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颈丛阻滞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易于管理、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病人术中的紧张和焦虑,会使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会造成远期的精神伤害。为此,笔者在颈丛神经阻滞期间给病人实施清醒镇静麻醉,以期达到镇静遗忘和术中唤醒试验的双重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正常宫颈,慢性宫颈,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DNA,检出率分别为0(0/43),7.0%(3/43);16.0%(20/125),8.0%(10/125)42.9%(6/14),7.1%(1.14)及58.1(18/31),6.5%(2/31)。  相似文献   
63.
①目的纯化原核表达的HSV-1包膜糖蛋白G重组蛋白并对其抗原性进行分析。②方法应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印迹和ELISA法检测分析其抗原性。③结果Western-Blot,检测15份HSV-1 IgM阳性血清,其中12份血清可与重组蛋白发生反应;ELISA法检测535份血清,与商品化同类试剂盒相比符合率为89.7%.④结论该重组蛋白检测HSV-1活动性感染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妇科癌症的化疗一般需4~6个疗程,但常因肝肾功能损伤使化疗无法继续进行而影响疗效。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肝损伤的中医药治疗妇癌化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临床上多表现两胁下胀痛不适,纳差,恶心,厌油腻,口干,乏力等症状,舌苔淡黄或腻,脉细或细弦,据其临床表现认为正气损伤,肝脾(胃)同损是化疗所致肝功能损伤的基本病机。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佐以解毒利湿的基本治疗原则。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基本方:当归10g,白芍10g,柴胡6g,茯苓10g,白术10g,薏苡仁1…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和研究溶血剂对血细胞分析仪分类结果的影响。方法用ABX PENTRA-6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细胞分析和血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人工分类,比较酸性溶血素开启后不同环境温度、使用时段对血细胞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ABX PENTRA-60血细胞分析仪在18~30℃环境温度下使用时,酸性溶血素开启后10 w内仪器分类结果与显微镜下人工分类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30~35℃环境温度下2 w后仪器分类与显微镜分类结果(尤其是单核细胞、巨大不成熟细胞)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温季节酸性溶血素的质量有效期短,影响单核细胞、巨大不成熟细胞的分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62例RA患者(其中3例同时合并干燥综合征)和138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HHV6DNA表达现状。同期运用美国德灵公司血浆特定蛋白分析仪定量检测RA患者血浆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结果RA患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HHV6DNA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显著性(P=0.7992);RA患者PBMC中HHV6DNA阳性率与其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RA患者组RF阳性(浓度≥20IU/ml)率与PBMC中HHV6DNA阳性率之间无明显一致性(P=0.7502)。RF浓度≥50IU/ml的RA患者组PBMCs中HHV6DNA阳性率明显高于RF浓度<50IU/ml的RA患者组(P=0.0295);部分RA患者血浆中可检出HHV6DNA,而对照组血浆中HHV6DNA阴性。结论HHV6DNA在RA患者PBMCs中有较高检出率,部分RA患者血浆中存在HHV6DNA,提示该组患者中可能存在HHV6活动性感染;HHV6感染可能与RA患者血浆中RF滴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靶向作用于乙型肝炎病毒C区基因的M1GS RNA核酶胞内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应用PCR技术合成M1RNA核酶,应用pEGFP-C1载体构建M1GSRNA核酶的真核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 2000转染HepG2.2.15细胞,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病毒抗原,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细胞内病毒mRNA,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泌入培养液的HBVDNA含量,用MTT法检测核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质粒载体表达的M1GS RNA核酶能明显抑制细胞培养液中HBeAg的表达及病毒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31.58%,32.5%。但M1GS RNA核酶对培养液中的HBV DNA含量无明显影响,亦不影响HepG2.2.15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M1GS RNA核酶能特异性抑制HepG2.2.15细胞内HBV C区基因表达,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HBV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8.
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两组:正常对照组(CON组,n=10)和心力衰竭模型组(CHF组,n=25),CHF组采用阿霉素2.5 mg/kg尾静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10 w,建立CHF大鼠模型。12 w时采用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其心功能,放免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氯胺T法检测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进行左室胶原特异染色及定量分析,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并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CHF组大鼠死亡率为40%(10/25),CON组无死亡。与CON组相比,CHF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心功能明显下降,表现为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收缩期长轴方向峰值运动速度(Vs)、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升高(P<0.01);CHF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升高(P<0.01),心肌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较CON组增加(P<0.01);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CHF组左室胶原明显增加,胶原容积分数(CVF)明显增高(P<0.01);病理学结果证实符合心肌病样改变。结论阿霉素多次小剂量静脉注射能导致大鼠发生心脏间质纤维化及心脏舒缩功能降低,可成功建立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69.
(1)目的建立定量聚合酶链技术(PCR)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的基因含量。(2)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构建一含EcoRI酶切位点的内参照模板,用竞争性PCR(CPCR)检测6例HPV16阳性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标本中HPV16E6,基因的拷贝数。结果6例阳性标本HPV16E6基因的拷贝数为每毫克DNA中含1.99×10^5~2.50×10^7。(4)结论用CPCR检测宫颈组织  相似文献   
70.
刘洪  罗兵 《右江医学》2005,33(6):590-59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1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室性心动过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采用胺碘酮转复,成功后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对照组62例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利多卡因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转复成功率86.15%(56/65),维持窦律成功率90.77%(59/65),对照组分别为77.42%(48/62)和64.52%(40/62),两组转复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63P>0.05),而治疗组维持窦律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73P<0.01)。对照组中6例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失败后使用胺碘酮仍有效。结论胺碘酮是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特别是应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效后的病例,应用胺碘酮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