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90篇 |
免费 | 283篇 |
国内免费 | 19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篇 |
儿科学 | 31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244篇 |
口腔科学 | 40篇 |
临床医学 | 786篇 |
内科学 | 441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67篇 |
特种医学 | 1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62篇 |
综合类 | 1270篇 |
预防医学 | 548篇 |
眼科学 | 58篇 |
药学 | 579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627篇 |
肿瘤学 | 1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150篇 |
2022年 | 149篇 |
2021年 | 227篇 |
2020年 | 156篇 |
2019年 | 138篇 |
2018年 | 141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251篇 |
2013年 | 238篇 |
2012年 | 346篇 |
2011年 | 315篇 |
2010年 | 270篇 |
2009年 | 272篇 |
2008年 | 266篇 |
2007年 | 263篇 |
2006年 | 237篇 |
2005年 | 223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175篇 |
2002年 | 160篇 |
2001年 | 139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索基质成分对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热解法合成NaYF4:Yb3+,Er3+和NaGdF4:Yb3+, Er3+;通过TEM、XRD和荧光光谱等方法表征样品的形貌、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NaYF4和NaGdF4基质对稀土掺杂纳米粒子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 NaYF4作为基质材料时的上转换发光要优于NaGdF4。结论 NaYF4:Yb3+,Er3+纳米粒子能实现高效上转换发光,并可作为纳米荧光标记物应用于医学诊断。 相似文献
42.
43.
李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5):978-980
目的 探讨化痰活血中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 从急诊科留观及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活血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后2组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组心肌酶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西药联合化痰活血中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
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0年2月期间采用开颅行基底节区脑内血肿部分清除、血肿腔短期置管尿激酶溶血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内血肿61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岁(38~76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小时~5天,平均时间6小时。按日本多田氏提出的CT血肿量计算公式,出血量最大102ml,最小34ml,平均51ml。位于左侧基底节区38例,右侧者20例,双侧基底节区3例。其中破入一侧脑室者20例,两侧脑室者6例,第3、4脑室铸型者3例。一侧瞳孔散大者…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特点和效果.方法:选择60例5.9~10岁的乳牙过早缺失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对照组用带环式丝圈间隙保持器.分别从患者对保持器的接受程度、保持器的制作、椅旁操作时间、固位效果及其保持疗效和因保持器本身问题导致的复诊率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对保持器的接受程度、保持器的制作、椅旁操作时间、美观、防止对合牙过度伸长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在固位效果及其保持疗效和因保持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上有差异,但是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是一种美观舒适,制作简单,戴用便捷、固位好,疗效佳,便于观察恒牙萌出程度的间隙保持器,它为口腔医师进行保持缺隙治疗时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经纤维喉镜连续钳夹法摘除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在表面麻醉下经纤维喉镜使用连续钳夹法摘除声带息肉80例,与同期全麻支撑喉镜下85例声带息肉摘除患者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个月时疗效,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绀患者术后2个月疗效比较无明湿差异(P〉0.05),化表面麻醉下经纤维喉镜连续钳央法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患者并发症少于支撑喉镜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伞麻支撑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术,对较小声带良性肿物更适于在表面麻醉下经纤维喉镜连续钳央法进行切除。 相似文献
48.
患者男,11岁。因反复发作肺炎、心力衰竭加重1年入院。自幼既有活动后胸闷、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活动耐量较同龄者小,生长发育明显滞后。6岁时于当地县医院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二尖瓣关闭不全,未作进一步治疗。入院后查体:身高120 cm,体重26 kg,体表面积约为0.957 m2。 相似文献
49.
郭可泉 孟旭 余元龙 韩杰 姜海明 许晓军 陆小军 贾一新 郑俊猛 张海波 李岩 郑铁 许春雷 曾文 王坚刚 崔永强 罗天戈 王珺 Ikehara Susumu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1,32(1)
目的 探讨骨髓移植诱导临床心脏移植后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采取供心的同时采用改良"灌流法"获取供者的骨髓350 ml,经过滤及离心处理后,加入细胞冷冻保护液共80ml,分装于低温冻存袋,经程序降温,置于-80℃冰箱中保存.在常规原位心脏移植术后40 d,取冻存骨髓快速复温,穿刺受者双侧髂后上嵴,立即行骨髓腔内骨髓细胞输注(IBM-BMT),共输注单核细胞1.2×107/kg,CD34+细胞2.38×105/kg.骨髓输注前3 d行预处理,包括应用氟达拉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全身淋巴结照射.骨髓移植后静脉应用他克莫司(Tac),维持血Tac浓度谷值在10~20μg/L;3周后改为口服Tac+吗替麦考酚酯(MMF);6周后改为环孢素A及MMF.分别于心脏移植后2、4、8和12周采集受者外周血,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采集受者的骨髓,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供者嵌合体.心脏移植后每周行心肌内心电图检查,每月行心肌活检1次.术后3个月,取受者及第三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心脏移植后1、2及3个月时受者的外周血及髂骨内骨髓细胞中供者来源的细胞比例分别为26.3%、19.1%、4.8%和46.3%、24.4%、7.6%.IBM-BMT后心肌内心电图监测显示心肌阻抗及R波波幅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行心内膜心肌活检,未见排斥反应征象.术后3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脏舒张、收缩功能良好.MLR提示受者对供者特异性刺激呈现低反应性,而对第三者仍保持良好的免疫活性(P<0.01).结论 采取分期骨髓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方案可安全、有效地建立嵌合体,成功诱导心脏移植后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new strategy of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for donor-specific tolerance induction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Donor bone marrow cells (BMCs)were harvested simultaneously with donor cardiac graft using modified perfusion method (PM) ,then stored in a -80 ℃ refrigerator after filtration and centrifugation. Whole BMCs (IBM-BMT) (monocytes 1.2 ×107/kg,CD34+ cells 2.38× 105/kg) in host iliac bone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bone marrow cavity 40 days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Preconditoning regimens that consisted of fludarabine, antithymoctye globin and total lymphoid irradiation were performed 3 days before BMT. Tacrolimus (Tac) was administrated intravenously after BMT or orally in conjunction with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3 weeks later.Cyclosporine and MMF were orally administrated 6 weeks later. Donor chimerism was detected using short tandem repeat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monocytes from peripheral blood at the 2nd,4th, 8th or 12th week after BMT or BMCs at the 4th, 8th or 12th week after BMT. Intramyocardium electrocardiography examination or endomyocardial biopsy was performed weekly or monthly respectively.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s (MLR) were performed 3 months after BMT. Results Donor chimerism in monocytes in peripheral blood or BMCs in iliac bones measured at the 1 st,2nd and 3rd month after BMT was 26.3%, 19.1%,4.8% ,and 46.3%, 24.4%, 7.6%, respectively. After 3-month follow-up, there was no rejection confirmed by endomyocardial biopsy or intramyocardium electrocardiography. Echocardiography revealed that the diastolic and systolic function of the cardiac graft was maintained well 3 months after BMT. MLR revealed donor-specific hyporesponsiveness while immunocompetence was preserved to third-party antigens.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two-stage BMT strategy is a safe and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induction of donor-specific tolerance via stable mixed chimerism and needs to be further confirmed after a long-term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