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筛选适用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BMCs的内参基因。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 分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BMCs,然后使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v裂解液、CFP-10和ESAT-6多肽库、共刺激因子CD28共孵育,或者不添加任何刺激物,培养过夜后收集细胞;使用Trizol提取mRNA,逆转录获得cDNA,然后用6个常用的内参基因ACTB、B2M、DDX5、GAPDH、YWHAZ和18sR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 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8sRNA基因丰度太高,在PBMCs表达不稳定,DDX5、YWHAZ和B2M的稳定最好,适合作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BMCs的内参基因,而ACTB和GAPDH稳定性略低。结论 筛选出稳定的内参基因DDX5、YWHAZ和B2M,可用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BMCs基因表达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仍然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差异表达基因有望成为结核病新的诊断靶标。本研究通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感染状态下人外周血中PR/SET域1(PR/SET domain 1,PRDM1)和GATA结合蛋白2(GATA binding protein 2,GATA2)基因的mRNA表达,分析其作为诊断标志物的能力。方法 收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和健康人外周血,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RDM1和GATA2的m RNA水平,分析各组受试者PRDM1和GATA2基因表达差异及其鉴别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的诊断能力。结果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RDM1和GATA2的表达显著低于潜伏感染者和健康人(H=69.27,P <0.000 1;H=37.97,P <0.000 1)。PRDM1鉴别诊断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 7,灵敏度为80.22%,特异度为87.1%。GATA2鉴别诊断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 1,灵敏度为82.35%,特异度为70.97%。PRDM1和GATA2联合诊...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2)大鼠血、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及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NC组)以普通饲料喂养;DM2 SD大鼠模型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的方法建立。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吡格列酮组(PIO组),后者采用吡格列酮对PIO组大鼠进行干预治疗。8周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的改变情况,同时检血、尿MCP-1水平、尿白蛋白/尿肌酐(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aryretinol binding protein,URBP)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和PIO组第8周空腹血糖及HbAlc水平均明显升高,但DM组及PIO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DM组与PIO组的尿ACR、URBP、血及尿MCP-1和肝脏纤维化程度均高于NC组(P<0.05),而PIO组4项指标较DM组明显降低,且UMCP-1与ACR呈正相关;病理显示,PIO组大鼠肝脏病变程度均较DM组明显减轻,肝组织MCP-1表达减少。结论:吡格列酮对DM2大鼠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是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MCP-1表达及其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活动性结核病人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PLZF(Promyelocytic leukemiazinc finger)的表达和iNKT细胞含量的差异,研究活动性结核病人PBMCs中PLZF的表达与iNKT细胞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活动性结核病人和健康人新鲜的抗凝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s。每个样本的PBMCs分两份,一份细胞用Trizol法提取总RNA,荧光定量PCR检测PLZ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另一份细胞用特异性抗体标记iNK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iNKT细胞的含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样本PLZF的表达和iNKT细胞含量的差异,以及PLZF的表达与iNKT细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性结核病人PMBCs中PLZF的表达和iNKT细胞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值分别为0.010 2和0.001 2),PLZF的表达与iNKT细胞的含量成正相关(r=0.480 4,P=0.027 5)。结论:活动性结核病人PLZF的表达降低与iNKT细胞百分含量的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6.
翟斐  张新秀 《安徽医药》2019,40(11):1249-125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符合入组条件的T2DM患者147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组(40例)和非CAS组(107例)。分析T2DM患者C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CAS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脉压、血肌酐、SUA、Hcy均高于非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04)、SUA (OR=41.313)、Hcy (OR=5.134)为CA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2DM患者的年龄、SUA及Hcy与CAS的发生呈明显相关性,对预测T2DM患者CAS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在不同临床样本中的结核病诊断价值。方法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局部穿刺液、腹水和脑脊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特异性基因IS1081,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比较。结果在荷菌量较高的肺泡灌洗液和局部穿刺液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敏感性比实时荧光定量PCR低(80%vs 92%);在荷菌量极低的腹水和脑脊液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敏感性比实时荧光定量PCR高(34.6%vs 15.4%),但特异性略有下降(80%vs 93.3%);综合计算所有样本的敏感性,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无显著差别(56.9%vs 52.9%)。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用于结核病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与潜伏感染者免疫功能差异的重要分子。方法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感染者PBMCs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数据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使用软件MeV进行聚类分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用Cytocapase软件进行KEGG分析和蛋白质复合物分析。结果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98个,其中上调基因67个,下调基因31个;GO分析生物进程富集的词条是“免疫反应”、“天然免疫反应”和“中性粒细胞趋化”;KEGG分析结果显示富集词条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原处理和递呈”和“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其中IFNG、ITGAM、MMP1和FOS基因连接多个信号通路;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到聚集程度高的分子ELANE、ITGAM、MMP9和ARG1;而蛋白复合物分析显示由上调基因组成的复合物1和复合物2、由下调基因组成的复合物3。结论连接多个信号通路或者聚集程度高的重要分子和大分子复合物可能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与潜伏感染者免疫功能差异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及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的178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进行分组,对相关因素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A/C)等进行比较,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影响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非DPN组比较,DPN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并且尿A/C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病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血、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 1)表达及肾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NC组)喂以常规饲料;采用高糖高脂膳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DM组)和吡格列酮(PIO组),后用吡格列酮对PIO组大鼠进行干预治疗。8周后检测血糖水平、尿生化结果、肾脏组织病理的改变情况,同时检测尿MCP 1指标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和PIO组第8周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但DM组、PIO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DM组、PIO组尿白蛋白/尿肌酐(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ary retinol binding protein,URBP)、尿MCP 1(urinary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UMCP 1)和肾脏肥大指数均高于NC组,PIO组4项指标较DM组明显降低,且UMCP 1与ACR,URBP及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病理显示PIO组大鼠肾小球病变程度均较DM组明显减轻,MCP 1表达减少。结论: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MCP 1表达及其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