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IL-38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Th17/Treg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CON)、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rats,CIA)、CIA+IL-38(5ng/g)组;CIA组、IL-38组采用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牛II型胶原乳剂建立CIA大鼠模型;IL-38组于初次免疫后第24天起每天注射IL-38(20-152)5 ng/g,连续给药10d;观察大鼠后足及关节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变化,流式检测Th17/Treg细胞变化,ELISA、qRT-PCR检测Th17/Treg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IL-38明显改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症状、滑膜组织病理情况、调节Th17/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及Th17/Treg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IL-38通过调节Th17/Treg失衡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和抗体对Ⅱ型胶原(CoⅡ)诱导的关节炎(CIA)形成的影响。方法:于8~10wk龄的DBA/1J小鼠尾根部皮内注射鸡CoⅡ进行被动免疫,建立小鼠CIA模型,以CIA发生率、关节炎指数及关节组织的病理变化为指标,评价抗VEGF抗体对CIA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在CIA形成的早期,注射抗VEGF中和抗体能有效地抑制关节炎的产生及减轻其严重程度(P<0.05);而在CIA已形成后再注射抗VEGF中和抗体对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抗VEGF中和抗体明显抑制滑膜细胞增殖、血管新生及血管炎,因此有望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治疗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T淋巴细胞上共刺激分子4-1BB的表达,及与其分泌T_H1/T_H2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的30例R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T细胞活化前后4-1BB的表达,并且应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水平。结果RA患者CD4~ T和CD8~ T细胞表达的4-1B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达百分率分别为18.56%±4.08%和10.33%±2.13%;1.24%±0.12%和0.87%±0.09%,P<0.01),经抗CD3单抗体外刺激后CD4~ T和CD8~ T细胞表达的4-1BB均显著高于活化前(表达百分率为33.21%±4.29%和21.35%±8.12%,P<0.01)。RA患者CD4~ T/CD8~ T比值明显升高,而且与4- 1BB~ CD4~ T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84,P<0.01),RA患者T淋巴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γ、IL-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抗CD3单抗体外刺激后上清液中IFN-γ及Ib-4均明显高于活化前,以IFN-γ升高最为显著(P<0.01)。而且抗CD3单抗刺激前后4-1BB~ CD4~ T细胞数与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721,r=0.487,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细胞表达的4-1BB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4-1BB可能通过对CD4~ T细胞活化,促使T_H1细胞因子分泌,参与关节炎症和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74.
慢性髓性白血病急性变时染色体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急性变时染色体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取20例(CML病人急性变前、后外周血或骨髓液、处理后制片,Giemsa染色,G显带或R显带,在显微镜下摄影后配对、分析。结果急性变前ph染色体阳性18例,阴性2例。急性变后19例附加出现了新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超二倍体占15/20。附加出现的异常染色体中,+8、+19、+22q-及I(17q)中的我个或多个异常蝇  相似文献   
75.
伴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快速进步,学术交流已克服了时空障碍,我们对本专业学术前沿的认识完全实现了国际同步化。但当安静下来反思时会发现,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解读国外指南,却很少思考自己可以总结些什么,更少有人会愿意从基础做起,从免疫学的角度理解我们今天治疗的合理性。当大家逐渐远离和忽视本专业的基础工作,去捕捉表面的繁荣时,发展便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6.
四所医院三个年度住院病人疾病归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住院疾病谱的变化,对医疗资源的配置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一)资料与方法:用回顾性方法选择辽宁省内中国医大一院、鞍山中心医院、鞍钢铁东医院、本溪中心医院1956、1976、1996年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7.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毒蕈碱受体3(M3R)与水通道蛋白5(AQP5)在人唇腺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干燥综合征(S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依据唇腺活检结果,将病理分级阳性的15例分为实验组,病理分级阴性的8例分为对照组,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唇腺中的M3R与AQP5。结果:M3R在对照组7例阴性,主要分布于腺上皮及肌上皮,导管表达弱(平均灰度值为147.28±5.05、139.74±5.27、223.24±7.81);在实验组13例阳性,主要分布在导管,腺上皮及肌上皮表达弱(平均灰度值为146.76±5.33、239.56±8.12、239.61±7.98),两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AQP5在对照组6例阴性,主要分布于腺上皮、肌上皮和导管(平均灰度值为189.11±7.83、191.63±7.71、191.71±8.15);在实验组12例阳性,主要分布在导管和肌上皮,腺上皮表达弱(平均灰度值为139.31±5.72、138.97±5.42、239.40±7.92),两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检测M3R阳性率为86.7%,AQP5阳性率为80.0%,二者与唇腺活检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3R与AQP5分别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唇腺各部位表达强弱及表达量不同,且阳性率皆较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SS口干的发病,并在SS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老年活动性RA患者,其中30例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30例单用来氟米特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组CRP、ESR、RF、晨僵及关节肿胀与压痛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且CRP、ESR及晨僵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雷公藤多甙及来氟米特联合治疗老年活动性RA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9.
抗VEGF中和抗体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和抗体对Ⅱ型胶原(CoⅡ)诱导的关节炎(CIA)形成的影响。方法:于8~10wk龄的DBA/1J小鼠尾根部皮内注射鸡CoⅡ进行被动免疫,建立小鼠CIA模型,以CIA发生率、关节炎指数及关节组织的病理变化为指标,评价抗VEGF抗体对CIA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在CIA形成的早期,注射抗VEGF中和抗体能有效地抑制关节炎的产生及减轻其严重程度(P〈0.05);而在CIA已形成后再注射抗VEGF中和抗体对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抗VEGF中和抗体明显抑制滑膜细胞增殖、血管新生及血管炎,因此有望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治疗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GF)的变化与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了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发热患者血清G—CSF的水平,同时设对照组。结果:对照组血清G—CSF的水平检测全部为阴性;实验组中发热伴细菌培养阳性者血清G—CSF的检测均呈阳性,且血清G—CSF含量与体温呈现正相关;反复感染者急性感染期血清G—CSF水平(OD值0.183±0.080)低于非反复感染者同期水平(OD值0.382±0.166);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菌感染是血清G—CSF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