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 多数鼻咽癌患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文中观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伴颈淋巴结转移者的诊治策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访94例鼻咽癌患者,并按照是否行颈淋巴结活检及活检方式分为淋巴结穿刺活检组、切开活检组、原发灶活检组3组,分析各组患者的最终结局转归.结果 所有94例鼻咽癌患者总随访时间为16~144个月,中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将40例接受同一儿科模式的常规医疗护理服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医护人员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同时接受早期监测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治愈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死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有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护理中的早期重症监测和呼吸机等仪器的正确使用,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下气道炎症相关指标,探讨不同程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对下气道影响的程度及差异。方法 入选PAR患者266例,其中轻度组(165例)、中-重度组(101例),另选健康正常组136例,均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 of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检测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比较三组受试者对下气道影响的程度和差异。结果 ①三组间FeNO及FeNO阳性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9.07±24.29 vs 25.81±18.68 vs 9.01±10.01,P<0.01;66.19% vs 33.33% vs 8.82%,P<0.01);②两组鼻炎患者痰EOS比例及痰EOS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1±9.11% vs 4.02±7.10%;40.59% vs 35.57%,P>0.05),与正常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1±9.11% vs 0.48±1.28%, 4.02±7.10% vs 0.48±1.28%;40.59% vs 1.47%,35.57% vs 1.47%,P<0.01);③中-重度组BPT阳性率与轻度组、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85% vs 4.24%,14.85% vs 1.23%,P<0.01 ),轻度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4% vs 1.23%,P>0.05)。结论 ①不同程度PAR患者下气道炎症存在差异;②研究证实,中-重度PAR患者呈现出更高水平的下气道异常,针对此类患者,可能暗示未来罹患哮喘(BA)的风险,耳鼻喉及呼吸科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遗传病合并听神经病4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初步调查4例神经系统遗传病合并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及听力学特征等。结果 4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分别为: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1例、Friedreich共济失调2例和Refsum病1例,听力学检测结果表明他们均同时合并听神经病。结论 听神经病可单独发病,也可并发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听神经病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程中可先后发病,是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术中额窦微钻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额窦微钻在鼻内镜额窦手术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3/2008-01因术前估计开放额窦困难或术中开放额窦困难,使用额窦微钻辅助定位额窦开口的鼻内镜手术病例,评价额窦微钻操作使用的的安全性。结果:共完成额窦微钻钻孔45例61侧,单侧钻孔29例,双侧钻孔16例。额窦微钻操作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对未遗留明显面部疤痕满意,1例因穿透对侧额窦后重新钻孔后定位成功。结论:额窦微钻是鼻内镜额窦手术中辅助定位额窦开口的有效方法,额窦微钻的操作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但关于AR患者下气道炎症国内仍缺乏研究。文中评估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上、下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水平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选取80名正常人(对照组)和101名单纯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AR组)行鼻灌洗及诱导痰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个数。AR组鼻灌洗液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AR组鼻灌洗液与诱导痰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AR组鼻灌洗液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之间存在相关性(r=0.31,P<0.01)。结论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上、下气道嗜酸性炎症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慢性鼻炎患者多因素分层研究,分析其下气道炎症特征和程度以及鼻、下气道、炎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探讨慢性鼻炎患者下气道炎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639例慢性鼻炎患者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Y),其中377例为svr阳性患者,262例为SPY阴性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鼻分泌物涂片、鼻灌洗嗜酸细胞(EOS)计数、鼻激发,诱导痰EOS计数及血EOS等炎症相关生物指标。采用分层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鼻炎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为49.30%(315/639)。SPY阳性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为60.48%(228/377),SPY阴性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33.20%(87/26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灌洗EOS计数升高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为70.81%(211/298),鼻灌洗EOS计数正常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为30.50%(104/34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与性别、是否吸烟、血EOS及鼻激发结果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PY阳性和鼻灌洗EOS计数升高是慢性鼻炎患者增加下气道炎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病人,男,61岁。因感冒后左耳廓疱疹、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及眩晕10 d,面瘫3 d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冠心病史。查体:T 38.5℃,P 100次/分,BP 165/95 mmHg。步态不稳,左眼不能闭合,角膜反射消失,可见向内侧的快相眼震,外展受限;左侧额纹消失,颜面部感觉减退,鼻唇沟消失;口角右偏、伸舌偏左、左舌部味觉消失;左侧软腭上抬差,咽反射迟钝;左耳廓散在疱疹,外耳道内较多豆渣样物,清除后见松弛部大穿孔。左声带固定于外展位。无颈项强直,病理反射未引出。辅检:WBC18×109/L,心电图:频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左耳豆渣样物病检示:炎性坏死物,角化物…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变应原皮肤试验不仅是诊断AR的重要依据,而且对AR的预防和治疗亦有积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03-2007-09我科750例变应原皮肤试验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加入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beta 1,TGF β1)的同种异体软骨细胞 /高孔隙率聚乳酸 (poly DL lactide,PDLLA)支架复合物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1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同种异体软骨细胞 /PDLLA复合物加TGF β1组 (复合物组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 /PDLLA复合物组 (复合物对照组 )和不用任何修复材料的空白对照组 ,每组 6只。分别于 4、12、18周取材 ,行HE和甲苯胺蓝染色 ,观察各组兔耳廓软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 18周 ,TGF β1复合物组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无论从大体标本观察或是病理组织学检查都比复合物对照组的修复效果好 ,空白对照组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 /PDLLA复合物移植可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 ,TGF β1可提高同种异体软骨细胞 /PDLLA复合物移植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