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2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44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20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777篇
预防医学   324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32篇
  5篇
中国医学   272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氨曲南致皮肤过敏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曲南 (Aztreonam)是首次应用于临床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无交叉过敏等特点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反复严重感染[1] 。我科自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11月应用氨曲南治疗严重肺部感染患者 12例 ,其中 10例疗效明显 ,未出现任何毒副作用 ,另 2例出现全身皮肤过敏反应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1 1   例 1:男 ,6 2岁 ,因突起神志障碍、右侧肢体无力 76天 ,于 2 0 0 2年 5月 10日平车推送入院。入院前患者因脑出血 ,在外…  相似文献   
102.
氨苯砜、氯喹、乙胺嘧啶三药联用(称“治疟宁”)对治疗间日疟有明显增效及减低氯喹抗药性作用,但不能控制复发。而氨苯砜与伯氨喹啉联用则可致紫绀发生率增高。作者试用“治疟宁”一日2剂后48小时每日加服伯氯喹啉连服6日的方案,治疗现症患者119例(“治、伯”组),并与单独氯喹联用伯氨喹啉治疗60例(“氯、伯”组)作对照。结果表明,“治、伯”组既可保持“治疟宁”的特点,又可控制近期复发及紫绀的发生,对控制传播及保护劳动力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3.
104.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PDCA循环程序,将提高行政总值班执行力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即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总结阶段。通过循环不断发现新问题,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从而提高行政总值班的服务能力和处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总结分析三批不同年龄段成批烧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成批烧创伤的临床救治、监护及康复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对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2009年至2013年救治的三批26例不同年龄段成批烧创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学龄期儿童组2例患者和老年组1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23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区域烧创伤救治网的建立、政府层面的行政协调、早期综合救治及监护方案的实施与系统康复训练的有效结合是成批烧创伤救治的关键,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血清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及微生物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SAP组和非SAP组,并记录诊断SAP的时间。在患者入院后第1、3、5天,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pro-ADM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ro-ADM对SAP的预测价值,在第3天和第5天检验前已确诊患者不纳入分析。对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患者中SAP组和非SAP组在不同时点的pro-ADM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院后第1、3、5天,SAP组pro-ADM水平分别为(1. 74±0. 39)、(1. 44±0. 44)、(1. 56±0. 47) nmol/L,分别高于非SAP组(1. 30±0. 33)、(1. 23±0. 42)、(1. 13±0. 39)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pro-ADM在入院后第1、3、5天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07(95%CI为0. 724~0. 890)、0. 636(95%CI为0. 521~0. 751)、0. 760(95%CI为0. 645~0. 875)。入院后第1、5天,入院时NIHSS评分≥10分患者中的SAP组pro-ADM水平为(1. 71±0. 37)、(1. 55±0. 49) nmol/L,显著高于非SAP组的(1. 48±0. 34)、(1. 24±0. 34) nmol/L(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高NIHSS评分和高血清pro-ADM水平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检测血清pro-ADM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社区护士进行小班规范化培训,调查培训前、后血糖监测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为社区护士培训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30日北京市朝阳区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在岗护理人员108人,每组20人或21人,每3个月1次,每组培训2次,调查培训前后社区护士血糖监测知识知晓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培训,社区护士血糖监测知晓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特征护士血糖监测知晓率提高程度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班规范化培训可有效提高社区护士血糖监测的知晓率,适于在社区开展。但应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特征进行针对性培训,以全面提高社区护士血糖监测知识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造影剂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入选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预见性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介入术后造影剂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率,血压,心率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为呼吸困难,心率减缓,血压降低等,对照组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率是33.33%,观察组中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率是13.3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迟发型过敏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护理的满意度方面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是93.33%与73.33%,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造影剂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可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减缓,血压降低等的临床特点,应用预见性综合的护理方法能减少过敏的发生,促进过敏症状的恢复,并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9.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70%肝切除(PH),制作肝再生模型,制备肝匀浆液,经离心后用酶标仪分别测定肝再生过程中不同时期(共8个时间点),肝细胞的凋亡酶活性.结果: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在PH后3、6、72、120 和168 h时显著性增高(P<0.001);而整个过程中Caspase-8的活性除了在PH后168 h时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时间点没有明显增高.结论: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凋亡酶Caspase-3活性的升高可能主要是由内源性线粒体途径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0.
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有关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标准。为此,我们对国内外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的文献进行查阅[1~33],借鉴国际上相关的先进技术和国内有关管理技术[34~35],提出了我国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标准。现将有关控制技术要求概述如下。1血源性病原体的基本概念1·1血源性病原体血源性病原体是指存在于血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及疟原虫等。1·2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特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