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不同当归、黄芪质量比(归芪比)的当归补血汤对低流体剪切应力(FSS)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平行平板流动小室加载低FSS进行造模,实验将内皮细胞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予以M199培养液培养2 h),辛伐他汀组(予以0. 1μmol·L~(-1)的辛伐他汀培养2 h),当归补血汤组(予以3 g·L~(-1)归芪比1∶1,1∶3,1∶5的当归补血汤培养2 h),培养结束后弃上清,空白组加载正常FSS,余各组加载低FSS,在30,60,360 min时分别收集每组细胞及灌流液,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力,硝酸酶还原法检测灌流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分泌NO及表达eNOS在60 min时显著升高(P 0. 01),随后在360 min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对细胞增殖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促进第360 min时细胞的NO分泌及eNOS表达,以归芪比1∶3,1∶5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当归补血汤对低FSS作用下的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慢性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 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 syndrome,FPIE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识别指标。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例慢性FPIES患儿,分析性别、首次发作年龄、诊断时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牛奶口服耐受年龄等,另选择同期的15例急性FPIES患儿作对照,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内镜下表现、病理结果及治疗方案。对慢性FPIES患儿外周血 CRP水平与IL-6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13例慢性FPIES患儿中,男7例,女6例,首次发作中位年龄为28(2~60)d,诊断时中位年龄为140(57~180)d,牛奶口服耐受中位年龄为20(11~32)个月。 15例急性FPIES患儿中,男7例,女8例,首次发作中位年龄为90(22~480)d,诊断时中位年龄为230(123~630)d。与急性FPIES患儿比较,慢性FPIES患儿常见腹泻、血便、发热、体重增长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CRP、IL-6水平明显升高,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明显下降(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FPIES患儿外周血 CRP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90,P<0.001)。结论: 对于慢性胃肠道症状的患儿伴发热、贫血、体重增长不良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RP、IL-6水平升高者,应考虑慢性FPIES的可能。  相似文献   
63.
大面积多发性犬咬伤患儿1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犬的家庭越来越多,随之,犬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一般主张犬咬伤伤口不作Ⅰ期缝合,但大面积多发性犬咬伤如不及时处理,而行Ⅱ期缝合伤口处理,大多数可能因伤口暴露而导致伤口感染,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或容颜的改变。我院于2003年8月13日收治大面积多发性犬咬伤患儿1例,妥善行Ⅰ期缝合,经过精心护理,患儿康复出院,未留有后遗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仿生嗅觉与味觉传感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化学感受系统具有惊人的能力,能够在极低的浓度下识别数千种分子结构各异的化学物质,其灵敏性、选择性和响应速度都远高于当前的人工识别系统.近年来,研究者致力于利用完善的天然分子识别机制,开发出一种与传统嗅觉/味觉传感器相比更具仿生意义的新型化学探测系统,即仿生嗅觉/味觉传感器.仿生嗅觉/味觉传感器通常将动物嗅觉味觉的受体、细胞和组织作为敏感材料,然后使用多种人工检测方法,如光学、电化学和声波检测器件等,实现对化学物质的检测和识别.文中概述了动物嗅觉/味觉感受系统对化学物质的信息处理机制,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综述了目前仿生嗅觉/味觉传感器的常用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展望了其在医疗、工业和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66.
67.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25只,免疫损伤结合高脂饮食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辛伐他汀组灌胃辛伐他汀水悬液1.7 mg/kg,当归补血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当归补血汤6 g/kg、3 g/kg、1.5 g/kg,每天1次,2周后取兔血检测VEGF和SDF-1水平,培养并鉴定兔外周血EPCs,MTT法检测增殖能力,黏附实验检测黏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迁移能力,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检测形成小管能力。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及当归补血汤高、中剂量组家兔血清VEGF和SDF-1水平增高(P<0.05),且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和形成小管能力均有增强(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提高循环VEGF和SDF-1水平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EPCs的活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鸦葱疱疹膏对新西兰兔的长期毒性。方法 选用健康清洁级10~14周龄,体重2.0~2.5 kg新西兰兔32只,雌雄各半,按性别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鸦葱疱疹膏高剂量组(2 g生药/kg)、鸦葱疱疹膏中剂量组(1 g生药/kg)、鸦葱疱疹膏低剂量组(0.5 g生药/kg),每组8只。四组均对称脱去脊柱两侧毛,共150 cm2。各组每周经皮给药6 d,连续用药4周,观察记录一般情况。给药4周后,每组取4只新西兰兔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然后解剖新西兰兔,取其脏器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对脏器及给药局部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剩余动物停药饲养恢复2周后,检测上述各项指标。结果 给药4周后及停药恢复2周后,四组未发现明显红斑、水肿等刺激性反应;四组一般情况良好,饮水、摄食未见异常,皮毛光泽,活动行为及二便均未见异常;体重均逐渐增加,生长发育良好。鸦葱疱疹膏高、中、低剂量组均未见因药物中毒引起的动物死亡或其他毒副作用。给药4周后及停药2周后,四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谷丙转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BUN/Cr)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 065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BUN/Cr预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和高BUN/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BUN/Cr的最佳截断值为15,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BUN/Cr<15)623例和高BUN/Cr组(BUN/Cr≥15)442例。高BUN/Cr组全因死亡率高于低BUN/Cr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有关[HR(95%CI)为1.799(1.246~2.598)]。结论:高BUN/Cr的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0.
非语言沟通在SARS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语言沟通是以身体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1]。由于SARS病房的工作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隔离衣、目镜、多层口罩等,这给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带来了较大困难,尤其是在语言沟通时。我们在护理SARS患者中。充分运用非语言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