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1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459篇
内科学   32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164篇
综合类   867篇
预防医学   42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76篇
  7篇
中国医学   305篇
肿瘤学   12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初步评估纤溶抑制物(TAFI)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临床治疗中需要监测凝血功能变化的多种疾病患者,包括冠心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自身免疫性相关皮肤病、肝硬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共计677例。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TAFI浓度。结果 677例患者血浆TAFI浓度值与PT、APTT检测值呈负相关,与FIB含量呈正相关,与D-二聚体无显著相关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677例患者血浆TAFI浓度显著降低,尤其是冠心病、肿瘤、感染等疾病的血浆TAFI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TAFI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检测法可用于凝血功能改变相关疾病的诊治、病情的监测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2.
复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2010年10月-2015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中心共收治ALL患儿487例,回顾性分析其中58例复发AL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58例复发患儿中,极早期复发42例(72.4%),早期复发12例(20.7%),晚期复发4例(6.9%);单纯骨髓复发36例(62.1%),单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12例(20.7%),联合复发共10例(17.2%)。(2)临床表现:骨髓复发患儿主要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单纯CNSL复发患儿主要有严重的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及失明等非典型症状;睾丸复发,出现睾丸白血病(TL),主要表现为睾丸肿胀;部分患儿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复发患儿乳酸脱氢酶(LDH)较完全缓解期显著升高(P0.05)。(3)随访至2015年10月31日,复发ALL患儿总体中位存活时间为24个月,极早期复发、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ALL患儿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32个月及41个月(P=0.006);单纯骨髓复发、单纯髓外复发及联合复发ALL患儿3年生存率分别为14.1%、78.6%及40.0%(P=0.018)。结论儿童ALL复发以极早期复发及早期复发为主,复发的主要部位为骨髓,复发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纯骨髓复发预后最差,单纯髓外复发预后较好;LDH在儿童ALL的疗效观察及疾病监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李秋明  利桂河  杨培文 《海南医学》2016,(15):2511-2513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减量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变化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比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经ICS治疗诊断的60例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通过诱导痰检测治疗,根据患者减量时间的不同分为减量1组与减量2组,其中减量1组26例患者于缓解期1个月后,给予ICS药量减半治疗;减量2组34例患者于缓解期3个月后,给予ICS药量减半治疗。经诱导痰检查后,两组患者分别在目前ICS的药量前提下进行减半治疗。两组患者在ICS减量后1、2、3、6个月进行复诊,检测其诱导痰炎症细胞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症状变化。结果60例缓解期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ICS减半后,6个月中有26例复发,其中3例停药患者中有2例停药半年后出现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复发。两组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减量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3个月与6个月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减量前诱导痰EOS比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中的炎症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经ICS减量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复发情况与诱导痰EOS比例有密切关系,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缓解后,通过诱导痰EOS的比例可对ICS减量调整,从而有效降低哮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从“伏邪”理论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伏邪理论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中的应用,为中医防治宫颈HPV感染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 从伏邪的源流、致病特点出发,结合宫颈HPV感染的发病机制,探讨伏邪理论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并附医案一则加以验证。[结果] 宫颈HPV感染具有隐匿性、迁延难愈性、易火化等特点,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与中医“伏邪”有相似之处。宫颈HPV感染的根本病机是正虚邪实,以肾气亏虚、脾失健运、肝失所养为本,伏毒、痰、瘀为标。在具体治疗上,应本着扶正祛邪的原则,扶正以固肾培元、调补阴阳,兼以健脾养肝为要,祛邪以祛湿解毒、化痰消瘀为法;同时运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对宫颈HPV感染进行分期论治。所举医案中患者辨为肝郁脾肾虚、浊瘀阻滞型,以疏肝健脾补肾、活血利湿止带为主要治法,临床效果明显。[结论] 从“伏邪”理论论治宫颈HPV感染,为中医药防治宫颈HPV感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5.
李秀香  周慧洁  胡利利  王琼 《新中医》2021,53(1):191-193
目的:观察丁桂散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结直肠肿瘤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结直肠肿瘤手术术后腹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1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丁桂散贴治疗,研究2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研究3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丁桂散+穴位按摩治疗。观察比较各组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评分情况,统计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分别为70.00%、80.00%、84.00%、96.00%;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3组总有效率高于研究1组、研究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排便次数、大便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3组排便次数、大便评分明显少于研究1组、研究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丁桂散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结直肠肿瘤术后患者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研究复方肠泰对小鼠结肠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结肠癌CT26.WT小鼠移植瘤模型,测量复方肠泰给药后小鼠肿瘤体积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MVD,ELISA检测小鼠血清VEGF、CD44v6和MMP-2表达;RT-PCR检测肿瘤组织VEGFR2和HIF-1α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VEGFR2、HIF-1α、p-AKT和AKT的表达.结果 复方肠泰抑制小鼠结肠癌生长(P<0.05),抑制肿瘤组织MVD,下调血清VEGF、CD44v6和MMP-2的水平(P<0.05,P<0.01),抑制结肠癌组织VEGFR2和HIF1α的转录(P<0.05,P<0.01),抑制VEGFR2、HIF-1α和p-AKT的表达.结论 复方肠泰抑制小鼠结肠癌生长,具有抗小鼠结肠癌血管生成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可能通过抑制HIF-1α表达和下调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滤出液中游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腹膜及腹腔微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PD治疗的患者85例,分为A组(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治疗组)和B组[高浓度(2袋以上2.5%或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治疗组]。检测血生化指标,腹膜透析滤出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18,IL-18)及mtDNA。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将mtDNA分别与临床参数做相关性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浓度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患者透析龄长于A组(t=-2.206,P=0.030),血白蛋白(Alb)低于A组(t=2.635,P=0.010),腹膜透析滤出液中IL-6(t=-4.835,P<0.001)、TNF-α(t=-6.557,P<0.001)、IL-1β(t=-2.395,P=0.019)、IL-18(t=-2.318,P=0.023)及游离mtDNA(t=-3.920,P<0.001)均高于A组。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与IL-6(r=0.721,P<0.001)、TNF-α(r=0.418,P<0.001)、IL-1β(r=0.771,P<0.001)、IL-18(r=0.634,P<0.001)及透析龄(r=0.240,P=0.030)均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r=-0.319,P=0.00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β=0.358,P=0.005)、长透析龄(β=0.292,P<0.001)及Alb降低(β=-0.272,P=0.027)是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滤出液中mtDNA与PD患者腹膜及腹腔慢性微炎症状态相关。高浓度葡萄糖腹膜透析液、长透析龄及低蛋白血症是导致其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8.
119.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 E R 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 1 5例胃癌组织中H E R 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女性、分化程度低、浸润深度大、淋巴结转移范围大及TNM分期高的患者H E R 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结论测定胃癌组织中H E R 2蛋白表达,为患者预后的判断和分子靶向等胃癌治疗药物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0.
目的:采用 HPLC方法测定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胶囊中格列美脲的含量。方法色谱柱采用 Diamonsil C18(200 mm &#215;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甲酸铵缓冲液(pH 4)-乙腈(体积比为41∶63),检测波长为228 nm,流速10 ml/min。结果格列美脲的平均回收率为99.4%( RSD =1.0%, n =9),线性范围为0.1~0.6 mg/L(r=0.9991, n=6)。结论采用 HPLC方法测定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胶囊中格列美脲的含量,方法简便、拥有较高准确性、专属性,且在测定过程中测量结果并不会受到盐酸二甲双胍的干扰,效果较好,可以应用到对该类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