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总结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6例昏迷伴气管切开的患者,密切观察呼吸道分泌物情况,予充分的湿化气道,正确彻底的吸痰,配合胸部物理疗法.结果:47例患者顺利拔管,4例患者因呼吸道感染延迟拔管,5例患者因疾病本身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充分的湿化气道,正确彻底的吸痰,可以预防和减少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ICU特护记录是ICU护士在进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对病人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以及医疗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其结果的详细记录,不仅能反映ICU医疗护理质量,学术及管理水平,而且为医疗、教学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和在涉及医疗纠纷时,也是重要的举证资料,是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因此ICU护士写好特护记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2002年—2005年近3年的4000多份特护记录进行分析,检查发现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从而影响了护理记录的质量。下面就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1存在问题1.1缺乏ICU专科知识如一位护士在写一份呼吸机…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25(CA-125)水平在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50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与良性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血清SCC、CEA及CA-125水平检测,比较三组受检者血清SCC、CEA及CA-125水平,同时比较三组血清SCC、CEA及CA-125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血清SCC、CEA及CA-125水平较良性组、对照组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血清SCC、CEA及CA-125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SCC、CEA及CA-125水平检测阳性率较良性组、对照组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血清SCC、CEA及CA-125水平检查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血清SCC、CEA、CA-125水平检测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玳玳黄酮有效部住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大鼠60只,根据大鼠的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玳玳果黄酮有效部位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致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同时阳性对照组灌胃以山楂精降脂片,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以不同浓度的玳玳果黄酮有效部位溶液。测定各组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取肝脏做肝组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以显著降低TC、TG、LDL的含量,显著升高HDL含量;各给药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均降低,且有极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高脂模型组大鼠肝脏存在严重脂肪变性,各给药组大鼠高血脂症状均有缓解。结论: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具有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5.
玳玳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玳玳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玳玳黄酮提取物中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玳玳黄酮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玳玳黄酮提取物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专属性强;紫外分光光度法新橙皮苷在4.44~26.6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2%(RSD=1.65%);HPLC法柚皮苷在1.988—13.916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3%(RSD=1.56%),新橙皮苷在1.992~13.94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RsD=1.89%)。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有效控制玳玳黄酮提取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考察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和促吸收效果,探讨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作为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特征成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检测在相同给药质量浓度下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不同给药质量浓度下空肠肠囊内的药物浓度;并比较相同质量浓度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与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吸收效果。结果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不同肠段中90 min的累积吸收量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依次下降,但吸收差异很小,即十二指肠至回肠均是玳玳黄酮的有效吸收部位。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质量浓度分别为3.6、7.2、12.0 mg/mL时,在空肠段的吸收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药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表明其为被动吸收;在相同给药剂量下,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大鼠空肠90 min的累积吸收量是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的1.3倍。结论 大鼠小肠上中段是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最佳吸收部位;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与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比较,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可显著改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47.
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经颅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管性痴呆 (VD)的经颅多普勒 (TCD)改变及其实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 2 5例老年 VD患者 (VD组 )和 30例正常老年人 (对照组 )进行 TCD检测 ,并分析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VD组患者普遍存在 TCD异常 (93.5 % ) ,主要表现为各被检血管血流速度明显降低 ,脉动指数 (PI)值增高 ,频谱异常 ,且痴呆的严重程度与脑血流速度呈正相关 ,r=0 .75 ,P<0 .0 1。结论 :老年人血管性痴呆普遍存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脑血流速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TCD可有效反映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对判定痴呆的严重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缺血卒中后发生炎性反应,参与缺血的脑组织损伤。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过程是这一机制的关键步骤。而炎性黏附因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室有关黏附因子的治疗已进行了。些初步的研究,为今后实验和临床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及Rho激酶(ROCK1)的表达及其与肺动脉高压和炎症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AECOPD)作为AECOPD组,另收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并分为低危组(肺功能分级为Ⅰ~Ⅱ级,n=36)和高危组(肺功能分级为Ⅲ~Ⅳ级,n=24),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ELISA法测定各组IL-1β、IL-6、IL-8、IL-18、TNF-α、CRP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p38MAPK、NOD2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OCK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低危组、高危组和健康人对照组相比,AECOPD组肺动脉平均压、IL-1β、IL-6、IL-8、IL-18、TNF-α及CRP均显著升高,而FEV1、FEV1%及FVC均显著降低(P0.05)。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低危组、高危组及AECOPD组p38MAPK mRNA、NOD2 mRNA及ROCK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COPD患者p38MAPK mRNA、NOD2 mRNA及ROCK1表达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而与肺动脉平均压、IL-1β、IL-6、IL-8、IL-18、TNF-α及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 p38MAPK、NOD2及ROCK1参与了COPD患者炎症进展,并与患者肺功能高压、肺功能等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