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9篇 |
免费 | 200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34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365篇 |
口腔科学 | 27篇 |
临床医学 | 468篇 |
内科学 | 245篇 |
皮肤病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74篇 |
特种医学 | 149篇 |
外科学 | 281篇 |
综合类 | 1001篇 |
预防医学 | 378篇 |
眼科学 | 47篇 |
药学 | 550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393篇 |
肿瘤学 | 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200篇 |
2010年 | 187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157篇 |
2003年 | 162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6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研究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时门脉断流术与脾脏切除术合用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7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38例。对A组患者联合运用门脉断流术与脾脏切除术治疗,同时对B组患者实施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白细胞的计数、血小板的计数、红细胞的计数、总红胆素的水平、白蛋白的水平、谷丙转氨酶的水平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A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8.14±1.99)×109/L,血小板计数为(308.19±23.06)×109/L;B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6.54±2.02)×109/L,血小板计数为(143.42±12.11)×109/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白蛋白为(24.01±3.95)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79.36±8.05)%;B组患者的白蛋白为(28.61±3.22)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69.25±8.9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A组手术后复发率为7.89%,低于相应B组的2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5)。A、B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26%和10.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门脉断流术与脾脏切除术合用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方面具有很好的实效性,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与血细胞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堵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输卵管堵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接受常规输卵管疏通术治疗(常规组),32例患者接受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宫腔镜组),比较两组输卵管疏通率、妊娠率、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常规组,宫腔镜组输卵管疏通率及成功妊娠率更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相较于常规组,宫腔镜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更低(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可有效治疗输卵管堵塞,提升成功妊娠率,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同时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p-Stat3和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例特征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联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建立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133例行胃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信息并随访。制作石蜡组织芯片,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Stat3和Survivin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描述多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术后生存状态的预测价值;使用R Studio软件中survival和rms程序包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p-Stat3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呈正相关,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ALT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差;Survivin、ALT和AST为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最优组合。结论 p-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对胃癌诊断具有辅助作用;p-Stat...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用替普瑞酮、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2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联合奥美拉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胃泌素(GAS)、胃动力素(MTL)水平以及用药后的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较对照组(80.43%)更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GAS水平(118.77±18.19)ng/L较观察组(100.21±19.20)ng/L水平更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MTL水平(240.68±13.13)ng/L较观察组(288.70±15.50)ng/L水平更低;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普瑞酮、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6.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2R、sIL-6R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sIL-2R与sIL-6R水平在肿瘤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方法检测了80例食管癌早期(Ⅰ~Ⅱ)患者、58例食管癌晚期(Ⅲ~Ⅳ)患者和120例对照者血清sIL-2R、sIL-6R水平,同时对138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的两项细胞因子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食管癌早期患者组和食管癌晚期患者组血清sIL-2R、sIL-6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晚期患者较早期升高(P<0.05);食管癌转移组手术后血清sIL-2R、sIL-6R水平比手术前高(P<0.01),无转移组手术后两者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1),食管癌患者血清sIL-2R、sIL-6R水平与肿瘤的恶性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sIL-2R在食管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并可以与sIL-6R起协同作用;两者的免疫失调状态可能与食管癌密切相关;sIL-2R、sIL-6 R水平可作为食管癌病情监测的指标,同时对疾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应用放大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椎板减压、开窗髓核摘除术。L2~L3节段1例,L4~L5节段21例,L5~S1节段22例,L2~L3及L4~L5节段2例,L4~L5及L5~S1节段11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优26例(45.6%),良28例(49.1%),改善3例(5.3%),优良率94.7%。结论:应用放大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创伤小,视野清晰、安全、疗效好等优点,但要注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乌蛇败毒胶囊治疗湿疹的机理。方法采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大、中、小剂量组和空白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的变化。结果中药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L-2、TNF-α的含量(P<0.01),降低诱发后鼠耳的肿胀度,减少真皮内单一核及多形核白细胞数目(P<0.01)。结论乌蛇败毒胶囊治疗湿疹的部分机理是抑制小鼠Ⅳ型变态反应、降低血清IL-2,TNF-α含量,减轻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89.
90.
氩氦刀对T739小鼠LA795皮下移植瘤坏死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氩氦刀冷冻消融对T739小鼠LA795肺腺癌皮下移植瘤坏死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评价氩氦刀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建立T739小鼠LA795肺腺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 氩氦刀冷冻后,光学显微镜观察冷冻坏死消融规律;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周边冷冻损伤区带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1-2和Bax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冰球周边冷冻损伤区Caspase-3表达及聚腺苷二磷酸核苷聚合酶(PARP)剪切活性. 结果:在冷冻中心区,细胞死亡以坏死为主,坏死呈现"双峰"效应:氩氦刀术后3 h出现第1次坏死高峰,坏死区域面积/肿瘤面积达(47±5.51)%;术后4 d出现第2次坏死峰,坏死区域面积/肿瘤面积达(68±4.69)%. 在周边冷冻损伤区,光镜形态学检查及TUNEL染色可观察到明确的细胞凋亡,术后8~16 h凋亡达高峰,凋亡率为(71±6.41)%. 免疫组化显示,Bcl-2蛋白表达在冷冻前后无明显变化,bax蛋白在冷冻后其表达上调.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冷冻后冰球周边损伤区带Caspase-3和PARP剪切、激活. 结论:氩氦刀通过坏死和凋亡两种途径达到有效的消融. 冷冻消融可能通过Caspase途径诱导周边损伤区带细胞凋亡. 其凋亡机制有Bax蛋白参与,而与Bcl-2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