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3篇 |
免费 | 233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3篇 |
儿科学 | 14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51篇 |
口腔科学 | 50篇 |
临床医学 | 465篇 |
内科学 | 322篇 |
皮肤病学 | 169篇 |
神经病学 | 168篇 |
特种医学 | 106篇 |
外科学 | 180篇 |
综合类 | 1008篇 |
预防医学 | 493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536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47篇 |
肿瘤学 | 1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30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52篇 |
2012年 | 183篇 |
2011年 | 251篇 |
2010年 | 212篇 |
2009年 | 182篇 |
2008年 | 178篇 |
2007年 | 159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145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33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Periostin(POSTN)调控AKT信号通路激活胃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机制。方法:选取胃癌病人的癌旁、原发灶、转移灶以及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灶胃癌组织标本,采用POSTN与CD44共同免疫荧光染色。选择人胃癌细胞MGC 803细胞,并分别过表达和敲除POSTN基因,分别添加AKT抑制剂LY294002进行孵育培养,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POSTN、CD44和EMT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POSTN、CD44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病人的转移灶中POSTN表达高于原发灶,且原发灶中POSTN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MGC 803细胞相比,过表达POSTN基因的胃癌细胞中POSTN、CD44、α-sma、snail、slug、Vimentin表达升高和E-Cadherin表达降低以及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升高;敲除POSTN基因的胃癌细胞中CD44、α-sma、snail、slug、Vimentin表达降低以及E-Cadheri... 相似文献
63.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出血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鼻出血的易患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鼻出血的患者临床数据,同时随机获取相同时间段及年龄段未诊断鼻出血及鼻部疾病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鼻出血住院患者的疾病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性别、年龄及患者的基础疾病是否是鼻出血住院的风险因素。结果共获取诊断为鼻出血600例及对照组313例患者临床资料。鼻出血患者平均年龄为(51.89±24.41)岁,男性占比56.5%。16~25岁及56~65岁是鼻出血住院数最多的年龄段,就诊量最高的季节为冬季(41.00%),其次为春季(27.83%)。前鼻孔出血较后鼻孔更易出血(77∶23),但后鼻孔出血更易复发。鼻出血高风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OR=3.24,95%CI: 1.99~5.26);冠心病(OR=3.69,95%CI: 1.89~7.23);慢性鼻窦炎(OR=2.32,95%CI: 1.39~3.83)。鼻出血低风险因素为变应性鼻炎(OR=0.58,95%CI: 0.37~0.89),糖尿病(OR=0.96,95%CI: 0.56~1.66)。结论鼻出血老年男性好发,冬春季多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及慢性鼻炎等加重鼻出血的发生,而在需住院治疗的鼻出血患者中,变应性鼻炎及糖尿病是低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症状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NRDS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无创组各43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常规机械通气,无创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患儿(1)治疗后治愈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2)治疗前及治疗后1h、6h、24h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3)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无创组治愈率(93.02%)显著高于常规组(74.42%)(P<0.05);无创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无创组治疗后各时间PaO2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aCO2、FiO2、OI值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无创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98%)显著低于常规组(23... 相似文献
65.
66.
银屑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β-内啡肽(β-EP)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1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β-EP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血浆β-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即使达到临床治愈时,β-EP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发病前有诱因者较无诱因者β-EP水平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皮损瘙痒的强度与血浆β-EP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β-EP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其分泌既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又受皮损内炎症反应的影响,β-EP水平与皮损内炎症反应之间可能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67.
神经纤维瘤伴多种神经损伤一例刘翠杰刘华昌患者男,15岁,自幼皮肤起结节伴视力差2年,听力差3个月于1995年10月9日收住院。患者出生后家人发现前胸后背部各有一黄豆粒大小暗红色结节,并有散在分布的咖啡色斑,大小数目不一,以后随年龄增长上述结节、色素斑...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妇女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种系型别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HPV与子宫颈癌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门诊476例宫颈HPV感染的患者以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试验检测13种高危型HPV,同时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HybriMax)进行21种HPV-DNA亚型分析,分析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结果 476例患者中,HybriMax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的阳性率为84.9%,HC-Ⅱ法为85.7%,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5.8%,Kappa指数(KI)为0.83。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16、58、52、11、33、18、68、31、6、39、53、66、CP8304、51、56、45、59、44和42型,宫颈癌/HSIL组最常见的前6位型别由高到低为16(16.4%)、58(11.3%)、52(8.0%)、33(3.8%)、18(3.4%)和31(2.5%),LSIL组为16(84%)、58(4.6%)、18(3.4%)、33(3.4%)、39(2.9%)和68(2.9%),正常组织/炎症组为16(5.5%)、11(5.0%)、58(4.2%)、6(2.9%)、31(2.1%)和10(2.1%)。正常组织/炎症组、LSIL组、宫颈癌/HSIL组中两种以上HPV亚型感染者分别占22.7%、33.7%和55.3%,最后一组明显高于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哈尔滨地区妇女下生殖道感染HPV型别以16、58、52、11、33、18型较为多见,其中16、58、52、33和18型的致癌性较强。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变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红细胞指数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SysmexF-800血液分析仪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红细胞4项指数进行厂初步测定,旨在了解本病患者红细胞变化的特点,为研究本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原因、探讨发病机理提供更多的新资料。一、资料和方法(一)观察对象:3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龄17~60岁,平均35岁,病程2个月至32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典型皮疹。患者经临床排除主要脏器疾患。测定前2周内无服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性药物史。另选健康对照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8~57… 相似文献
70.
患者女,45岁.双手指色素沉着斑3年,于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3年前患者因手部神经性皮炎,局部外用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后,左手指腹出现黑褐色斑,逐渐增多并发展至右手指掌侧及指间关节伸侧,无自觉症状.自发病以来无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无系统性疾病及长期药物治疗史,无吸烟史,家族中其他成员无类似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