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38篇 |
内科学 | 139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72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验证球形脂联素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1&;#215;10^5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将随机细胞分为3组,每组3孔,分别为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3组培养基均含5g/L的牛血清白蛋白、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及体积分数为0.01的无水乙醇;棕榈酸组又加含有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又加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和0.5mg/L脂联素。处理48h后终止实验。采用Hochest33342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及脂联素处理后脂性凋亡的改善情况。结果:①经Hochest33342染色检测3组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不同(F=300.270,P&;lt;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2.40&;#177;1.57)%,(2.05&;#177;0.59)%],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12.40&;#177;1.57)%,(3.87&;#177;0.93)%],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②经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3组明显不同(F=191.221,P&;lt;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6.33&;#177;5.6)%.(2.32&;#177;0.78)%],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2.32&;#177;0.78)%,(4.90&;#177;0.82)%,P&;lt;0.05]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结论:①Hoescht染色法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结果均表明在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5g/L的牛血清白蛋白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条件下加入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处理细胞48h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②球形脂联素可拮抗胰岛细胞的脂性凋亡,从而发挥了其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病人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筛选MS病人30例及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用HOMA-IR评估IR程度。结果MS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5.15±2.54)μg/mL与(10.28±5.50)μg/mL,P<0.01];MS组的HOMA-IR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3.21±1.14)与(1.79±0.98),P<0.05];在MS组,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及HOMA-IR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489,-0.548,-0.429,-0.453及0.426(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病人血浆脂联素较正常人群降低,且其水平降低可能与IR有关。 相似文献
263.
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检测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正常人与糖尿病(DM)患者足底压力改变、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正常对照组(正常组)132名和DM组418名。受试者均脱鞋袜以平常步态行走,用足底压力测量仪一步法测两脚动态足底压力各5次,计算平均足底峰值压力(PP)及各部位压力。结果正常组左右足PP分别为386kPa和384kPa,压力较大的前3位(由大到小),左足为第2跖骨头>第1趾>第3跖骨头,右足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有胼胝者PP升高。DM组左右足PP分别为380kPa和368kP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PP大于正常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对两组患者PP及压力分布无明显影响,而穿鞋习惯对PP有影响。结论DM组PP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DM患者足底压力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64.
非诺贝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甘油三酯(TG)血症人群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糖耐量、高TG血症(TG≥12.3 mmol/L)患者12例(HTG组),予非诺贝特200 mg/d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与正常糖耐量、正常血脂志愿者12名(NC组)进行比较。结果HTG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低于NC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1PH)稍低于NC组;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2PH)和最大胰岛素分泌(INS120-150)均明显高于NC组。HTG组非诺贝特治疗后,IS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18.35±1.76 vs 9.40±1.76,P<0.01);1PH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47.7±32.9)mIU/L vs (225.7±36.7)mIU/L,P=0.94];2PH和INS120-150较治疗前降低[分别为(73.2±9.0)mIU/L vs (106.0±11.3)mlU/L,p=0.014;(89.2±8.9)mIU/L vs (141.6±13.8) mIU/L,P=0.005]。结论非诺贝特调脂治疗能显著改善高TG血症人群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葡萄糖钳夹试验中的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265.
LMP、TAP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源性抗原的处理与提呈及其导致的自身免疫紊乱被认为是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在HLA-Ⅱ类基因区域发现的两种新的基因:巨大多功能蛋白酶(LMP)和抗原处理相关运转体(TAP)基因被认为与内源性抗原的处理、提呈密切相关。对LMP、TAP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的研究,认为它们可能为独立于HLA基因之外的另一自身免疫病的易感/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266.
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评估指标的比较--186例不同糖耐量者葡萄糖耐量试验资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各种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的指标在临床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糖耐量正常(NGT)者70名、糖耐量受损(IGT)者56例及2型糖尿病(DM)患者60例参与本试验。各例均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AIR3-5、AIR0-10)、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ΔI30/ΔG30)、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修正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BCI)。分析在不同糖耐量组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NGT、IGT、2型DM患者的AIR3-5分别为(71.80±2.01)mU/L、(27.13±3.25)mU/L、(7.19±3.32)mU/L;ΔI30/ΔG30分别为(11.86±1.78)mU/mmol、(6.50±2.11)mU/mmol、(4.78±2.42)mU/mmol;AIR3-53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而ΔI30/ΔG30在IGT及2型D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型DM及IGT组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R3-5、AIR0-10均能较好地区分出NGT、IGT、2型DM三者之间的差别,而ΔI30/ΔG30及MBCI不能区分出2型DM与IGT者之间的差别,HOMAβ则不能区分出IGT与NGT者之间的差别。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AIR是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相对较好的指标,ΔI30/ΔG30及MBCI也可用于临床上粗略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67.
血清白细胞介素-8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8(IL 8)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Graves病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了 10 8例Graves病患者和 3 8例正常人的血清IL 8、TRAb水平。结果 Graves病患者血清IL 8水平升高 ,随病情控制 ,IL 8降低 ;血清IL 8水平与TRAb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IL 8可能与Graves病发病有关 ,且血清IL 8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判断Graves病的转归、确定停药时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68.
269.
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8个医院326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厄贝沙坦(300 mg/d)组(160例)或安慰剂组(166例),治疗24周.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hA1C水平.结果 厄贝沙坦组UAER与基线相比显著下降(P<0.01),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意向治疗(ITT)人群高血压和非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而在符合方案(PP)人群却无明显下降.治疗24周后,厄贝沙坦组的LDL-C水平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1).治疗期间厄贝沙坦组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个别患者出现血钾升高.结论 厄贝沙坦300 mg/d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的UAER,其疗效独立于降血压作用之外,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270.
瘦素受体及其信号传递通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瘦素通过其受体介导发挥生理作用。瘦素受体后存在多条信号传递通路,主要为JAK-STAT、MAPK、PI3-K通路,后者与胰岛素信号通路交互联系。本文就瘦素受体及其受体后信号通路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