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S基因突变的分子学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新诊断且完成二代测序的776例MDS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RAS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及分子学特征,并比较不同突变状态对总生存(OS)的影响。结果共52例(6.7%)患者伴有RAS基因突变,NRAS突变38例(4.9%),KRAS突变18例(2.3%),4例(0.5%)同时伴NRAS及KRAS突变,全部NRAS突变及65%的KRAS突变位于第12、13及61号密码子。RAS基因突变与PTPN11、FLT3、U2AF1、RUNX1、WT1、ETV6及NPM1突变呈显著正相关(Q<0.05),且常为亚克隆突变。伴RAS基因突变的患者中诊断为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的比例(82.7%)明显高于无RAS突变患者(35.2%)(P<0.001)。与无RAS基因突变患者相比,伴RAS基因突变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升高[WBC:4.33(0.98~20.42)×109/L对2.71(0.61~21.17)×109/L,P<0.001... 相似文献
72.
我们最近发现 ,1例Ph+ 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患者经干扰素治疗 ,6年后进展为Ph-急性白血病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5 1岁。因突发视物模糊、发现白细胞增多 12d ,于 1994年 11月 2 4日入院。查体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胸骨无压痛 ,肝肋缘下未及 ,脾肋缘下 8cm。Hb 12 8g/L ,RBC3.76× 10 12 /L ,WBC 16 5 .1× 10 9/L ,BPC 12 1× 10 9/L ,白细胞分类 :早幼粒细胞 0 .0 3,中幼粒细胞 0 .12 ,晚幼粒细胞 0 .10 ,中性杆状核细胞 0 .30 ,中性分叶核细胞 0 .31,嗜碱细胞 0 .0 1,淋巴细胞 0 .0 2 ,单核细胞 0 .0 2。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M3)患者化疗后骨髓油滴和巨核细胞数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对99例初诊AML(非M3)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规范治疗各阶段骨髓油滴及巨核细胞数变化及其对总体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的影响。结果 99例患者中位DFS为 21(2~88)个月,3年DFS率为47.3 %,中位OS 70(4~89)个月,3年OS率55.8 %。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骨髓油滴随着诱导缓解后化疗次数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巨核细胞数呈减少趋势。将单因素分析提示有意义的诱导缓解后第2次化疗后巨核细胞数变化率、诱导缓解后第1~3次化疗后骨髓油滴变化、骨髓纤维化分级、初诊乳酸脱氢酶值、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起病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及诱导化疗结束后第7~10天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等观察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起病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小于50 %、诱导缓解后第3次化疗后骨髓油滴较诱导化疗CR期增多对于延长患者DFS时间有独立预后意义(P=0.010、0.018);而诱导化疗结束后第7~10天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10 %及诱导缓解后第2次化疗后骨髓巨核细胞数变化率≤-50 %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9、0.038)。结论 AML(非M3)患者达CR后,随着诱导缓解后化疗次数增加骨髓油滴呈增加趋势,而巨核细胞数呈减少趋势。动态观察骨髓油滴及巨核细胞计数有助于患者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4.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 9例SAA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SAA患者并发感染的细菌谱 ,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并用GM CSF或G CSF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SAA患者并发感染的患病率为 86 .0 % ,G+ 菌占5 4 2 % ,G-杆菌占 4 0 .0 % ,真菌占 5 .8% ;血培养G-杆菌以大肠艾希菌及绿脓杆菌为主。感染主要是与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降低有关 ,N <0 .2× 10 9/L感染率显著增高 ,且感染时间显著延长 ,N <0 1× 10 9/L者易发生 2个部位以上的感染 ;患者年龄、贫血程度、T细胞亚群分布、是否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不影响感染的发生 ;预防性使用氟嗪酸不能减少肠道感染。SAA患者并发感染总病死率为 2 3.1% ,发生肺部感染及败血症的患者病死率增高 ,而使用GM CSF或G CSF组感染的病死率较低。结论 SAA患者是并发感染的高危人群 ,影响感染的主要因素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并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可能有助于提高抗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75.
刘丹徐泽锋秦铁军李承文胡耐博潘丽娟曲士强李冰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9,(11):895-900
目的探讨符合WHO(2016)诊断分型标准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q-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来那度胺(LEN)疗效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的77例符合WHO(2016)诊断分型标准的MDS 5q-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单纯5q-与5q-伴1个非-7/7q-的其他染色体异常(ACA)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情况,并比较LEN与非LEN药物治疗的疗效与生存情况。结果77例患者中,单纯5q-者64例,5q-伴ACA者13例,确诊时5q-伴ACA患者的中位年龄显著低于单纯5q-患者[58(29~64)岁对63(31~82)岁,z=2.164,P=0.030]。5q-伴ACA患者CD41免疫组化染色小巨核细胞(直径≤40μm)检出率(91.7%,11/12)显著高于单纯5q-患者(60.0%,33/55)(P=0.046)。可评估LEN疗效的29例患者中,单纯5q-患者(19例)与5q-伴ACA患者(10例)血液学总反应率(78.9%对80.0%)、血液学完全缓解(CR)率(57.9%对60.0%)、细胞遗传学反应(CyR)率[69.2%(9/13)对66.7%(4/6)]、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61.5%(8/13)对33.3%(2/6)]相当。单纯5q-与5q-伴ACA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个月对78个月,P=0.313)。29例LEN组患者的血液学总反应率(79.3%对36.0%)、CR率(58.6%对8.0%)、CyR率[68.4%(13/19)对11.1%(1/9)]、CCyR率[52.6%(10/19)对0(0/9)]均高于非LEN组患者(25例),但两组患者中位O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个月对62个月,P=0.297)。结论单纯5q-与5q-伴ACA患者临床特征大体相似,两组患者LEN疗效、中位OS时间无明显差异。LEN治疗5q-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肯定,优于非LEN药物。 相似文献
76.
拓扑替康治疗恶性血液病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拓扑替康单独或联合其它化疗药物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的新的有效方案。本文对拓扑替康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其毒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78.
电针治疗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1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腰椎压缩性骨折后 ,常伴腹胀 ,便秘 ,恶心 ,呕吐等症状 ,笔者采用电针治疗 1 0例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 0例中 ,男 4例 ,女 6例 ;年龄2 8~ 6 7岁。其中外伤者 5例 ,不慎跌坐摔伤 5例。 1 0例均经腰椎 X线摄片确诊。2 .治疗方法 取双下肢足三里穴 ,常规消毒后 ,选用 75 mm毫针刺入 ,使用 G6 80 5 - 1治疗仪 ,取连续波 ,留针 3 0 min,每日 2次。经 2次治疗后 ,用新斯的明注射液 1 m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3 .治疗效果 1 0例患者经 2次治疗后 ,腹胀、呕吐减轻 ,经 4次治疗后 ,腹胀、腹痛、呕吐明显减轻 ,经 6次治疗后 ,腹胀… 相似文献
79.
血象呈周期性波动的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血象呈周期性波动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报告1例血象呈周期性波动的CE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及其对常规化疗的疗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此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呈自发性周期性波动,其波动周期约为6个月,脾脏大小与白细胞数呈正相关。骨髓象及活检显示其骨髓增生程度也具有周期性变化,但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无改变。另外CFU-E、CFU-GM在白细胞峰值时明显增高。常规化疗能够延长波动周期.减少波动幅度。结论:异常的造血干细胞与造血调控系统导致了CEL患者血象呈自发性周期性波动,适当的化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0.
迄今对于难治或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尚未取得共识的有效治疗方案。本研究评价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和拓扑替康联合组成的CAT方案治疗37例难治、复发AM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其具体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300mg/m^2,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第1至第3天;拓扑替康,1.25mg/(m^2·d),静脉滴注,第2至第6天,阿糖胞苷,500mg/(m^2·d),静脉滴注,第2至第6天。结果表明:37例患者均完成1疗程化疗,完全缓解(CR)12例(32.4%),部分缓解(PR)2例(5.4%),总有效率达37.8%,其余23例未缓解(NR)(62.2%)。在18例复发病例中,CR6例(33.3%),PR2例(11.1%),NR10例(55.6%)。19例原发难治性AML患者中,6例获CR(31.6%),NR13例(68.4%)。复发组和原发难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4.4%、31.6%,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2)。大部分患者经历了Ⅲ-Ⅳ度血液学毒性,最常见的严重非血液学毒性(Ⅲ-Ⅳ度)是感染和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分别达到86.5%和37.8%。观察期(停化疗28天)内死亡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0—33)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4(1.8—6.2)月,有效患者和无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5.7-12.3)月、2(0—5.0)月(P=0.00)。结论:CAT方案治疗难治、复发AML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