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脑卒中经针刺任脉加巨刺治疗后患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舒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4)
目的:探讨针刺任脉加巨刺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33例,17例为治疗组;16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肌电图分析脑卒中针刺治疗过程中患肢SEP的变化.结果:脑卒中治疗组患侧SEP N20、P40在治疗后波幅增高,N20潜伏期治疗后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患者患肢SEP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2.
应用逆转录病毒pLXSN-EGFP示踪观察电针任脉对MCAO大鼠SVZ区NSC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侧脑室注射pLXSN-EGFP在体示踪观察电针任脉对缺血侧SVZ区NSC增殖的情况,探讨电针任脉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病毒上清注入MCAO大鼠侧脑室以标记新增殖细胞,并用Nestin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NSC,并计数不同时相缺血侧SVZ区NSC。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相缺血侧SVZ区均有新增殖NSC,且电针任脉组有更明显的增加。结论:缺血可激发SVZ区NSC的增殖,电针任脉可起到明显促进作用,推论这种作用可能是是任脉的妊养和促进脑缺血后神经修复功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情志护理综合干预对急性面瘫的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针刺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法治疗的对照组80例,以及针刺配合情志护理综合干预的观察组8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睡眠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为(42.16±5.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指数为(10.51±1.7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面瘫采用针刺配合情志护理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电针任督脉经穴对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ERK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电针任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侧脑室下区(SVZ)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Westem blot方法研究各组ERK1/2磷酸化的活性特征。结果:电针大鼠任督脉经穴治疗后ERK1/2磷酸化水平在MCAO 7 d后开始提高,这一促进作用至少在MCAO 14 d后要强于单独电针督脉治疗。结论:电针任督脉经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ERK通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6.
58.
目的 研究针刺任脉和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方法研究各组GFAP阳性细胞和GFAP/NSE双标细胞的表达。结果 针刺督脉治疗可以下调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的GFAP阳性细胞数,同时使GFAP/NSE双标细胞增多;针刺任脉和督脉治疗的GFAP阳性细胞增长幅度小于针刺督脉组,而GFAP/NSE双标细胞的增长幅度则大于针刺督脉组。结论 针刺任脉和督脉可抑制脑缺血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并可促进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9.
艾灸任督脉经穴对缺血侧脑室下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灸任督脉经穴对缺血侧脑室下区(SVZ)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通过蛋白印迹分析研究艾灸任督脉经穴对ERK1/2磷酸化的活性影响。结果:艾灸大鼠任督脉经穴治疗后ERK1/2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ERK1/2磷酸化水平在MCAO 7d后开始提高,并高于单独艾灸督脉治疗组(P〈0.05)。结论:艾灸任督脉经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ERK通路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0.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创立、发展及其理念,分析了目前我国针灸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国针灸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