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后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I/R)骨骼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绀、I/R组和rhEPO后处理组(5000IU/kg),采用25%的乌拉坦4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在I/R组、rhEPO后处理组建立兔左后肢腓肠肌I/R实验模型,4h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12h后切取腓肠肌标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3组细胞凋亡指数,对I/R早期骨骼肌病理标本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rhEPO后处理组细胞凋亡较I/R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及光镜下腓肠肌组织病理改变显示,rhEPO后处理组病变程度明显轻于I/R组。结论rhEPO后处理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改善骨骼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12.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包括心脑在内的多种组织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对家兔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前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后2组建立兔左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其中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在兔左后肢缺血2h后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结果与结论:再灌注后4,12h,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及一氧化氮浓度增高幅度较模型组低(P〈0.05)。电镜下腓肠肌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内皮细胞膜溶解,肿胀明显,肌纤维内线粒体水肿。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肌纤维损伤较轻,肌节内Z线及肌节内各带结构基本正常,大部分线粒体结构正常,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果证实,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可通过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表达,减少再灌注后过量一氧化氮生成,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α-倒捻子素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先分离培养人原代OA软骨细胞,分别给予5、10、20μmol/L的α-倒捻子素处理后24、48、72 h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MMP-3、MMP-1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PPARδ、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PG)、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IL-6含有量。结果α-倒捻子素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显著促进Collagen-Ⅱ和PG的产生;显著抑制MMP-1、MMP-3、MMP-13的表达;显著促进PPARγ、PPARδ、PGC-1α的表达,抑制TNF-α的表达。此外,α-倒捻子素还可显著抑制IL-1β和IL-6的产生。结论α-倒捻子素可通过增加PPARδ、PPARγ的表达,促进OA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从而延缓关节软骨的破坏和退变。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科应用加长PFNA-Ⅱ治疗80例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6~78岁。左侧43例,右侧37例。均为新鲜骨折,且为闭合复杂粉碎性骨折。1.2治疗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72例,全身麻醉8例(因凝血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运动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Caspase-3 mRNA表达与运动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用72只SD大鼠制作成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和VEGF拮抗组。伤后6、12、24h和3、7、14d取材。应用原位杂交、TUNEL技术研究运动神经元的凋亡。结果Caspase-3 mRNA在VEGF组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在VEGF拮抗组中表达增高。TUNEL阳性细胞计数显示脊髓损伤后VEGF拮抗组有多量神经元丢失,而VEGF组神经元丢失数量明显减少。结论VEGF可以防止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其作用可能是由Caspase-3介导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27只,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组和生理盐水(NS)组。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0.5cm处锐性切断,硅胶管套接神经,将CNTF和生理盐水(NS)分别加入管中。于术后3,6,12,24d取L4~6脊髓作TUNEL标记检测,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计算脊髓内神经元的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NTF组的神经元数目有明显的改善,其脊髓运动神经元计数3,6,12,24d分别为(83.3±1.2)%,(85.1±1.3)%,(85.6±1.2)%,(82.4±1.5)%(P<0.05,t=0.328),TUNEL标记运动神经元个数3,6,12,24d分别为(3.1±1.2)%,(8.8±1.5)%,(5.6±1.1)%,(4.5±1.7)%(P<0.05,t=0.614)。结论:CNTF通过抑制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RNA芯片转录分析骨骼肌损伤前后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为肌损伤治疗、肌组织炎性肿胀的预防和处理提供相关的分子信息。方法机械挤压法制备B6小鼠腓肠肌损伤模型,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肌损伤的程度和过程。RNA芯片转录检测、对比分析肌损伤前后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持续2次的挤压处理导致严重的腓肠肌损伤,肌组织肿胀、炎性渗出明显、肌纤维坏死(2~4 d)并逐渐出现再生的中央核细胞(7~10 d)。芯片检测发现在39429个检测探针中,3494个基因因骨骼肌损伤而呈现显著的表达水平改变(P<0.01),319个基因的表达改变超过10倍。富集率最高的gene ontology(GO)主要涉及免疫过程、防御反应和免疫反应。大部分基因在损伤后7~10 d趋于正常水平,41个基因在肌损伤后期仍持续上调,于伤后7 d或10 d达最高水平。结论急性肌损伤炎症反应具有瞬时性,属于自限性炎症。再生期持续上调的基因可能参与肌损伤后期的抗炎效应,以避免持续、反复、破环性的骨骼肌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早期阶段脑损伤的主要病理原因,是否影响线粒体功能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经股静脉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高血糖,持续高血糖2个月后,检测外周血、脑脊液及脑组织中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取大鼠前额皮层,分离线粒体,检测线粒体氧化及抗氧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水平。全脑冰冻切片,Fluo-Jade-C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损伤程度。电镜检测皮层锥体细胞自噬-溶酶体变化。结果:1型糖尿病神经损伤主要原因是高血糖,可以导致皮层Fluo-Jade-C阳性细胞增多,线粒体氧化水平升高,抗氧化能力下降,AMPK磷酸化水平下降。同时发现1型糖尿病大鼠皮层锥体细胞自噬体增多,自噬体内包裹有线粒体或线粒体残余。结论:1型糖尿病早期所致的脑损伤,与持续高血糖增加氧化应激,进而损伤线粒体功能有关,伴随有自噬激活。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并可累及多个周围关节,最终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性骨关节破坏,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近年来,多数研究均认为,前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RA患者早期骨关节损害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作用[2].为探讨其与RA早期骨关节损害的相关性,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7例RA患者及同期80例健康门诊体检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现将研究过程与结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