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重症中暑大鼠脊斜肌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探索抗氧化剂对重症中暑血流动力学的保护作用。方法:67只Wistar雄性大鼠实验前12h禁食不禁水,取27只分3组:造模组(HS组)、SOD预处理后造模组(SOD+HS组)、NS预处理后造模组(NS+HS组);每组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热打击至中心体温为38℃组及热打击至中心体温为41℃组,测量各组ROS水平。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热打击组(HS组)、SOD预处理后热打击组(SOD+HS组)、NS预处理后热打击组(NS+HS组),活体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大鼠脊斜肌内相同三级以下微血管血流速度、血管管径、血流量。结果:随中心体温增高,脊斜肌中ROS水平逐渐增高。热打击后各组大鼠的微动脉及微静脉血流量明显减低。SOD+HS组ROS水平明显低于HS组及NS+HS组。SOD+HS组微血管红细胞流速比HS组及NS+HS组高;SOD+HS组血流量明显高于HS组及NS+HS组。结论:热打击大鼠局部组织ROS水平增高为局部微循环障碍的重要诱因,抗氧化剂SOD通过降低热打击ROS水平增高对局部微循环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调控血管内皮糖萼异常,改善重症中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暑组、血必净组,每组16只,其中8只用于伊文思蓝(EB)法测定。采用高温高湿[温度(40±2)℃,湿度65%±5%]打击60 min制备中暑大鼠模型,血必净组大鼠于造模前连续3 d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2 ml/kg,2次/d)。各组大鼠于造模后2 h行麻醉处理并取材,记录肺湿/干重比,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浓度,EB法测定肺血管通透性,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血管表面透明质酸(H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磷脂酰肌醇聚糖-1(Glypican-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E-选择素(E-selectin)等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肺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热打击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早期表达分泌的规律。方法 将3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后复温0、3、6、9 h组(n=6)。热打击组小鼠暴露于动物孵箱热环境,核心温度达42.5℃时即为发生重症中暑。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肺脏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RT-qPCR检测小鼠组织TF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TF浓度。体外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热打击模型,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后复温0、3、6、9 h组。采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及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技术分别检测HUVECs中T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HUVECs培养上清中TF水平。结果 对照组小鼠各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损伤,热打击复温小鼠存在不同程度组织细胞结构性损伤及出血性、炎症性损伤。与对照组小鼠比较,热打击复温0、3 h组肾脏(1.719±0.018、1.241±0.178 vs. 1.000±0.063)、复温3 h组肺脏(2.444±0.511 vs. 1.000±0.106)及复温6 h组肝脏(7.312±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侧向荧光(NE-SFI)强度对重症中暑(HS)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HS患者34例,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发布的显性DIC评分标准,将34例患者分为HS未合并DIC组(DIC评分<5分,n=23)与HS合并DIC组(DIC评分≥5分,n=1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E-SFI,以及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相关标志物dsDNA、髓过氧化物酶(MPO)、瓜氨酸化组蛋白(CitH3)的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SFI对HS合并DI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最高核心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合并DIC组3 h内核心温度降至38.5℃以下患者比例、GCS评分低于HS未合并DIC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ISTH评分、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例高于HS未合并D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3天,HS合并D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内质网应激和Ca2+超载在热打击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PMVECs温度梯度热打击模型.对照组细胞始终置于标准37℃、5%CO2细胞培养箱孵育,热打击组细胞分别置于39、41、43℃细胞培养箱中热打击2h,热打击后继续在37℃、5%CO2细胞培养箱孵育6h;另取细胞在43℃热打击前分别以20μmol/L钙离子抑制剂BAPTA-AM和50μmol/L环孢霉素A(CsA)预处理,后续处理同43℃热打击组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PERK)、磷酸化的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活性转录因子4(ATF4)以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流式检测细胞内Ca2+、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变化;Caspase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3变化以反映细胞凋亡情况;Millicell-ERS细胞电阻仪测定细胞的跨上皮细胞电阻(TER)以了解细胞通透性的改变.结果 随着热打击温度的增高(41~43℃),PMVECs内p-PERK、p-eIF2α以及ATF4、GRP78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内Ca2+水平增高,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通透性增加,凋亡增多,且在43℃热打击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Ca2+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可以促使PMVECs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膜电位以及细胞通透性恢复,减少凋亡的发生;使用线粒体保护剂预处理细胞并不能减轻PMVECs的Ca2+释放,但可促进细胞通透性恢复以及减少凋亡发生.结论 热打击可激活PMVECs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并诱导细胞内Ca2+超载介导的细胞和线粒体损伤,这可能是中暑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RNAi沉默dUTPase的表达,观察SW620细胞黏性的改变。方法 合成两条编码发夹siRNA序列的单链DNA,并将其克隆到pSilenCircle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sidUTPase/pSilenCircle和无关基因的重组质粒siFly/pSilenCircle。以上述重组质粒分别转染SW620细胞,RT-PCR和Westem blot检测dUTPase的表达,异质黏附实验分析细胞黏附性的改变。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2个dUTPase发夹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sidUTPase/pSilenCircle和无关基因重组质粒siFly/pSilenCircle。与siFly/pSilen-Cirele转染组比较,sidUTPase/pSilenCircle转染组SW620细胞dUTPase的表达明显下调,细胞异质黏附能力减弱。结论 构建的dUTPase发夹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sidUTPase/pSilenCircle可有效抑制SW620细胞的dUTPase表达,降低细胞的异质黏附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细胞膜galectin-1抗体阻断对LST-R1细胞与Ⅰ型胶原黏附的影响。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alectin-1在LST-R1细胞膜表面的表达。galectin-1抗体预孵LST-R1细胞后种植于Ⅰ型胶原(20μl/孔)包被的48孔板中,观察黏附细胞形态学差异;计数黏附细胞。结果galectin-1表达于LST-R1细胞膜表面,galectin-1抗体预孵LST-R1细胞后结合率为(38·2±0·92)%。ga-lectin-1抗体阻断组可见有渐多的不规则角形黏附细胞,且大部分细胞呈单个生长状态,而对照组大部分黏附细胞为圆形或类圆形,细胞主要呈聚集生长;黏附细胞数分别为40±4和30±4(P<0·01)。结论细胞膜表面galectin-1可能为LST病变呈浅表扩散的重要蛋白质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压缩泵(IPC)与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急性脊髓损伤(ASCI)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4例ASCI患者随机分为IPC组、LMWH组、IPC+LMWH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持续IPC、注射LMWH、二者联合运用和常规护理按摩.观察各组股静脉和胭静脉血流速度;检测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凝血时间(ACT)和血小板功能(PF);记录患者发生下肢DVT的例数和时间;并对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3例患者发生下肢DVT(14.28%),余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DVT(P<0.05).IPC可以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对凝血系统和PF无影响.注射LMWH可以延长APTY、ACT并降低PF,单独使用未见并发症发生,二者联用可以观察到双重效果,但也发生1例出血倾向,可能与LMWH导致凝血功能改变有关.结论 相对常规护理按摩,其余3组方案预防下肢DVT效果更佳,IPC和LMWH在预防ASCI患者下肢DVT形成的效果相当,但IPC治疗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大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48只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HS)、低剂量乌司他丁组(LUTI)、高剂量乌司他丁组(HUTI)和对照组(Sham)4组,每组12只.通过人工气候舱制备重症中暑大鼠模型,监测直肠温度(Tc)、监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Tc>42℃的时间和重症中暑发生时间,分别于热打击开始后0 min、20 min、40 min和60 min采动脉血检测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于60 min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 β(IL-1β)和白介-6(IL-6)质量浓度,收集肺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和诱导性氧化亚氮(iNOS)的Western blot检测.采用PASW Statistics 17.0统计软件行方差分析,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ier曲线和Log 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UTI和HUTI组相比HS组在Tc>42℃的时间(P=0.00)、重症中暑发生时间(P=0.00)和中位生存时间(P=0.00)均延长.热打击后60 min时HS组PaO2较其他三组明显降低(P=0.00),而LUTI和HUT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同时,HS组PaCO2较其他三组明显升高(P=0.00),LUTI和HUT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LUTI和HUTI组大鼠的BALF中TNF-α、IL-1β和IL-6浓度较HS组低(P=0.00,P=0.00和P=0.00),而且HUTI组的炎症介质浓度也低于LUTI组(P=0.02,P=0.04和P=0.04).病理结果显示LUTI和HUTI组大鼠肺损伤较HS组轻(p=0.00).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比较中,HS组较LUTI和HUTI组增加(P=0.00),而LUTI组表达量也高于HUTI组(P=0.03).结论 乌司他丁具有改善重症中暑大鼠呼吸衰竭和预后的效果,这种作用可能与减轻肺组织的炎症和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童华生  赖晓嵘  唐柚青  苏磊 《广东医学》2008,29(9):1517-151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抗生素治疗危重症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诱导内毒素和TNFα释放异质性。方法 90例危重症患者,经临床表现和细菌学证实革兰阴性杆菌感染,60例患者采用不同敏感性抗生素治疗:头孢呋辛9例;头孢曲松9例;头孢他定8例;头孢吡肟8例;阿米卡星9例;环丙沙星9例;亚胺培南8例。另30例患者均用头孢他定治疗。采用鲎试验基质偶氮显色法测定体内抗生素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内毒素含量,采用ELISA测定相应时间TNFα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细菌种类头孢他定治疗致内毒素释放量和速率相似(P>0.05)。不同抗生素致内毒素释放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孢吡肟释放最快,其次为头孢呋辛、头孢他定和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较慢,而头孢曲松最为缓慢。观察总的内毒素释放量,我们发现头孢曲松最多,而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次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头孢吡肟较少,阿米卡星最少。同时我们发现抗生素诱导TNFα释量和趋势与LPS一致。 结论 不同抗生素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诱导内毒素释放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应选择性使用敏感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