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感染后,树突状细胞(DCs)抗原提呈功能下降,表现为成熟障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不同程度下调,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能力减弱。由于DCs不能有效地提呈抗原,无法激活正免疫应答,这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2.
71例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内镜与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A)的内镜下形态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71枚SA的内镜和病理资料。结果 71枚SA中47枚为隆起型(无蒂23枚,亚蒂5枚,有蒂19枚),24枚为表面型(扁平16枚,侧向发育型8枚),平均大小分别为10.5mm和16.6mm,常见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组织病理学上,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SA分别为53、9和9枚;不典型增生程度。轻度47枚,中度22枚。2枚局部有癌变病灶。10mm以下的SA不典型增生程度较大于或等于10mm SA轻(P〈0.01)。腺管开口(pit)分型的60枚SA中,Ⅳ型SA多由绒毛状腺体(64%)组成,ⅢL型SA多由管状腺体(68%)组成,但有40%的SA(24枚)表现为增生性息肉样的Ⅱ型,全部由管状腺体组成;腺体异型性Ⅱ型与ⅢL型相近而小于Ⅳ型息肉(P〈0.05)。结论 Ⅱ型pit的息肉可能为SA。SA具有肿瘤性息肉的一般特点,应视为一种新的可能性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重症中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n=8).比较两组中暑患者人院时的年龄、性别、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等基线情况的差异,以及人院后第0、3、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urray评分和氧合指数的差别,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与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炎症介质的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人院时的年龄、性别、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乌司他丁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urray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而氧合指数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BALF及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NF-α和IL-6浓度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肺泡巨噬细胞TRE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或P<0.05).乌司他丁组重症中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或P<0.05),但28d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调控重症中暑肺泡巨噬细胞的炎症分泌活性及TRE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检测重症中暑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清vWF及TM溶度;重症中暑血清攻击体外培养脐静脉,检测培养上清脱落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可溶性vWF及TM浓度。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对重症中暑CEC数量和血清vWF及TM浓度的影响;重症中暑血清攻击脐静脉,观察乌司他丁对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可溶性vWF及TM浓度的影响。结果:重症中暑患者组外周血CEC明显高多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中暑组血清vWF和TM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中暑血清可明显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培养上清vWF和TM浓度明显升高(P<0.05)。重症中暑乌司他丁治疗可明显减少CEC(P<0.05),同时下调血清vWF和TM浓度(P<0.05)。体外实验发现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血清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培养上清脱落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培养上清vWF和TM浓度下降(P<0.05)。结论:重症中暑存在严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乌司他丁对于重症中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与热打击单独和联合作用对人肠上皮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肠上皮细胞株(SW480),实验分组为:对照组,热打击组(又分为热打击1 h、3 h和6 h组),LPS刺激组,热打击和LPS联合刺激组,用骨架蛋白(肌动蛋白F-actin)的特异性染料罗丹明标记的F-actin特异性结合物鬼笔环肽(rhodamine-phalloidin)和细胞核特异性染料(DAPI)行免疫荧光,检测在上述刺激作用下细胞形态的改变和F-actin在细胞内分布的变化。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热打击1 h就可以使细胞轮廓变圆,细胞伪足变短变粗,细胞间间隙变大。热打击3 h时上述情况更加明显,而热打击6 h时,细胞已经基本全部坏死漂浮。单独LPS作用6 h时也能看到多数细胞出现伪足变短变粗,细胞间间隙增大情况,但较单独热打击1 h组程度较轻。而热打击和LPS联合作用则可看到二者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正常对照组细胞的F-actin呈相对均匀分布,但以细胞周边和核的周围为多,而单独LPS作用即可看到胞骨架发生重组,出现应力纤维,而和热打击联合作用时,细胞周边的F-actin明显减少,出现明显的应力纤维(变粗、变短、紊乱,排列呈明显的非极性单向分布)。结论 热打击和LPS单独作用均可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骨架发生重组,细胞间间隙增大,并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这为理解重症中暑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发生发展过程中,肠屏障细胞的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直观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7.
38.
患者,女,16岁,因进行性乏力4月于2008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8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肝功能示转氨酶进行性升高,遂入我院。病程中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二便正常。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智力正常,营养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双眼未见Kayser-Fleischer环。心肺无明显异常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39.
感染是ICU的共性问题,可使患者的病死率增加,内源性感染是ICU感染的重要形式,常来源于咽喉和胃肠预先携带或定植的潜在病原微生物.选择性消化道祛污(selective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SDD)和选择性口咽祛污(selective oropharyngeal decontamination,SOD) 通过清除胃肠和咽喉携带的潜在病原微生物进而预防ICU内源性感染,循证医学证据表明SDD/SOD可有效地预防ICU感染,降低病死率,减少医疗发费.然而SDD/SOD策略仍未在ICU广泛采纳和运用,主要原因是SDD/SOD的有效性、安全性、减少或促进抗生素耐药的倾向性和成本效益仍需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40.
叶钧强  陈怿  邱俊铭  童华生 《广东医学》2012,33(23):3640-3642
目的观察血必净治疗严重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肺挫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19)。对照组使用抗感染、机械通气、营养支持、液体控制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治疗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接受紧急手术治疗及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每天监测生命体征和血常规、每2天复查胸部X线检查和痰细菌培养,根据中华医学会颁布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标准分析判断是否并发VAP,记录两组治疗第1、7天的氧合指数、VAP发生率、病死率、抗感染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氧合指数较快地改善,抗感染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VAP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而且抗感染药物联用的比例减少(P<0.05)。结论血必净可以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等方面改善严重肺挫伤并发AR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