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8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8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29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小学生行为问题与数学能力的关系,为发现儿童行为问题及提高儿童数学学习技能提供参考。方法用分层及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824名6~11岁小学生,采用“Achenbach(CBCL4-16岁家长用)量表”及“中国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行为问题儿童检出率为19.54%,其中男生为21.70%,女生为1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生CBCL平均总分显著高于女生;有无行为问题儿童数学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数学能力与行为问题的部分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组中攻击性、多动2个因子进入模型,女生组中多动、体诉、抑郁、攻击性4个因子进入模型。结论有针对性地矫正儿童行为问题对提高儿童数学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2.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165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停用垂体后叶素后出现尿崩症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50~32岁,平均40岁。5例诊断为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为结肠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4例均用5%葡萄糖500m1分别加入垂体后叶素48U、72U静滴,15~30滴/分,连续应用2~3天出血停止1天后停药;2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按0.2~0.3U微量注射泵泵入,连续应用5天,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黔东南州实施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后麻疹疑似病例早期IgM抗体检测情况,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州十六县(市)送检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早期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007年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2006年,两者差异有显著性,2007年显著升高,2岁及以下年龄组检出率最高,6岁组也有较高的检出率,说明强化免疫后免疫空白人群或易感人群的积累,发病率上升。有免疫史者仍有发病,说明除疫苗的保护率因素外,还存在免疫接种质量不高等问题。结论: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性分布,发病高峰仍为冬春季节,标本采集时差与检出阳性比较,显示发病早期检出率较高。只有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提高接种率,才能保证逐步降低麻疹发病率,直至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54.
温热病食复论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复源于《素问·热论》,指久病或大病初愈,饮食不节,影响脾胃的消化和吸收使疾病再次复发。温热病后期,由于温热之邪最易损伤津液,故多表现为阴液耗伤,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稀饭,新鲜蔬菜,水果等,不宜多食肉类,否则易发生食复。本文讨论了温热病后期食复发热,主以清导;伤食成食,攻以吐下;伤食变证,活法施治;诱发旧疾,审证求因等辨证施治方法。  相似文献   
55.
新癀片的临床新用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新癀片近年来的一些临床新用途. 1 主要成分与制剂 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猪胆汁膏、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红曲等.片剂:每片0.32 g. 2 药理作用 新癀片口服给药,在57.5~460.0 mg/kg剂量范围内,对实验动物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巴豆油鼠耳水肿、角叉菜胶足肿、佐剂关节炎)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实验动物的化学刺激和物理刺激引起的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实验动物的非感染性发热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其最小剂量为57.5mg/kg,显示起效快,有效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6.
把计算机引入医院的管理,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前提。自1994年开始,在医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我院进行计算机网络建设,迈开了医院管理现代化可喜的一步。一、总体思想1.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网络结构所谓以病人信息为中心,即是以收集、处理病人临床信息为医院计算机网络的主干线,其余的管理信息为辅助子线。以主干线带动其他信息,实现对整个医院的网络管理。2.规范化、标准化的数据以国际、国家颁布的标准进行设计,以便与国际接轨,进人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网络。3.数据共享式的分散、集成结构这一思想是发挥计算机的网络优势,信…  相似文献   
57.
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医学发展和卫生服务的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结合中国预防医学教育现状,该校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更新了教学内容,引进了多媒体教学方法,改革了考试方法,开设了新课程,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小切口先天性白内障单纯囊外摘除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58例9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使晶体后囊中央形成约3~5mm的囊膜缺损区,行前部玻璃切除术,以避免后发障的发生。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体50眼。能合作检查视力者中,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6者18眼,0.5以下42眼;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6者20眼,0.5以下46眼;术后6~12个月矫正视力≥0.6者21眼,0.5以下50眼。术后一个月第1次复查,无1眼发生后发障,3个月周边部后囊膜混浊40例,撕囊区清亮。6~12个月16眼发生新生膜,10眼少量玻璃体脱出于前房,玻璃体轻度混浊,瞳孔不圆18眼,人工晶体偏位10眼,无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止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能配合激光治疗的儿童,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细胞外基质沉积以及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1周组(B组),糖尿病4周组(C组),糖尿病8周组(D组)。用链脲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VE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肾小球的表达情况;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动物肾组织形态;生化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正常肾小球内可见少量VEGF表达,而未见TGF—β1表达。糖尿病1周肾小球内可见TGF—β1表达,而VEGF表达无明显增加;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肾小球内TGF—β1和VEGF表达显著增多,且两者呈正相关,而且糖尿病4周组肾小球内TGF—β1及VEGF的表达与24h尿蛋白量之间呈正相关。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肾小球内F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大鼠糖尿病状态诱导肾小球内TGF—β1和VEGF表达增加,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大鼠高滤过、蛋白尿和肾小球肥大以及纤维化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0.
CAI课件作为概括性总结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近年来,大量的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极大地推动和完善了病理生理的理论知识,一些新理论、新知识也写进教材,成为新编统一教材的重要篇章,也成为当今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由于这些新理论往往以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对还没有实验室及临床经验的本科生而言,显得尤为抽象和复杂.本教研室自2002年将〈细胞凋亡与疾病〉及〈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两章的CAI课件作为概括性总结应用于医学检验系〈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并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本总结了CAI课件作为概括性总结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