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快速动眼(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皮质、海马及延髓葡萄糖调控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睡眠剥夺1、3、5、7d(SD 1 d,SD 3d,SO 5d,SD 7d,n=10)组、剥夺7d后恢复睡眠6、12h(SD 7d/RS 6h,SD 7d/RS 12h,n= 10)组、环境对照(TC,n=10)组和空白对照(CC,n=10)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进行不同时间REM睡眠剥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脑组织标本中GRP78、GRP94表达分布规律及时空的变化。结果睡眠剥夺d1皮质、海马区GRP78、GRP94蛋白表达增多(与TC、CC组比较,P<0.05),d 3达高峰,d 5、7与TC、C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延髓区无明显改变;恢复睡眠后只有延髓区GRP94表达增加。RT-PCR显示睡眠剥夺l d GRP78转录增加,d 3达峰值,d 5、7转录无增加;GRP94转录在剥夺期间无增加;恢复睡眠后GRP78、GRP94 mRNA增加。睡眠剥夺d 3 GRP蛋白表达改变皮质区最为明显(P<0.01),其次为海马区(P<0.05)。结论短时间睡眠剥夺后GRP78、GRP94表达渐升高,可能是内质网启动了自身稳定调节的保护功能;长时间睡眠剥夺导致内质网功能障碍,GRP78、GRP94表达下降。皮质区对睡眠剥夺引起内质网应激的保护性反应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92.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的两大病理特征是老年斑与神经原纤维缠结,这两种病变可导致渐进的神经元变性并与神经元死亡有关。神经原纤维缠结主要是由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所组成。近来的一些理论提出O位N-乙酰葡萄糖胺(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糖基化参与调节tau蛋白的磷酸化过程,从而产生了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的相关假设。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87/2003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英文文献,检索词“Alzheimer’sdisease,tau,O-GlcNAc,hyperphosphorylation,NFT”。资料选择:选择关于O-GlcNAc糖基化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关系的相关文献,以非随机研究原著和没有对照组的研究为纳入标准,未排除非盲法研究,排除重复性文献。资料提炼:在78篇文献中,内容不同程度重复的有14篇,给予删除;对64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中42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O-GlcNAc广泛分布于各种不同的有机体中,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具有很高的动力学特性,其活性同时受到多肽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和β-D-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双重调节。O-Glc-NAc糖基化可修饰神经细胞骨架蛋白如tau蛋白的多个位点,与磷酸化竞争性的修饰相同的丝氨酸和/或苏氨酸残基,与磷酸化成负相关性。结论: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tau蛋白发生过度磷酸化并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导致大量神经元功能障碍。而O-GlcNAc糖基化可修饰多种微管相关蛋白,并在tau蛋白的多个位点上与磷酸化相互竞争,对磷酸化具有反向作用。O-GlcNAc糖基化水平的降低可允许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因此,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O-GlcNAc糖基化的调节作用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作为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2]>,其治疗方法国际上尚无统一意见[3].目前,国内一般建议使用叶酸、维牛素B<,6>或B<,12>联合治疗,但适用范围、治疗时间长短缺乏明确规定.而临床实际中,多数HHcy患者仅伴有一种维生素的缺乏.为此,作者实施了改进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即依据患者体内叶酸、维乍素B<,12>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补充患者所缺乏的特定维生素,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
李玮  王新高  矫黎东  索爱琴  张健 《临床荟萃》2006,21(19):1394-1396
轻度认知损害(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是指有轻度记忆或认知障碍但并未发生痴呆,其发病与患者当时神经、精神及内科疾患无关。流行病学研究,Johnson等报道MCI2年后有40%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McKelvey等报道3年后是53%;Krasuki等报道4.5年后是100%,而相同年龄的正常个体每年发生AD的几率为1%~2%,因此许多学者认为MCI代表AD的极早期阶段。早期确诊MCI,可预防或推迟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