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分析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自尊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及SES对279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测评,对SCL-90和SES评分作相关分析。结果护理专业学生SCL-90抑郁和恐怖因子分高于常模,而躯体化、敌对和偏执因子分显著较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ES评分与SCL-90各项评分存在负相关。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提示针对该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尊水平,对促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道德厌恶感特征,及其与患者强迫症状的关系。方法纳入28例OCD患者和3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与患者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以词汇判断任务测试被试对道德厌恶词、核心厌恶词、中性词进行厌恶判断的反应时、正确率及厌恶程度评级,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帕多瓦量表—华盛顿州立大学修订版(Padua inventory-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revision,PI-WSUR)评估患者强迫症状。结果 OCD组对核心厌恶词([762.69±128.25)ms vs(.648.69±162.66)ms]和道德厌恶词([798.73±115.26)ms vs(.727.00±106.06)ms]的反应时较对照组长,对核心厌恶词([6.38±1.78)vs(.5.03±1.64)]和道德厌恶词([7.08±1.23)vs(.5.77±1.44)]的厌恶程度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D组对两类厌恶词的厌恶程度与Y-BOCS总分及Y-BOCS强迫思维分、强迫行为分、PI-WSUR总分及污染/清洗强迫因子、穿衣/打扮强迫因子、检查强迫因子、伤害他人/自己的强迫想法、伤害他人/自己的强迫冲动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示,只有污染/清洗强迫因子分别与核心厌恶词(β=0.61,P0.01)和道德厌恶词(β=0.54,P0.01)厌恶程度有关联。结论 OCD患者道德厌恶感及核心厌恶感均较对照组更强烈。道德厌恶感与强迫症状相关,受影响最大的是污染/强迫清洗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一新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水平间的关系以及一本、二本和大专院校学生间述情障碍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别。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量表(TAS-20)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64名一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三高校学生间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853~23.509,P均<0.001),一本和二本院校学生SCL-90分低于大专院校学生(P<0.05~0.001),一本与二本院校学生间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学生间TAS-20因子3分差异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F=5.069,P<0.01),一本院校学生得分最高。与女性学生相比,男性学生SCL-90抑郁因子分较低(t=2.411,P<0.05),而TAS-20因子3分则较高(t=2.4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总样本SCL-90总分与TAS总分(r=0.312,P<0.01)及其辨认情感困难(r=0.320,P<0.01)、描述情感困难(r=0.238,P<0.01)和外向性思维(r=0.130,P<0.01)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大专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于一本和二本新生,表明对大专新生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一新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相关,提示心理健康教育中情绪表达干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犯罪青少年和情绪障碍青少年的依恋模式以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亲密关系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抽取177例犯罪青少年、80例情绪障碍青少年和163例正常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三组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和退避等维度差异显著(F=7.902,8.047,59.009,19.248,5.304,7.596,10.652,6.699,11.009; P<0.05).②情绪障碍组依恋回避与对支持利用度、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470,-0.350; P<0.01);犯罪组依恋回避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r=-0.232,-0.235;P<0.01),主观支持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r=0.272,P<0.01),支持利用度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258,0.424;P<0.01),依恋焦虑与客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呈显著正相关(r=-0.253,0.300;P<0.01).③情绪障碍组和犯罪组对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求助之间都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犯罪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解决问题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犯罪青少年和情绪障碍青少年都具有不安全型依恋特征,在社会支持方面均有欠缺,且都容易采取消极退避的应对方式.两类问题青少年的依恋模式均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应对方式产生影响,但影响路径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某高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关系,为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825名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心理复原力、自我怜悯、宽恕等方面调查,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4.36%(366/825),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9.88%(329/825)。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自评家庭经济状况、母亲不同受教育程度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P < 0.05);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 < 0.01和P < 0.05)。有无抑郁、焦虑症状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自我怜悯量表、宽恕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心理复原力量表的力量性维度、自我怜悯量表的自我友善和正念维度、宽恕量表的宽恕他人和宽恕自己维度均为大学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P < 0.05~P < 0.01),而心理复原力量表的坚韧性维度是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 < 0.05);心理复原力量表的力量性维度、自悯量表的自我友善、宽恕量表的宽恕他人和宽恕自己维度得分均为大学生焦虑症状的保护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心理调适能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与正常者自我怜悯水平,探讨患者自我怜悯水平与快感缺失及情绪症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自我怜悯量表(SCS-C)、中文版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和中文版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对53名GAD患者和156名正常者进行评估,GAD患者同时作中文版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估,分析患者自我怜悯水平与快感缺失及焦虑、抑郁症状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组SCS-C总分及其普遍人性和正念因子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21,-3.829,-4.343;P均0.01);患者组RSAS-C分和RPAS-C分均高于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CS-C总分及其各因子分与BDI分(r=-0.549~-0.688,P均0.01)、STAI分(r=-0.578~-0.710,P均0.01)呈负相关;患者组SCS-C总分(r=-0.355,P0.01)及其普遍人性(r=-0.385,P0.01)和正念因子分(r=-0.343,P0.05)与RPAS-C分呈负相关,而与RSAS-C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DI分和STAI分为控制变量的偏相关分析显示,SCS-C总分及其各因子分与RPAS-C分的相关性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自我怜悯水平较低,自我怜悯水平越低,其焦虑、抑郁症状和躯体快感缺失越重,提示针对患者自我怜悯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