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在建立三带喙库蚊及致倦库蚊实验室种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养殖及生物学特性观察。方法:模拟自然环境,人工控制温湿度和光照,幼虫饲料为牛肝馒头粉,成蚊供血动物为小白鼠。结果:在室温24- 27℃,昼夜温差<2℃,相对湿度70%-80%及人工光照12-14小时的条件下。于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三带喙库蚊稳定繁殖了42个世代;2003年9月至2005年5月致倦库蚊稳定繁殖了30个世代。结论:稳定繁殖三带喙库蚊及致倦库蚊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人工模拟自然环境,以提高成活率、交配率和吸血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中国首次分离的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全基因组的基因组特征。方法 设计JEV全基因组扩增引物,RT-PCR扩增片断,PCR产物直接测序,拼接后获得全基因组序列。采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1977和1982年分离自云南蚊虫的M28和BN82215病毒株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0 969 bp和10 970 bp,5′非编码区均含有96个核苷酸,3′非编码区含有573和574个核苷酸。它们的开放阅读框(ORF)都从97到10 396位,共10 299个核苷酸,编码3 433个氨基酸。M28和BN82215株与来自GenBank的5个基因型JEV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4%~96.3%和91.4%~99.6%,与近几年国内外基因Ⅰ型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进化关系最接近,都属于基因Ⅰ型。这两株病毒与JEV疫苗株SA14-14-2相比,有56个氨基酸差异,其中E基因有11个氨基酸差异,但都不属抗原关键位点。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中国首次分离的基因Ⅰ型JEV的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决定病毒抗原和毒力的E蛋白关键位点无明显变化。证实20世纪70和80年代云南省就有基因Ⅰ型JEV流行。  相似文献   
63.
摘要: 目的 掌握巴泰(Batai)病毒生物学特性,为巴泰病毒的监测和调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分离自云南省菲律宾按蚊(Anopheles philippinensis)的巴泰病毒LC92-4株,采用细胞培养、小白鼠感染、血凝抑制、间接免疫荧光、空斑试验以及病理检测和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 巴泰病毒可引起<4周龄小白鼠发病死亡。感染鼠脑病毒颅内、皮下和腹腔接种2周龄小白鼠的LD50分别为5.67logLD50/0.025mL、5.3logLD50/0.03mL和4.5logLD50/0.03mL。感染病毒鼠的心、肝、脾、肺、肾病毒悬液颅内接种2周龄小白鼠,LD50分别为3.75、4.25、2.25、3.0、2.25 logLD50/0.025mL。感染发病小白鼠脑、心、肝、脾、肺、肾均发现病理改变。感染鼠的脑组织经电镜检测发现圆形有包膜病毒颗粒,大小约82nm。巴泰病毒能在BHK21和Vero细胞产生明显病变,并可产生空斑;在BHK21细胞上,空斑滴度为6.04logPFU/mL;在C6/36细胞上不产生病变。感染病毒鼠脑接种BHK21和Vero细胞,TCID50分别为 5.50logTCID50/0.025mL和5.00 logTCID50/0.025mL。在pH5.75~7.0条件下,巴泰病毒不具有与鸽、鹅、鸡、鸭、人O型和绵羊红血球发生凝集的特性;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云南省357份人血清,阳性2份,中和抗体滴度均为1:10。结论 乳小白鼠和幼年小白鼠对巴泰病毒高度易感。BHK21和Vero细胞对巴泰病毒敏感,可用于病毒分离培养和空斑测定。建立的免疫荧光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具有特异性,可用于巴泰病毒抗体检测。应进一步开展该病毒的分布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人及动物血清虫媒病毒抗体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澜沧江下游地区的思茅和西双版纳两地州进行虫媒病毒抗体调查 ,了解当地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集人及动物血清 ,用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体。结果 :发热病人血清中 ,乙型脑炎 (JE)、登革 3型 (DEN3)、DEN4、基孔肯雅 (CHIK)、辛德毕斯 (SIN)、贝巴鲁 (BEB)、雪鞋野兔 (SSH)和巴泰 (BAT)病毒抗体的阳性率依次为 7.5 0 %、5 .0 0 %、1.6 7%、3.33%、2 .5 0 %、1.6 7%、5 .0 0 %和 4 .17% ;未查到DEN1、DEN2和寨卡 (Zika)病毒抗体。正常人血清JE、墨累山谷脑炎 (MVE)、库京 (KUN)、DEN、圣路易脑炎 (SLE)、科萨努尔森林病 (KFD)、森林脑炎 (RSSE)、兰加特 (LAG)、波瓦生 (POW )、马雅罗 (MAY)、CHIK、SIN、委内瑞拉马脑炎 (VEE)、西门利克森林病(SFD)和格塔 (GET)病毒抗体阳性率依次为 34.88%、、35 .0 3%、2 0 .81%、9.2 5 %、1.78%、12 .4 6 %、4 .76 %、2 .85 %、2 .4 9%、2 1.71%、11.0 3%、1.93%、2 .4 9%、2 .4 9%、3.2 0 %。从恒河猴血清中检出DEN、KUN、RSSE、KFD、POW、LAG、CHIK和GET病毒抗体 ,阳性率以DEN4、KUN和RSSE为高。棕果蝠血清中查到JE、DEN4、RSSE、POW和LAG病毒抗体 ,JE的阳性率最高。猪血清中查到JE、DEN和CHIK抗体。黄胸鼠血清检出JE、KFD、CHIK和SIN病毒抗体 ,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掌握汉坦病毒(HV)在云南省啮齿动物中的流行情况及其遗传特征.方法 采用笼夜法捕鼠,鼠肺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及分型,对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PHYLIP软件包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2005-2006年在云南省楚雄州10个县(市)居民区共捕获鼠类4属8种1421只,其中褐家鼠1056只,构成比高达74.31%,其次为黄胸鼠(19.70%).检测鼠肺组织1029份,HV抗原阳性53份,总带病毒率为5.15%,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5.08%,38/748))、黄胸鼠(5.97%,12/201)、大足鼠(7.69%,2/26)和斯氏家鼠(6.25%,1/16).HV汉城型(SEO)核酸检测阳性21份(褐家鼠15份,黄胸鼠4份,大足鼠2份).获得的12个病毒S片段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国SEO型病毒R22、L99和HLD65株同源性较高,为87.1%~99.7%;与汉滩型(HTN)76-118株同源性仅为64.4%~69.1%.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楚雄州12个病毒S片段核苷酸序列与SEO型亲缘关系较近,与HTN型及其他型HV相距较远,证实这12份病毒标本均为SEO型病毒,并可分S1和S3两个亚型.结论 首次证实楚雄州10个县(市)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及SEO型病毒的流行.分析发现SEO型不同亚型病毒的分布有其地域特点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