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云南省2001~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对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方法收集全省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查.结果 2001~2002年全省共报告本病102例,死亡3例,年发病率为0.12/10万,病死率为2.94%.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昆明市、楚雄州.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为4.19%.2002年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9种891只,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种;鼠间汉坦病毒带毒率为3.65%,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高山姬鼠.2001年在大理市野外捕鼠12种140只,大绒鼠为优势种,带毒鼠为大绒鼠、大足鼠、黄胸鼠、社鼠和短尾鼠句.结论监测区内存在有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率有关.应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疫苗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2.
云南三带喙库蚊实验种群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三带喙库蚊实验室种群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人工控制温湿度和光照、模拟自然环境的方法 ,幼虫饲料为牛肝馒头粉 ,成蚊供血动物为兔子和小白鼠。结果 在室温 2 4~ 2 7℃ ,昼夜温差 <2℃ ,相对湿度70 %~ 80 %及人工光照 12~ 14h的条件下养殖 ,并在蚊笼中放入枝叶较嫩、多汁、无毒的植物 ,成蚊从叮吸兔血逐渐过渡到叮吸小白鼠血。于 2 0 0 3年 8月至 2 0 0 4年 1月成功繁殖了 7个世代。它们的平均孵化率、蛹化率和羽化率依次为75 .64 %、80 .74%、90 .97% ,经 9~ 16d可完成一个世代的繁殖。羽化后的成蚊 1~ 2d开始交配 ,雌蚊第 3天开始吸血 ,第6天达吸血高峰。吸血后第 3天开始产卵。结论 驯化繁殖三带喙库蚊成功的关键在于提高成活率、交配率、吸血率 ,所获数据对进一步了解该蚊的生长繁殖特性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
于1998年8月在云南省澜沧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5属14种647O只。其中三带喙库蚊、迷走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优势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种。对当地人血清进行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3.79%(71/132)。本次调查提示:三带喙库蚊可能是当地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44.
目的调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denguefever,DF)暴发疫情的情况,掌握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e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3年8~11月,瑞丽市共确诊登革热2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45例(62.50%),缅甸输入性病例87例(37.50%)。2013年瑞丽市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发病率为77.69/10万。主要流行地区为瑞丽市城区(53.45%,124/232)、姐告镇(16.81%,39/232)和勐卯镇(8.19%,19/232)。经序列测定,获得17株病毒的C/Pre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5株为登革Ⅰ型病毒,12株为登革Ⅱ型病毒,均与东南亚登革病毒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瑞丽市在2013年发生了输入性和本地感染并存的登革热流行,并存在登革Ⅰ型和Ⅱ型病毒共同流行,来自缅甸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次登革热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是防止该病再次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调查云南省曲靖市啮齿动物感染立克次体状况。方法用鼠笼法捕鼠,采集鼠血清和脾脏。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鼠血清中7种常见立克次体的IgG抗体;用巢氏PCR方法检测鼠脾中嗜单核细胞埃立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片段部份序列。结果 2012年7-9月在曲靖市捕获啮齿动物3种592只,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构成比分别为61.49%和35.47%。鼠血清中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entii)、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typhi)、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嗜单核细胞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的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1.45%、7.60%、7.09%、3.38%、1.18%和0.51%;未检测到猫立克次体(Rickettsia felis)抗体。从5份褐家鼠脾脏标本中检测到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分析表明,1株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4株为莫氏立克次体。结论曲靖市啮齿动物中存在莫氏立克次体和人粒细胞无形体流行,褐家鼠可能是主要宿主;同时还存在恙虫病东方体、贝氏柯克斯体、斑点热立克次体和埃立克体的感染。当地疾控和医疗机构应加强立克次体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47.
48.
西双版纳州和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自1952年以来,两地区历年均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报告.为阐明两地区乙脑的流行特点,我们收集了西双版纳州和思茅地区各县(市)1976~2000年的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两地区的健康人群进行了血清抗体调查.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云南省狂犬病流行病学特点,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云南省狂犬病疫情资料及狂犬病个案调查表,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全省共报告狂犬病发病死亡108例,病例分布于6个州市20个区县,发病率为0.25/10万。病例中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6∶1;发病人群主要为犬伤农民,发病年龄以儿童和老人为主;潜伏期最短5 d,最长12年,多为1-3个月;病程最短1 d,最长13 d,多为2-4 d;全部病例中,44例被动物咬伤后未进行伤口处理,91例未接种狂犬病疫苗。结论狂犬病在滇东北和滇东南地区广泛分布,犬免疫率低和群众防病意识不强是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该地区犬类的管理和免疫以及宣传教育和规范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云南省禄丰县自然状态家犬狂犬病毒携带阳性率及阳性犬分布情况,为制定狂犬病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2012年3月12 18日在全面扑杀8个自然村疫区的犬只过程中,采犬脑标本检验,调查家犬狂犬病毒携带阳性率,分析阳性犬分布情况;全面扑杀犬只3个月、6个月和1年后开展3次农户恢复养犬情况调查。 结果 8个自然村扑杀1103只家犬,采集犬脑标本542只(份),检测阳性24只,阳性率4.43%,阳性犬呈离散性分布,阳性率最高的自然村达9.09%;全面扑杀犬只1年后养犬户和养犬数分别恢复到扑杀前的80.38%和61.92%,户均养犬恢复到0.56只(扑杀前0.90只)。 结论 禄丰县家犬狂犬病毒带病毒率不高,阳性犬呈离散性分布,阳性率与疫点距离远近不存在比例关系。扑杀后农户恢复养犬较快,犬只来源较为复杂,狂犬病等疫源输入的危险因素增加。 科学抽样监测动物狂犬病带病毒动态,以免误杀健康犬只,可避免大面积扑杀犬只带来的社会慌恐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