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肝豆状核变性(HCD)又称Wilson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肢体震颤、肌强直、构音困难、精神症状、肝硬化及角膜色素环(K-F环)。本病因铜沉积部位的主次、先后不同而首发,临床表现各异,早   相似文献   
22.
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发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诱发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 ,以利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我院 1 996年以来 5年间在应用有L Asp的化疗方案治疗 6 75例次时 ,发生急性胰腺炎 1 9例的临床特点、血液学和影象学检查及治疗预后作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 ,L Asp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 2 81 % ,多在初次诱导治疗用L Asp的期间发病。 1 9例临床表现中 1 7例腹痛 ,同时多伴恶心和呕吐 ;发烧 1 4例、1 3例腹胀 ,1 2例休克。首发症状中主为腹痛 ,次为休克。血液检查中血淀粉酶 1 6 / 1 9例升高 ,高血糖 1 2 / 1 9例、低血钠 1 1 / 1 8例、低血钙 9/ 1 8例、低蛋白 8/ 1 6例、酸中毒 7/ 1 8例及肾功不良 3例。凝血三项 1 0 / 1 6例异常。合并症中有肝损害或者脂肪肝 ;腹膜炎及感染。B超或CT检查 1 6 / 1 8例 ( 88 9% )有异常 ,腹部B超更为敏感。抢救休克和抑制胰酶分泌是最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措施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势凶险 ,应及早手术。 1 9例胰腺炎中 1 3例治愈 ,其中 1 1例水肿型痊愈 ;9例出血坏死型中 2例存活 ,7例死于休克。可以结论 ,L Asp诱发急性胰腺炎虽然少见却病死率高 ,尤其是出血坏死型病势凶险。结合L Asp用药史 ,监测病人腹痛或休克表现 ,检测血淀粉酶及腹部B超可以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抢救休克、?  相似文献   
23.
患儿 ,女 ,7岁半 ,1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恶心伴上腹疼 ,不伴发热 ,食欲好 ,未予治疗。于 3个月前恶心呕吐加重伴全身乏力 ,在当地医院检查ALT2 0 0U/L ,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 ,经用肝太乐、VitC等治疗症状减轻 ,肝功能正常出院。 1个月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当时检查ALT90U/L ,又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第 2次住院治疗 ,用药后好转出院。于入院前 1周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发黄 ,茶色尿 ,全身乏力 ,伴恶心、呕吐 ,经检查肝功能正常 ,尿胆原 (++) ,血红蛋白 66g/L ,网织红细胞2 0 % ,以“溶血性贫血”收住院。患儿既往…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细胞DNA含量和倍性情况,了解其生物学意义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29例初诊ALL儿及10例骨髓像正常的非白血病患儿的骨髓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获取各标本细胞周期时相百分比。本组资料平均随访48个月。结果 29例初诊ALL儿检出8例为超二倍体,对照组无异倍体检出。ALL儿的G0/G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和S+G2/M%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随访发现,初诊DI>1.08的患儿死亡率为225,DI<1.08的患儿死亡率为40%,但统计学显著性检验无明显差异(P=0.311)。初诊G2/M%>4.0的患儿死亡率为12.5%,G2/M%<4.0的患儿死亡率为42.7%,但统计学显著性检查无明显差异(P=0.135)。结论 儿童ALL儿DNA测定对临床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又称Wilson’s病,是遗传性铜代谢异常的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因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其中以肝脏及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还可以有骨骼改变及角膜K-F环等。但临床以溶血为主要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尚不多见,现报告我院血液病房收治的12例病人。一、诊断标准1.原因不明的肝病,溶血性贫血,肾脏病变,进行性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2.辅助检查存在角膜边缘K-F环,血铜蓝蛋白下降,低于200mg…  相似文献   
26.
例1女,5岁,因皮肤发黄5个月住院。入院前3年半发现枕后有05cm直径大小的囊性肿物,无压疼,伴有躯干部皮疹。2年前因枕后有5cm直径颅骨缺损,且左眼渐突出,视物模糊,当地医院诊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HX),给予长春新碱(VCR),环磷酰胺(CYTX...  相似文献   
27.
儿童巨核细胞白血病二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巨核细胞白血病二例陈静耿兰增赵新民倪荣华例1女,1岁5个月。因发热48天,贫血、肝脾肿大40天入院。院外骨髓示感染性骨髓象。体检:重度贫血貌,巩膜、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呼吸浅促,心率126次/分,心尖部可闻及Ⅲ级收缩期...  相似文献   
28.
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bcr/abl融合基因的检出率约占2%~6%、我们在2001年至2003年应用RT—PCR法从263例ALL患儿中共检测出15例bcr/abl^ ALL病例,并对MIC分型和远期疗效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bcr/abl^ ALL患儿的临床、免疫学、生物学及预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9.
活化的人血浆蛋白C具有抗凝和促纤溶功能,人血浆蛋白S是活化蛋白C,使其发挥生理效应必要的辅因子。1977年Discipio首先在美国西雅图(Seattle)从人血浆中分离出此蛋白,因此命名为蛋白S。1980年,Wa1ker提出蛋白S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并揭示了其生理功能。蛋白S的理化特性和化学结构理化特性人血浆蛋白S系单链糖蛋白。其分子内含有10个γ羧基谷氨酸,3个β羟基天门冬氨酸和7.8%的碳水化合物。其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儿童早幼粒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对35例经MIC分型为APL患儿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诱导治疗主要采用全反式维A酸诱导分化,继以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BFM)方案巩固治疗。结果APL患儿35例均检测到PML-RARα融合基因。其中3例存在L型,21例同时存在L型 LV型,6例存在LV型,5例存在S型。检出率分别为L型68.6%,LV型77.1%,S型14.3%。系统治疗18例,均在14~50d达到完全缓解(CR),其中5例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1例转阴,4例阳性,并在第3个月时转阴。14例随访至今,对其中6例巩固化疗患儿,微小残留病(MRD)的追踪检测,随访时间6~36个月,中位数为12个月,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阴性,均处于CR状态。结论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不仅具有诊断意义,而且可判断治疗效果、预测APL患者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