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疗效及操作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电视胸腔镜下切除肿瘤,对无法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者中转开胸。结果 52例患者中49例顺利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胸,无死亡和复发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12.3±38.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29.4±105.3)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平均时间为(2.9±0.9)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6.2±2.7)d;术后病理报告神经鞘瘤24例,神经纤维瘤20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术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术后发生一过性Honor综合征2例,皮下气肿2例,肺不张1例;肿瘤直径<6.00 cm组的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6.00 cm组;<6.00 cm组患者中转开胸率为0%,低于≥6.00 cm组患者的中转开胸率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具有微创、切口美观、损伤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作为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卫生评价水厂制水工艺净化效果。方法 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1985)进行水质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对各水厂出厂水进行单项和综合合格率评价,比较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源水与出厂水之间主要指标的均值求出水质的净化率。结果 各水厂制水工艺大体相同,水源水、出厂水监测无变化的指标有15项,占监测指标的44.12%,有变化的指标有19项,占55.88%。枯、丰水期水质净化效果较好地有浑浊度、铁和微生物指标,丰水期锰的净化效果也较好。枯、丰水期总硬度、氯化物、氟化物、氯仿、四氯化碳等指标均有增加,增加幅度最大是氯仿,丰水期达79%。经过制水工艺,水质放射学指标均有衰减,不同水系(汉江、长江)出厂水监测结果、枯水期与丰水期出厂水监测结果差别均无显性。结论 在无水源污染的条件下,水厂制水工艺净化效果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单中心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4月于解放军第924医院行心脏移植且围手术期接受ECMO辅助的19例受者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2±8)岁,平均体质量(58±8) kg。原发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13例,缺血性心肌病2例,瓣膜性心肌病2例,以及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各1例。术前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24±7)%,平均肺动脉收缩压(48±7) mmHg。供受者体质量相差均<20%,供心冷缺血时间平均(92±25) min。 结果19例受者中,ECMO术前植入1例,术中植入15例,术后植入3例。ECMO转流时间(73±36) h。5例受者因心功能无改善无法撤机,最终放弃治疗,其中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被迫撤机。其余14例受者顺利撤机,其中3例受者撤机后分别因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并发症包括:膜肺渗漏5例,床旁开胸止血8例,下肢缺血2例,急性肾损伤13例,急性肝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4例,肺部感染1例。6例受者联合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 结论ECMO在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良好,早期积极应用是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肋骨骨折是十分常见的胸部闭合性损伤,常合并肺挫伤、血气胸、失血性休克等,严重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常合并反常呼吸、纵隔摆动等.传统的治疗方案多采用胸带加压包扎或牵引固定肋骨骨折,但止痛及稳定胸廓效果差,易发生肋骨断端错位、内陷甚至造成胸腔腹腔内脏器的损伤和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3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5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行选择性胆道造影患者87例.男41例,女46例;年龄22~81岁,平均54岁。术前均经B超或CT证实:胆囊多发性结石,胆总管均无结石。其中既往有黄疸病史9例,有胰腺炎病史6例;血清学检查直接胆红素轻度增高38例,肝转氨酶轻度增高54例。  相似文献   
36.
罗爱国 《河北医药》2011,33(10):1551-1551
矽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COPD。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矽肺导致的肺纤维化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肺泡及毛细血管大量丧失,弥散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原位心脏移植长期存活的原因和价值。方法选自2004·10~2012·1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解放军181医院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患者34例。男性29例,女性5例;年龄12~56岁。扩张型心肌病30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冠心病2例。心脏功能Ⅲ一Ⅳ级。全部病例均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进行原位移植。对患者的个体因素、供心保护、手术过程、围手术期情况、免疫抑制剂治疗和术后检测情况、生活质量进行分析。随访1—99个月。结果早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一右心功能衰竭。出院的31例患者全部存活,心脏功能恢复I~Ⅱ级。存活3年以上13例,其中8年以上1例,心功能I级,已生育一小孩。免疫抑制剂血液浓度监测和B型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64排CT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有狭窄表现。结论组织配型、供心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过程、免疫抑制剂合理使用是移植后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防治免疫排斥、代谢、感染等是防治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的重要措施。64排CT等非创伤性检查可作为常用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38.
腹腔镜疝修补术从一开始被介绍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论,反对者认为传统的疝修补修已有百多年历史,人们对其有丰富经验,且因其只需局麻,无需特殊器械,操作简单,而手术费用低,效果好,因而一直深受广大医师青睐,而腹腔镜疝修补术则存在较高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高,远期疗效和并发症不明确;而支持者则认为腹腔镜手术在美容,术后疼痛轻,不限制活动,能早期投入工作,所获得的利益远远超出其所多付的部分住院费用.因此,不少学者为此争论热点进行了大量的随机试验.  相似文献   
39.
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囊切除术后出现黄疸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其原因复杂 ,除损伤外 ,较多是非损伤性的。治疗与发病原因直接相关 ,有些需要手术治疗 ,有些则采取非手术治疗。临床上常由于分析不够全面 ,仓促从事 ,造成阴性剖腹探查。本文通过对12例非损伤性术后黄疸的病例分析 ,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临床资料收集本院 1996~ 2 0 0 1年胆囊切除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病人12例 ,占同期胆囊切除术的 1.4%。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3~61岁。病理诊断 :化脓性 6例 ,坏疽性 2例 ,慢性及单纯性 4例。术后黄疸出现时间 1~ 32d ,平均 12 .5d。检查方法有超声…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传统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Bassinia、McVay等传统手术方式修补各种腹股沟疝及应用巴德网塞补片修补各种腹股沟疝。结果 110例共115个疝,采用传统手术方法的62例,平均手术用时1h,术后绝对卧床3~5d,3个月后正常工作生活.术后复发3例,再次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随访1年未复发;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48例,平均手术用时30min.术后6h可下床,1周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术后无复发。术后随访最长48个月,最短6个月。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之传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显著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