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背景:脾酪氨酸激酶是目前研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靶点。 目的:研究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化合物HL131078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小鼠膝关节炎性细胞浸润、软骨破坏的影响。 方法:将40只DBA/1系小鼠随机等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实验组。后3组小鼠尾部注射CⅡ型胶原溶液与弗氏完全佐剂(含结核杆菌)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小鼠模型。第1次免疫注射2周后,阳性组小鼠灌胃10 mg/kg R406,1次/d,连续28 d;实验组灌胃10 mg/kg小分子化合物HL131078,1次/d,连续28 d。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和阳性组小鼠平均关节炎指数分别于第29和26天时开始下降,且实验组小鼠膝关节的软骨破坏情况明显减轻,仍维持较好的完整性,膝关节腔内炎性细胞的浸润明显减轻,与阳性药物R406效果接近。说明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化合物HL131078可以有效缓解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小鼠膝关节腔内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软骨破坏情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coflex system)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接受coflex治疗患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9~70岁;接受PLIF治疗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31~75岁。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疼痛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摄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结果手术时间coflex组(66.8±4.8)min,PLIF组(117.8±7.2)min;术中出血coflex组(78.9±7.4)mL,PLIF组(134.2±11.3)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末次随访coflex组VAS、ODI、JOA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手术节段(L4~5)活动度coflex组(7.47±1.66)°,PLIF组(1.07±0.53)°;邻近节段L3~4、L5S1活动度,coflex组(10.42±2.19)°、(8.07±1.68)°,PLIF组(11.86±2.88)°、(9.12±2.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coflex组有2例腰痛,1例下肢麻木;PLIF组有3例腰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融合动态稳定技术可以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前提下取得与融合术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由于植入后对邻近节段的应力小,减少了邻近节段的退变和复发可能,可以替代腰椎融合术治疗轻中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63.
背景: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内固定治疗作为现在的主流治疗方式之一,仍需进一步追求坚强固定,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和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符合标准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16例,空心加压螺钉组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侧、受伤方式、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复位质量、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组疗效的差别。结果与结论:(1)16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患者中除1例内固定失效,其余获得了8-25个月随访,平均11.9个月;19例空心加压螺钉组患者获得了7-26个月随访,平均16.3个月;(2)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3)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优于空心加压螺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4)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发生内...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带负电荷钙磷复合材料诱导脊柱融合并观察其融合能力.方法 将新型带负电荷钙磷复合材料置入10只大鼠的脊柱融合模型中,作为实验组;另取10大鼠仅建模,作为假手术组.术后8周行X线评分,手触力学测试,Micro CT扫描分析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X线评分、Micro CT、手触力学测试和组织学切片均显示实验组...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总结慕尼黑骨科医院改良的小切口外侧(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OCM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46髋).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每年进行髋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1分(24~55分)提高至终末随访时的94分(85~99分),截止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需要翻修,也无1例出现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或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然而目前尚无远期疗效报道,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加长型第3代Gamma钉(pTGN)与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long)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手术创伤,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方法 86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TGN组(41例)和PFNA-long组(45例),对两组手术创伤、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21.5个月随访。两组平均术中失血量、透视时间和切开复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long组较pTGN组术中出血量少,透视时间短,但切开复位率较pTGN组高。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均可以减少手术后再创伤,并发症较少,内固定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1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X射线下经侧隐窝或椎间孔行靶位穿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术后进行随访,记录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CT片上椎间盘突出指数(IDH)和CT值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8~2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1个月后突出物缩小,IDH减小,CT值明显降低,JOA评分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提高;1年后上述指标保持稳定。结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可有效地用于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68.
背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过程中,常发生椎间盘骨水泥渗漏,但有关骨水泥进入椎间盘后对椎间盘细胞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骨水泥颗粒对人髓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体积分数0.001%,0.01%,0.1%,0.5%,1.0%的磷酸钙骨水泥颗粒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处理人正常髓核细胞,以常规培养的人正常髓核细胞为对照,以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不同体积分数的磷酸钙骨水泥颗粒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无影响.体积分数0.001%,0.0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体积分数0.1%,0.5%,1.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颗粒明显抑制人正常髓核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且该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在处理3,6 d 时,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当颗粒体积分数为0.1%,0.5%和1.0%时,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增殖抑制的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和硫酸钙骨水泥(CSC)在椎体内的演变过程,为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中寻找更为合适的充填材料.方法 对24只成年雌性绵羊的L2~L5椎体制作骨缺损,随机注入CPC、CS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其中剩余的椎体作为空白对照,并以L6椎体作正常对照.术后2周、12周和24周分别随机处死其中8只绵羊,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试、不脱钙组织学分析.结果 CSC组和CPC组椎体被填充材料明显增强,但CSC组椎体力学性能自2~12周呈现下降趋势,而到24周时又出现回升.CPC组椎体力学性能自2~24周呈上升趋势.12周时3组新骨形成量差异不明显,CSC已被大部分吸收;植入24周时新骨形成量CSC组>空白组>CPC组,CPC出现了明显的吸收,而CSC仅有少量残留.结论 CSC与CPC初期均能明显增强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CSC在体内降解迅速,而CPC在体内降解缓慢.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评价慢病毒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大鼠脊柱融合的能力.方法 构建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慢病毒并将其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观察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活性.并将转染的细胞移植到大鼠脊柱融合模型中,8周后处死大鼠,对其脊柱标本进行手触力学测试,Micro-CT扫描和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 慢病毒转染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明显好于未转染细胞(3.2±0.4比1.1± 0.2,P<0.05).转染的细胞移植到大鼠体内8周后,X线、Micro-CT、手触力学测试和组织学切片均显示转染的大鼠脊柱标本全部达到骨性融合.而未转染的大鼠脊柱标本均未融合.结论 慢病毒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诱导脊柱融合,可作为基因载体工具用于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