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1.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 (NF-κB)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明确NF-κB和HIF-1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稳定期COPD患者(中度以上,30例)、对照组(30例)PBMC的NF-κB、HIF-1蛋白水平和NF-κB、HIF-1 mRNA水平.结果 COPD组PBMC细胞中NF-κB mRNA、HIF-1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13±0.010比0.005±0.003,P<0.01;0.030±0.025比0.008±0.006,P<0.01).COPD组PBMC细胞核中NF-κB、HIF-1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0.12比0.87±0.09,P<0.01;1.12±0.09比0.97±0.17,P=0.002).NF-κB蛋白在各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FEV1% pred呈显著负相关(r=-0.657,P <0.01).NF-κB mRNA、HIF-1 mRNA、HIF-1蛋白在各COP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FEV1%pred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NF-κB mRNA与HIF-1 mRNA呈正相关(r=0.673,P<0.01),NF-κB、HIF-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6,P=0.001).结论 COPD患者PBMC中NF-κB、HIF-1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加,且HIF-1在各严重程度的COPD中稳定表达,NF-κB蛋白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表明中度以上COPD患者在慢性持续性缺氧的情况下既启动了全身的炎症反应同时也启动了适应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12.
范定玉  罗玲秀  刘小春 《内科》2012,7(2):211-212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使用微笑式服务,积极营造治疗就医环境,使用人性化的服务语言,规范护理服务程序。加强学习,增强人性化护理服务意识,实施人性化护理操作,做好健康教育,并发放护理质量问卷调查表调查成效。结果护理质量、护士的职业素质得到提高。2009年患者总满意度优于200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3,P=0.001)。结论门诊输液室人性化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护士的职业素质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13.
护士执行医嘱过程中相关干扰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护士执行医嘱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为患者营造安全的治疗环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426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团体调查法,要求护士按调查表的内容以文字形式客观陈述自己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主观感受到的干扰因素。结果对护士描述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干扰因素主要包括:外在干扰因素810条(占71.49%)和内在干扰因素323条(占28.51%)。外在干扰中接待、接应为主要的干扰因素,护士身体疲惫、心理压力等为主要的内在干扰因素。结论护士执行医嘱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极其常见,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优化流程、改进工作方式,以避免或减少各种因素在护士执行医嘱过程的干扰作用,从而达到预防护理差错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14.
HA树脂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A中性大孔树脂(HA330-Ⅱ)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把握血液灌流治疗的重要护理环节和过程,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应用HA中性大孔树脂进行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40例,共96次,在灌流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最终治疗效果,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常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水平.首选直接动静脉穿刺建立循环回路,如穿刺困难则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灌流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LT、TBIL、DBIL等明显下降(92.3±53.1 IU/L vs 176.8±120.2 IU/L:283.2±90.2μmol/L vs 363.0±140.3 μmol/L;122.8±71.7μmol/L vs 247.5±106.4 μmol/L;均P<0.01);PTA明显升高(39.6%±12.5% vs 29.2%±14.8%,P<0.01);灌流后患者IL-6、TNF-2明显下降(27.6±22.5 ng/L vs 88.5±32.8 ng/L,0.47±0.4 μg/L vs 0.83±0.6 μg/L;均P<0.01);电解质及血常规无明显变化.患者病情好转出院29例(72.5%),病情危重自动出院3例(7.5%),死亡8例(20%).在治疗过程直接动静脉穿刺成功者36例(90%),股静脉穿刺置管术4例(10%).结论:HA树脂血液灌流治疗能清除重型肝炎患者体内的毒素,能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效果.充分准备、熟练技术、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是保证血液灌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15.
该文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结合艾灸防疫的历史,对艾灸的热、光、烟因素的防疫作用进行分析和阐述,探讨艾灸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16.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社区居民健康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50例本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对所有社区居民实施是否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115例)与观察组(110例),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常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基础上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分析对比两组居民身体健康情况、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护管理能力。结果:居民身体健康情况、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护管理能力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应用于社区居民健康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既可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又可提高居民的自护管理能力,社区卫生服务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17.
罗玲  黎明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9):1114-1117
目的 探讨湖北省气象因素对水痘发病情况的影响,从而为华中区域水痘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湖北省孝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以来水痘疫情报告卡,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患水痘的6 3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气象数据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由湖北省孝感市气象局提供。统计分析考虑到气象数据严重的共线性且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不理想,因此采用不同季节发病情况与单一气象因素构建回归模型来评估水痘发病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2009—2012年,水痘年平均发病率为32.838/10万,无死亡病例。在夏季和冬季出现发病高峰,呈现典型的双峰曲线动态,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4.69%(2 194/6 324)和32.84%(2 077/6 324)。夏季水痘发病例数高于春季和秋季(P<0.01);冬季水痘发病例数高于春季和秋季(P<0.05)。水痘发病例数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春季与冬季气温、日照时数均与水痘发病率呈显著相关(P<0.05),夏季各气象因子均与水痘发病率呈显著相关(P<0.05),而秋季仅有日照时数与水痘发病率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湖北省水痘发病情况呈现显著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季节差异,气象因素可以较好地解释不同季节水痘发病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618.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探讨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 RC)在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中应用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2022年3月-8月通过多个公共数据库筛选T2DM和AD的靶基因、RC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出RC抗T2DMAD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基因,并对关键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并计算结合能。结果 共得到5 189个T2DM相关基因和1 911个AD相关基因,交集结果显示T2DM-AD相关基因有1 418个。RC的活性成分有48个,相应的靶基因有617个。RC与T2DM-AD的交集基因共有220个。RC抗T2DM-AD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山奈酚、毡毛美洲茶素、大花红天素等,调控的关键基因有ESR1、EGFR、AKT1等,主要富集于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RC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基因的分子对接结合能均小于-...  相似文献   
619.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缺氧复氧人冠状内皮细胞(HCAEC)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 通过缺氧复氧构建HCAEC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红景天苷(10、20、40μmol·L-1)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膜铁转运蛋白(FPN)、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转录因子1(FoxO1)乙酰化表达水平。利用siRNA沉默SIRT1后,给予高剂量红景天苷干预,检测SOD、GSH和MDA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缺氧复氧模型组中细胞活力、SOD、GSH活性和FoxO1乙酰化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MDA含量、ROS水平、SIRT1、DMT1、FPN表达升高(P<0.05,P<0.01)。与缺氧复氧模型组比,低、中、高剂量红景天苷干预后,各组上述指标均呈现逆转,中、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  相似文献   
620.
针灸对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模式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脑卒中在现代医学中称为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中风,是一组具有很高患病率和致残率的疾病,在我国致残率高达80%[1].偏瘫后运动模式的改变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偏瘫中有很独到之处,但笔者在复习既往的针灸治疗脑卒中文献时发现,针灸取穴、针刺手法、思维方式等均比较单一,治疗也以提高肌力为重点,结果采用肌力及关节活动度来评价治疗效果,强化了共同运动、联合反应而导致"误用综合症"的发生[2].因此,并没有改善患者的ADL.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结合现代康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分期辨证(整体)疗法",符合偏瘫各期的生理病理,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和改善患者的ADL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