 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m Tc-MIBI)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研究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选首次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未行溶栓治疗且无持续胸痛的 AMI 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1),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延迟 PCI 组(n =31)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发病后7~14天行 PCI 治疗。两组均于发病1周及治疗后4周行99 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缺血面积(ischemic area,IA)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的LVEDV、LVESV、LVEF 及 I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延迟 PCI 组 LVEDV、LVESV 明显下降,分别为(73.87±5.90)ml vs (81.20±7.14)ml,(26.51±3.51)ml vs (30.90±3.84)ml(P <0.01);与对照组比较 LVEF明显升高,(66.23±5.20)% vs (60.97±4.58)%(P <0.01)、IA 明显缩小(10.67±3.01)% vs (12.93±3.54)%(P <0.01)。结论对于 AMI 患者,延迟 PCI 可以更完全地血运重建,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及恢复心室功能,可以改善预后;99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变化,可以准确评价延迟 PCI 治疗 AMI 效果。  相似文献   
85.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程序,以便为心肺复苏提供更多的复苏途径.方法 选择近年来心肺复苏成功的39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五种不同复苏程序:ABCD、D、C、CD、CABD.结果13例呼吸完全停止的患者采用传统ABCD复苏程序;26例呼吸尚存的患者,7例现场直接给予电除颤(D),其余19例现场不具备立即除颤的,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其中3例通过心脏按压直接复苏(C),9例心脏按压再电除颤后复苏(CD),7例心脏按压时间较长,呼吸逐渐停止,给予人工通气、复苏药物及电除颤最终复苏(CABD).结论对原发性心跳骤停的患者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复苏程序.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OMI)梗死区域ST段急性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OMI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me,ACS)时梗死区域ST段急性抬高13例,且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均未实施静脉溶栓、冠脉介入或冠脉搭桥.所有患者此次入院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y angiography,CAG)检查.结果 CAG结果证实所有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均仍是完全闭塞的,梗死区域的血运完全靠侧枝循环提供;提供侧支的供血血管狭窄70%~95%.结论这类OMI合并ACS梗死区域ST段抬高的实质是梗死区域残存心肌侧支循环明显减少甚至中断,此类患者采取溶栓无疑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7.
肖文良  Jan Kovac 《临床荟萃》2005,20(8):472-47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ious coronary mtervention,PCI)临床应用30多年来,再狭窄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冠脉内支架的应用使之有所减少,但其发生率仍维持在10%~20%,在特殊人群甚至高达50%。近年来以抗增生为目的的新型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ms,DES)的临床应用,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笔者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探讨DES在抗再狭窄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8.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为恶性或潜在恶性心律失常,也可为良性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猝死(SCD)的原因之一。室速的病因、机制及类型不同,它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我院自2003年以来经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1610例,发现室性心律失常1132例,其中检查出室速6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von Willebrand 因子(vWF)和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前者给予常规扩冠、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并于服药前后分别抽血测定血中vWF和Fn水平变化。结果 通心络组患者治疗后血中vWF和Fn水平明显回落,且通心络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是否可以减少早期复发性缺血事件的发生。方法 69例AMI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记录①发病24h后至第28天时的心绞痛发生情况,②治疗28d后,24h动态心电图缺血栓出率及心肌缺血总负荷。结果 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心绞痛发生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服用硝酸甘油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24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和心肌缺血总负荷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AMI溶栓治疗后,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心肌梗死早期复发性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