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87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397篇
内科学   328篇
皮肤病学   111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95篇
外科学   220篇
综合类   790篇
预防医学   366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280篇
  1篇
中国医学   375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通过分析TCR Vβ基因片段选择性扩增,了解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的免疫重建及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采用RT—PCR扩增10例移植后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 Vβ24个基因片段,分析其TCR Vβ基因的表达情况,GVHD患者的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 经24个Vβ引物所分别进行的RT—PCR检测TCR Vβ各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10例病人外周血与正常人表达24个Vβ亚家族有明显的不同,病人的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仍未能重建,仅表达5-22个亚家族基因;9例GVHD患者外周血仅表达2—8个TCR Vβ亚细胞生长.结论 移植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Vβ基因片段部分受抑制,部分基因片段呈选择性扩增.GVHD患者有Vβ3和Vβ8基因的优势表达,并有克隆性T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7年5月~2012年6月共14例应用锁定钢板固定失败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7~68岁,平均39.2岁,骨折内固定术后1~8月(平均5.6个月)锁定钢板断裂。钢板断裂者均采用钢板螺钉取出术,5例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9例再次锁定钢板固定,均同时取自体髂骨移植植骨治疗。结果二次术后14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9~24月,平均14月,13例获得骨性愈合,1例二次锁定钢板固定患者于二次术后8月再次发生钢板断裂,予行钢板螺丝钉取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再次手术后6月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标准:优4例,良9例,差1例。断裂原因具有多样性,5例钢板选择过短,9例存在螺钉置入密度过大,8例内侧皮质粉碎、缺失,4例因过早负重,2例因锻炼时摔伤而导致内固定失败。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原因通常与对锁定钢板的适应证掌握不全,骨折端过度剥离、复位不良或内侧皮质存在缺损及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有关。因此,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注重植骨,加强术后康复指导、避免过早负重可有效预防及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分析TCR Vβ基因片段选择性扩增,了解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的免疫重建及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RT-PCR扩增10例移植后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 Vβ 24个基因片段,分析其TCR Vβ基因的表达情况,GVHD患者的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经24个Vβ引物所分别进行的RT-PCR检测TCR Vβ各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 10例病人外周血与正常人表达24个Vβ亚家族有明显的不同,病人的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仍未能重建,仅表达5~22个亚家族基因;9例GVHD患者外周血仅表达2~8个TCR Vβ亚家族,其中7例均表达Vβ3.对6例GVHD患者的基因扫描显示,均存在克隆性T细胞生长.结论移植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Vβ基因片段部分受抑制,部分基因片段呈选择性扩增.GVHD患者有Vβ3和Vβ8基因的优势表达,并有克隆性T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44.
多肽在前体药物与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肽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 ,无毒 ,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已经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多肽主要应用于前体药物 ,利用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激活机制 ,用于癌症治疗或将其引入缓释系统 ,制成各种载体材料 ,控制药物释放。本文将介绍国外最近几年关于多肽在前体药物以及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5.
目的:设计一种自动屏气控制器,并评价其在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抽取在医院拟行CT冠状动脉检查的24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1例。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自行屏气或捏鼻方式屏气,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动屏气控制器协助屏气,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完成平均时间、检查一次性成功率及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平均所需时间为(7.1±0.6)min,对照组平均所需时间为(9.1±0.9)min,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09,P<0.05);观察组检查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22,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22,P<0.05)。结论:自动夹鼻器应用简便、能有效控制患者呼吸,提高图像质量,缩短检查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6.
<正> 应用多种方法对经络的循行路线进行了检测和显示,证明其行程与古典的经络路线基本一致,结果稳定,可重复。但是,显性感传的经络现象在人群中只占25%左右,而人群中大多数是属于隐性感传,应用生物物理学方法已观察到皮肤低电阻点(穴位)循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人乳头状瘤病毒 ( HPV)亚临床感染及母婴垂直传播情况。方法 :采用 PCR技术检测 3 0例孕早期、 4 2例孕中期、 3 2例孕晚期妇女的宫颈分泌物、母血、绒毛或胎盘、羊水、脐血及新生儿咽部抽吸物标本 HPV- 6、 11、 16、 18型 DNA。结果 :早孕期 :5例宫颈分泌物 HPV阳性 ( 5 /3 0 ) ,7例母血 HPV阳性 ( 7/3 0 ) ,3例绒毛 HPV阳性 ( 3 /3 0 ) ;中孕期 :12例宫颈分泌物 HPV阳性 ( 12 /4 2 ) ,11例母血 HPV阳性 ( 11/4 2 ) ,9例胎盘 HPV阳性 ( 9/4 2 ) ;另 2 2例羊水标本中 ,仅 1例 HPV阳性 ( 1/2 2 ) ;晚孕期 :2 3例宫颈分泌物 HPV阳性( 2 3 /3 2 )、 18例母血 HPV阳性 ( 18/3 2 ) ,12例胎盘 HPV阳性 ( 12 /3 2 ) ;另 3 1例羊水标本中 ,4例 HPV阳性 ( 4 /3 1) ,3 1例脐血标本中 ,12例 HPV阳性 ( 12 /3 1)。分析羊水、脐血与母血 HPV感染的相对危险度高于宫颈分泌物 ,而产时新生儿咽部抽吸物与宫颈分泌物 HPV感染的相对危险度高于母血。结论 :在整个孕期中 ,孕晚期的HPV亚临床感染明显。孕期 HPV亚临床感染的母婴传播不但可经产道直接接触传播 ,还可经羊水、胎盘发生宫内传播 ,其宫内传播率的高低主要与母血 HPV感染相关。新生儿脐血的 HPV感染主要与母血感染相关 ,而产时新生儿咽部的 HPV  相似文献   
48.
壶腹周围癌包括胆总管下段癌、壶腹癌、十二指肠癌和胰头癌。1996~1998年我科共收治壶腹周围癌1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yh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3~76岁,平均45岁。其中胰头癌3例,胆总管下段癌5例,壶腹癌2例,十二指肠癌2例。本组所有病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2 护理措施21 做好宣教,沟通护患关系 壶腹周围癌手术范围大,并发症多,术后意外情况时有发生,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方案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参与制定护理计划,可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取得用药物所不能代替的满意疗效。22 加强基础护…  相似文献   
49.
N-端融合蛋白对重组HBeAg抗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N- 末端融合蛋白对大肠杆菌中表达的 H Be Ag 抗原性的影响。方法 用 P C R 法,从抗- H Bc( + ) 血清标本中获得 H B V Pre c - c 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质粒 Trc99 A,重组成亚克隆 P H B I。以 P H B I为模板,扩增获得编码乙肝病毒核心蛋白1 ~140 氨基酸的基因片段,加上终止信号,分别插入质粒p G E X- 2 T 和 Trc99 A 中,各自转化后,以 I P T G 诱导,大肠杆菌表达插入基因。以 E L I S A 和 S D S- P A G E 方法测定表达产物的分子量和 H Be Ag 、 H Bc Ag 滴度。结果 在 I P T G 诱导下,大肠杆菌中分别表达 N- 端融合的 G S T- H Be Ag 融合蛋白和非融合 H Be Ag 蛋白。分子量各为41000 D 和15000 D。培养裂解物经 E L I S A 测定,融合蛋白 H Be Ag : H Bc Ag 的滴度比为256 :1 ,非融合蛋白为16 :1 。结论  N- 端融合蛋白 G S T- H Be Ag 抗原性更接近血清 H Be Ag 。  相似文献   
50.
本文绘出了对数正态分布资料平均数的矩估计和三种极大似然估计的偏性与方差的表达式,并依此讨论了各种样术含量及几何标准差(GSD)情况下偏性与方差的统计量值。结果表明:对于对数正态分布的平均数,存在方差极小的无偏极大似然估计,如果数据服从这种分布,则这是一种理想的估计其平均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