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复脉抗衰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过程的影响。方法:将2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加用复脉抗衰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共7天,同时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7天血中ET、Mb及GMP140水平的变化。结果:复脉抗衰注射液通过对内皮细胞、血小板及心肌细胞本身的影响而改善AMI患者的临床过程。结论: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复脉抗衰注射液对AMI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2.
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以便提高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52例近年来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析探讨对其采取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复苏的程序.肾上腺素的用量,应用碳酸氢钠的时机等。结果52例患者经过上述综合处理.心肺复苏取得了成功。结论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上述综合治疗,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3.
左室功能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率变异性(HRV)降低直接影响AMI的预后,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ARB)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毒性,其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易耐受。近期发表的AMI后ARB氯沙坦最佳治疗实验(0PTIMMAL)、AMI后患者研究实验(VALIANT)证实,氯沙坦、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于AMI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或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在减少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方面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04.
患者,男,66岁,主因间断胸闷4年,加重伴咽部堵塞感1周,于2008年7月7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呈压迫感,位于心前区,范围约手掌大小,自摸脉搏38次/min,伴有头晕不适,无胸痛、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约半小时不缓解。“120”急诊查心电图示“间歇性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阿托品后症状缓解。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行双腔起搏器起搏治疗。后胸闷症状间断发作,与活动无明显关系,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不等。1周前劳累时再次出现咽部堵塞感、烧灼感,伴胸闷、气短、大汗,  相似文献   
105.
Q-T间期延长,无论是先天性还是获得性,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都较高。引起Q-T间期延长的原因比较复杂,部分病人常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甚至发生猝死。本文就近几年来与之有关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重点讨论临床常见引起Q-T间期延长的原因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B型利钠肽和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浓度在无症状和有症状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经超声心动图检测符合心脏单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60例心血管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组(无症状组)和有症状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组(有症状组)。采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浆BNP浓度,并与健康查体者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无症状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组、有症状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组血浆BNP浓度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升高可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吸入治疗方式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2例,随机分成两组:压力驱动泵吸入治疗组(A组)和储雾罐+压力定量气雾剂吸入治疗组(B组),每组46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均逐渐降低(F=5.42、6.24,P<0.05),而PEF%和FEV1%均逐渐增高(F=4.62、5.64,P<0.05);治疗后同期比较,A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PEF%和FEV1%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B组(χ2=5.06,P<0.05),而发作次数和发作总天数均明显较B组少(t=5.73,7.64、P<0.05)。结论压力驱动泵吸入较储雾罐+压力定量气雾剂吸入对控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8.
邰炜彦  肖文良 《河北医药》2011,33(21):3272-327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导致患者发生猝死的几率增加。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可以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被认为是冠心病猝死高危患者可靠的预测指标。本文通过观察6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RT的相关性,探讨HRT在预测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是否可以减少早期复发性缺血事件的发生。方法 69例AMI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记录①发病24h后至第28天时的心绞痛发生情况,②治疗28d后,24h动态心电图缺血栓出率及心肌缺血总负荷。结果 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心绞痛发生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服用硝酸甘油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24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和心肌缺血总负荷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AMI溶栓治疗后,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心肌梗死早期复发性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钙通道阻滞剂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海滨  肖文良 《临床荟萃》2007,22(9):675-67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钙通道阻滞剂(calaiumchannal blocker,CCB)是选择性阻滞Ca2 经钙通道进入细胞内,从而使细胞内Ca2 浓度降低的一类药物。其通过跨细胞钙内流调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对脂代谢有好的影响,可减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的活性[1],下面就该通道阻滞剂在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综述如下。1A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血栓形成、血浆脂质浸润等假说均曾被认为是AS的病因,但这强调的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