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伴肺间质改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单纯涎腺和(或)泪腺受累pSS患者25例,仅伴肺间质损害pSS患者28例.15名健康献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IL-17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相关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血清中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04,P=0.000).伴肺间质损害pSS患者血清IL-17水平(212±77) pg/ml较单纯涎腺和(或)泪腺受累患者(111 ±25) pg/ml明显升高(P<0.05),而单纯涎腺和(或)泪腺受累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可能参与干燥综合征肺间质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62.
张榕  王笑夫  刘海娜  李舒帆  肖卫国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845-1847,185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FKN)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5例类风湿关节炎、20例骨关节炎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血清FK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FKN水平为(120.21±74.87)pg/mL,TNF-α水平为(55.64±39...  相似文献   
163.
患者男性,40岁。因反复背痛、膝关节肿胀11年,气短2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浮肿3d,入我院诊治。患者11年前因反复背部疼痛、膝关节肿胀就诊于我院风湿免疫科。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对比男性和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特点,分析二者的差异,指导临床决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5例男性和248例女性RA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男性RA患者发病年龄为18~79(51.40±15.55)岁,明显晚于女性RA患者的18~75(43.54±15.46)岁(P=0.0002);男性RA患者晨僵时间[(1.58±1.34)h]明显短于女性RA患者[(2.10±1.51)h](P=0.0357);男性与女性RA患者首发受累关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且膝、跖趾、肩及踝等负重关节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而腕关节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男性RA患者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生率13.68%(13/95),明显低于女性RA患者的35.08%(87/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男性RA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2.11%(2/95)]和IgM值[(1.42±0.75)g/L]较女性RA患者[10.48%(26/248)和(1.69±0.86)g/L]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RA患者其他关节X线表现、关节外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RA患者发病年龄晚,关节症状较女性轻.男性RA更易受累负重关节.男性与女性RA的严重程度基本相似.女性RA患者更易继发干燥综合征.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clinical featur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by detecting the gender difference to make clinical decisions. Method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95 male RA patients(MRA)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248 female RA patients (FRA)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The mean onset age of MRA [18-79 (51.40±15.55) years old] was older than that of FRA[18-75(43.54 ±15.46) years old](P=0.0002). The morning stiffness time of MRA [(1.58 ±1.34) h]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FRA [(2.10 ±1.51) h](P = 0.0357).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first involved joint between MRA and FRA (P=0.0170), the prevalence of knee,metatarsonphalangeal joint,shoulder and ankle of MRA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FRA, ' but conversely the wrist prevalence of FR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RA.The prevalence of secondary Sj(o)gren syndrome of MRA(13.68%, 13/95) was rather lower than that of FRA(35.08%, 87/248)(P = 0.0007). MRA had lower positive rate of ANA (2.11% ,2/95) and lower value of IgM [(1.42 ±0.75) g/L] than FRA [(10.48% ,26/248), (1.69 ±0.86) g/L] (P <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MRA and FRA in articular radiographic changes, most extraarticular manifestations and lab results (P >0.05). Conclusions MRA patients have older onset age and milder articular symptom than FRA patients. The disease severity of MRA is similar to that of FRA. Weighted joints are more involved in MRA. FRA is more inclined to have secondary Sj(o)gren syndrome.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45例A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依那西普(A组)、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B组)和双氯芬酸联合来氟米特(C组)治疗.8周后,A组继续应用依那西普;B组停用依那西普,继续应用来氟米特;C组停用双氯芬酸,继续应用来氟米特.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12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 3组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A、B两组强直性脊柱炎评估(ASAS),ASAS 20和ASAS 50的改善率均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的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3组患者ASAS 20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ASAS 50的改善率均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肝功能异常、上呼吸道感染,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两组(P<0.05).结论 应用依那西普治疗AS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短期应用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与长期单独应用依那西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无差异,故可考虑缩短依那西普的疗程,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6.
167.
目的调查国外有关干燥综合征研究的文献,得出近期干燥综合征研究热点。方法应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开发的Pubmed数据库进行近5年有关干燥综合征的文献检索,将全部文献(共1279篇)套录下来,应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统计这些文献的主要主题词出现的频次,截取出现频次>20次的为高频主要主题词,两两统计高频主要主题词在同一文献出现的频次,得出词篇矩阵,应用SPSS17.0软件对词频矩阵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类别主题词相关的文献,得出目前干燥综合征的研究热点。结果共提取出主要主题词1170个,得出出现频率>20次的高频主要主题词18个,累计共占所有主要主题词的43.6984%。将这些主要主题词应用BICOMB生成18×1279的词篇矩阵。通过对词篇矩阵进行聚类,得出干燥综合征的研究热点共4类。结论对于干燥综合征,近期国外文献所见的研究热点在于:(1)应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干燥综合征;(2)对其发病机制及自身抗体方面的研究;(3)继发于淀粉样变的干燥综合征及小唾液腺活检的重要性;(4)干燥综合征可并发边缘区B细胞(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168.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在红斑狼疮小鼠狼疮肾炎中的作用。方法:比较MRL/lpr狼疮小鼠和BALB/c小鼠24h尿蛋白,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肾组织MDC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RL/lpr小鼠24h尿蛋白高于BALB/c小鼠(P0.05);MRL/lpr小鼠肾组织MDCmRNA表达较BALB/c小鼠明显升高(P0.05);MRL/lpr小鼠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均有明显MDC蛋白表达,而BALB/c小鼠肾脏未见MDC表达。结论:MDC在红斑狼疮小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增高,说明MDC可能参与介导了小鼠狼疮性肾炎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9.
目的:研究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CCL21)及其受体(CCR7)对干燥综合征(S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趋化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在S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1例SS患者(其中原发性SS18例、继发性SS13例)及正常对照2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分离SS患者及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transwell细胞跨膜试验检测CCL21/CCR7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在CCL21的作用下,原发性SS和继发性S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趋化指数(CI)分别为2.92±0.12和2.80±0.2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CI=1.32±0.11,P<0.01);原发性SS和继发性SS患者之间淋巴细胞的CI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抗CCR7单抗(mAb)处理后,原发性SS和继发性SS患者的CI分别为1.04±0.05和1.03±0.08,与未经抗CCR7mAb处理的SS患者相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CCR7是导致淋巴细胞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CCL21/CCR7的相互作用可介导S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迁移,可能与SS患者的外分泌腺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导致腺体损害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0.
目的通过对JNK/SAPK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外周血淋巴细胞迁移过程中作用的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例RA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RA分类标准;正常对照20名,为健康体检者。分离出外周血淋巴细胞,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JNK/SAPK和p38MAPK的表达。结果 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p-JNK和p-p38MAPK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加入CCL21作用后,正常对照者和RA患者的淋巴细胞表达p-JNK和p-p38MAPK均比CCL21作用前明显增加,且RA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增加更多;而加入抗CCR7抗体后,p-JNK和p-p38MAPK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CCL21/CCR7作为胞外信号分子能够通过激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JNK和p38MAPK通路,介导淋巴细胞的迁移,在RA患者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控制RA病情的发生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