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分析发病时间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的影响,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5年中,急性胆囊炎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7例,按发病时间长短分为A组(≤72 h)和B组(>72 h)两组。对比两组的术前情况及中转开腹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平均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有无差异。结果: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7%和7.69%,(6±0.6)d,(8±1.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分别为(62±10.5)min和(70±11.9)min,10~120 ml和73±6.0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早期手术(≤72 h)相比延迟手术(>72 h)只是手术时间延长和术中出血增加,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KDR/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癌SW480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pAdKDR/CD/TK重组腺病毒,采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大肠癌SW480细胞、ECV304细胞及LS174T细胞,再加入不同浓度前药(GCV、5-FC)培养后,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重组腺病毒联合GCV和5-FC对大肠癌SW480细胞、ECV304细胞和LS174T细胞的杀伤作用,了解前药GCV、5-FC、GCV/5-FC对3种细胞的杀伤作用及KDR启动子的靶向杀伤作用。结果 pAdKDR/CD/TK重组腺病毒对3种细胞具有相似的感染率,感染腺病毒的3种细胞中除LS174T细胞外,均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当转基因细胞的比率为50%时,SW480和ECV304细胞分别有(31.3±5.64)%、(33.5±5.4)%的存活,而LS174T细胞存活率仍为(98.1±0.95)%(P均<0.01)。单用GCV浓度为80μg/ml时,SW480细胞、ECV304细胞、LS174T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45.6±6.5)%、(45.9±5.4)%、(99.5±4.7)%,单用5-FC浓度为1000μg/ml时,三者生存率分别为(40.4±5.8)%、(45.3±4.7)%、(97.0±6.2)%,联合用药(80μg/ml+1000μg/ml)时,三者生存率分别为(20.5±0.46)%、(25.6±1.33)%、(97.3±3.96)%。联合用药分别与GCV及5-FC单独用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单独应用GCV及5-FC对SW480细胞、ECV304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佳。结论含KDR启动子的融合基因,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前药GCV、5-FC对转染融合基因的大肠癌SW480细胞具有体外抑制作用,且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损伤是严重的腹部创伤,发病率较低,仅占腹腔脏器损伤的2.5%~5%,由于位置较深,临床表现不明显,漏诊率可达25%~40.6%。而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十二指肠损伤更为少见,患者症状、体征多不明显,易误诊、漏诊,给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本院2002年至2006年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十二指肠坏死者5例,现就其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γ射线照射对含KDR启动子双自杀基因大肠癌细胞SW480的杀伤协同作用,和自杀基因及前药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重组腺病毒pAdKDR—TK、pAdKDR-CD和pAdKDR—TK/CD转染SW480细胞,观察7射线对SW480细胞基因转染率的增强作用和对前药GCV、5-FC、GCV+5-FC杀伤SW480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以及前药GCV、5-FC、GCV+5-FC对γ射线杀伤SW480细胞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转染双自杀基因的大肠癌细胞射线组比对照组转染率有明显升高(P〈O.01),7射线对转染KDR—TK/CD基因的SW480细胞比未转染基因的对照组SW480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P〈0.001)。结论γ射线照射能明显提高双自杀基因的转染效率,强化了基因治疗的“旁观者效应”,自杀基因对γ射线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胆漏是肝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处理有些困难.因此术中及时发现胆漏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修补,尽量降低胆漏发生率是大家一直努力的目标.我们在术中行胆漏试验以发现渗漏点并予以修补,研究脂肪乳(无菌)术中胆漏试验对预防肝切除术后胆漏的作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05-2010年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普外科行肝切除术患者135例,符合分组条件的107例,其中男69例,女38例,年龄32 ~ 77岁,中位年龄54岁.将107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54例,试验组53例.分组要求:本组包括肿瘤,转移灶,准备肝切除术病例,除外以下情况:①需要胆管重建者.②有上腹手术史者.③肝切除和并其他脏器切除者.④急诊手术.本试验经过我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疾病种类、合并疾病、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07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45例,肝内胆管结石17例,肝转移癌19例,肝良性肿瘤26例.合并有肝硬化46例,糖尿病29例,高血压19例,心脏病25例.行左外叶切除34例,左半肝切除18例,右半肝切除13例,肝中叶切除5例,肝局部切除35例,左三叶切除2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新器械的出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切除的首选,但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是年龄> 70岁的老年人中是否也安全可靠尚无定论.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10年因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 82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估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KDR/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癌SW480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pAdKDR/CD/TK重组腺病毒,采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大肠癌SW480细胞、ECV304细胞及LS174T细胞,再加入不同浓度前药(GCV、5-FC)培养后,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重组腺病毒联合GCV和5-FC对大肠癌SW480细胞、ECV304细胞和LS174T细胞的杀伤作用,了解前药GCV、5-FC、GCV/5-FC对3种细胞的杀伤作用及KDR启动子的靶向杀伤作用。结果 pAdKDR/CD/TK重组腺病毒对3种细胞具有相似的感染率,感染腺病毒的3种细胞中除LS174T细胞外,均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当转基因细胞的比率为50%时,SW480和ECV304细胞分别有(31.3±5.64)%、(33.5±5.4)%的存活,而LS174T细胞存活率仍为(98.1±0.95)%(P均〈0.01)。单用GCV浓度为80μg/ml时,SW480细胞、ECV304细胞、LS174T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45.6±6.5)%、(45.9±5.4)%、(99.5±4.7)%,单用5-FC浓度为1000μg/ml时,三者生存率分别为(40.4±5.8)%、(45.3±4.7)%、(97.0±6.2)%,联合用药(80μg/ml+1000μg/ml)时,三者生存率分别为(20.5±0.46)%、(25.6±1.33)%、(97.3±3.96)%。联合用药分别与GCV及5-FC单独用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单独应用GCV及5-FC对SW480细胞、ECV304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佳。结论含KDR启动子的融合基因,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前药GCV、5-FC对转染融合基因的大肠癌SW480细胞具有体外抑制作用,且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9年治疗的6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AP患者62例,开腹手术治疗8例,死亡1例;十二指肠镜下乳头肌切开10例,无死亡;非手术治疗44例,死亡3例。结论对SAP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给予外科干预及外科干预的具体方式,在个体化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