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目的检测BAT2L蛋白在大鼠脑内的发育学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AT2L蛋白在胚胎18d,出生1、7、15d,成年不同时期大鼠脑内的表达、分布、定位情况。结果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AT2L在胚胎18d,出生1、7d大鼠脑内有高水平表达,而出生15d和成年则表达水平较低。②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其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定位情况:结果显示脑内阳性着色部位为神经元的细胞膜、细胞质,而细胞核、细胞外间质不着色;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各个时期的大鼠大脑皮质、小脑皮质、海马、丘脑等部位;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在新生阶段和成年大鼠有明显差异,新生大鼠脑组织中部分神经元的突起及分支呈强阳性着色,而成年大鼠神经元突起几乎不着色。结论BAT2L蛋白特异性表达于大鼠大脑的神经元胞体、胞膜及突起中。  相似文献   
102.
邹文淑  沈燕  杨波  陈德助  罗雪 《四川医学》2010,31(12):1816-18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并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尿酸(SUA)、尿素(BUN)、肌酐(S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mm)、颈动脉IMT增厚组(IMT1.0~1.3mm)及颈动脉斑块形成(IMT≥1.3mm)3组,采取统计学方法分析生化指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颈动脉内膜-中层厚(IMT)3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应增加,提示尿酸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的发展,血尿酸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故对高血压患者常规定期检测颈动脉IMT及血尿酸,可以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预防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早期积极降压达标,控制高尿酸血症,可以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AS,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从而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垂体瘤(91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鼻蝶入路切除治疗,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8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从治疗总有效率数值可以看出,观察组为97.92%(47/48),对照组为76.74%(33/43),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垂体瘤患者行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前后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由此可见,该护理方式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4.
Parylene涂层封堵器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arylene涂层封堵器(Parylene coating occluder)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al heart diseases,CHD)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及阻断镍离子释放入血的效果。方法:将待实施介入治疗的CHD患儿23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派瑞林组(A组)及传统组(B组),均为北京华医圣杰医疗器械公司产品。A组12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8例,B组11例,其中VSD 3例,PPA 8例。所有患儿均由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均在X线、心脏彩超及心电图监测下完成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于术前,术后1 d、1月、3月、6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血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及血镍浓度变化情况。结果:2组介入封堵治疗均成功,成功率均为100%(23/23);A组中有1例术后即刻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至术后6月时残余分流消失。无机械性溶血、封堵器脱落、移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随访各时间点2组之间在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能(分别为P=0.819、P=0.418、P=0.991、P=0.828)、血常规(分别为P=0.521、P=0.239、P=0.088)、心电图、心脏彩超(分别为P=0.249、P=0.239、P=0.213、P=0.071、P=0.397)、胸片(P分别为0.537、0.114)和血液镍离子浓度(P=0.797)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CHD介入治疗中,Parylene涂层封堵器在有效性、安全性及阻断镍离子释放入血方面与传统封堵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热射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重症中暑,所导致的脑损伤是其防治的焦点。本研究拟探讨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热应激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活化的影响,以期为热射病脑损伤的防治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培养BV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热应激组(43℃)、Dex处理组、热应激(43℃)联合药物处理组。采用MTT[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法检测细胞活力的改变。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和相关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释放。Western-blot检测Dex对热应激活化的BV2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本实验条件下,Dex以及热应激不会对细胞活力产生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热应激将导致HSP60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增加,而Dex的预处理能够减轻HSP60及炎性因子的释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热应激将导致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表达上调,而Dex预处理能够减弱这样的表达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可能通过抑制HSP60-TLR4-NF-κB信号通路阻止热应激导致的小胶质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与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内一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中选取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给予观察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血脂指标水平、血糖指标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与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7.
108.
重型颅脑损伤硬膜下、脑内血肿开颅手术常需去骨板减压,并发症中出现脑积水及脑穿通畸形较常见,外科治疗常需要行颅骨成形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我院脑外科近3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并脑穿通畸形15例,采用早期颅骨成形同时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患者女,76岁,因“腹痛、腹胀1d,加重3h”入院。入院前1d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腹胀,腹痛,伴左大腿疼痛,肛门排气后左大腿疼痛消失,伴恶心,无呕吐。曾在我院行腹部平片检查,提示不全性肠梗阻表现。入院前3h,腹胀、腹痛加重,未排气排便,有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儿童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植入前后炎症反应及ASD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9例ASD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金标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对封堵器大小、介入时间、封堵器类型、性别等各项指标进行分组,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术后1个月和3个月各时间点血浆IL-6、TNF-α和CRP浓度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患儿血浆IL-6、TNF-α浓度均在术后即刻升高(均P<0.05),且均于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CRP浓度无明显变化。ASD封堵器直径≥10mm与<10mm、手术时间≥60min与<60min、两个不同公司生产的封堵器和性别之间分组比较,患儿各时间点血浆IL-6、TNF-α和CRP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ASD介入封堵术后体内出现一过性炎症反应,具有自限性。儿童ASD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