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学基础》技能双语教学的认同情况及需求,通过反馈调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即将展开护理专业技能教学的206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双语教学认知状态与内在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参与调查护生对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所产生的远期效应持肯定态度,但只有56.80%的护生认同双语教学,50.49%护生担心在有限时间内会影响专业技能的学习;不同英语水平护生对双语教学模式的期望有所不同,其中59.67%已经通过英语六级的护生认同过渡型双语授课模式,76.32%通过英语四级和88.24%未通过英语四级的护生接受渗透型双语授课模式,不同英语水平护生对全英、双语教学模式的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4,P<0.05);护生对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提出诸多行之有效地建议。[结论]积极开展护理专业技能双语教学是高等护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认真评估护生英语水平及对双语教学态度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适应双语教学模式是解决护生差异的有效方法;重视教学方法与设计是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32.
斯里兰卡在经历了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之后,政府非常重视备灾工作,开始推行"灾难危害管理"计划。本文主要介绍了斯里兰卡为医护人员制定的灾难管理培训项目的特点,包括培训对象、课程模块、课程的预期成果以及教学方法等。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灾难医学教育的现状,总结了其对我国医护人员实施灾难管理培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学基础》技能双语教学的认同情况及需求,通过反馈调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即将展开护理专业技能教学的206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双语教学认知状态与内在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参与调查护生对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所产生的远期效应持肯定态度,但只有56.80%的护生认同双语教学,50.49%护生担心在有限时间内会影响专业技能的学习;不同英语水平护生对双语教学模式的期望有所不同,其中59.67%已经通过英语六级的护生认同过渡型双语授课模式,76.32%通过英语四级和88.24%未通过英语四级的护生接受渗透型双语授课模式,不同英语水平护生对全英、双语教学模式的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4,P〈0.05);护生对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提出诸多行之有效地建议。[结论]积极开展护理专业技能双语教学是高等护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认真评估护生英语水平及对双语教学态度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适应双语教学模式是解决护生差异的有效方法;重视教学方法与设计是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方法 2018年1-9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超过3 d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留置针386例次,其中手背留置针190例次,前臂留置针196例次。手背及前臂的留置时间分别为(5.22±2.45)d及(5.65±2.94)d,导管堵塞发生率分别为25.8%及29.6%,液体渗漏发生率分别为5.8%及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6.8%及29.6%,且6例次(3.2%)手背留置针发生意外脱落,前臂则无一例意外脱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根据临床指征拔管时,前臂与手背留置针相比留置时间无差异,但静脉炎及导管脱落发生率低,护士应结合患者血管情况、病情等尽量选择前臂为患者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36.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网络环境下资源利用教学模式以及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将2002级护理本科生48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网络组和课堂组,每组24人。网络组采用网络环境教学,课堂组采用传统方法课堂教学,学习内容:《护理学基础》中舒适与卧位、静脉输血、褥疮护理。以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各组教学前后及组间的比较。结果考试成绩网络组高于课堂组(P<0.05)。在网络组问卷调查中,24人课前对网络查寻了解为18人,课后为19人,经实验教学后19人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22人认为提高了信息获取能力;22人认为小组学习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提倡小组协作学习形式。结论网络环境下采用按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围绕问题协助学习的模式,可达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有利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目的。存在问题:网络组教学时间比课堂组教学所需时间长,课后网络作业对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7.
《护理学基础》网络教学教师行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爱平  罗晨玲 《护理学报》2005,12(12):67-68
通过对2001级、2002级两届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网络教学,认为网络教学的特点有:学习环境为网络教室,学习模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学习过程体现个性化特征。针对这些特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变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单元知识为核心进行组织,制作成课件,满足自主学习需要;教学资源设计要提供丰富的资源及检索的网络途径;教学策略的设汁强调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变“教学”为“导学”;教学前准备行为主要是对学生汁算机及课件运用进行培训;教学组织行为主要是引导、答疑和评价。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刚刚起步,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