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骨关节炎病程中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降解引起关节软骨稳态失衡而形成的关节软骨破坏,是造成骨关节炎患者功能丧失甚至残疾的主要原因,但关节软骨破坏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阐明。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与完善,有研究者发现miR-34a在骨关节炎软骨破坏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能够通过调控SIRT1/P53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JNK信号通路等加快骨关节炎软骨破坏进程。近年来,lncRNAs与miR-34a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成为骨关节炎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但在骨关节炎患者的基因表达谱中存在多种lncRNAs表达,不同lncRNAs与miR-34a在骨关节炎中的相互关系有待深入研究。探讨lncRNAs靶向miR-34a调控骨关节炎软骨破坏的相关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索lncRNAs和miR-34a在骨关节炎治疗及诊断中的意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棕榈酸(PA)是否可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发生铁死亡。方法:将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PA组(1.0 mmol/L)、PA+凋亡抑制剂(Z-VAD-FMK)组(5 μmol/L)、PA+铁死亡抑制剂(Fer-1)组(5 μmol/L)、PA+坏死抑制剂(Nec-1)组(5 μmo...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基于人细胞系的替代皮肤致敏动物实验的体外检测方法(h-CLAT),并对化学品、日用化学产品和化妆品植物原料进行皮肤致敏性检测。方法体外培养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不同浓度受试物与细胞共孵育24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和CD54活化的差异,并对11种已知皮肤致敏化学物质和9种未知样品进行皮肤致敏性预测。同时对未知样品进行豚鼠局部封闭涂皮法验证。结果使用h-CLAT方法准确区分了11种参考物质的皮肤致敏性,9种受试样品中,7种样品被判断为阴性皮肤致敏物质,2种植物提取物被确认为皮肤致敏疑似物质。9种样品的预测结果与动物实验一致。结论 h-CLAT体外检测方法可以代替部分动物测试,用于可溶性皮肤致敏物质的预测。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可视化病理生理导向的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一项重症超声导向的ICU患者休克治疗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组(77例)患者采用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critical care ultrasound oriented shock treatment,CCUSOST)方案对休克患者不同时期的液体入量进行管理,并与传统的标准临床液体管理诊疗方法(对照组70例)进行比较,评估液体管理与预后的关系,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U病死的危险因素。  结果  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基线指标一致(P>0.05),分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ICU病死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在休克稳定期和降阶梯入量和ICU病死率较对照组更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将纳入研究的ICU休克患者按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92例)和死亡组(55例),进行ICU病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血乳酸(Lac)水平、每小时尿量、液体总入量、抢救期和优化期液体入量、降阶梯期和稳定期的液体入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抢救期和优化期液体入量、稳定期和降阶梯期液体入量与乳酸、APACHE Ⅱ评分均是ICU病死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重症超声指导休克的液体管理,可以减少稳定期和降阶梯期的液体入量,并改善不良结局;无论是休克抢救期和优化期的液体入量,还是稳定期和降阶梯期的液体入量均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应用ACP 215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制备冰冻红细胞和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观察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控指标,就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制备工艺及制备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随机取40袋2~6℃保存6d以内的悬浮红细胞用ACP 215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制备冰冻红细胞,-80℃冰箱保存,37℃融化,再用ACP 215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解冻红细胞洗涤前后留取样本检测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质量.结果 红细胞回收率(86±5)%,游离血红蛋白浓度(0.27±0.16)g/L,体外溶血试验(6.76±6.9)%,甘油残余量(0.12±0.08)g/L,残留血小板量(0.03±0.02)%,残留白细胞量(0.24±0.25)%,细菌培养试验阴性.结论 ACP 215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可全程自动化无菌制备冰冻红细胞和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方法操作简便,高效,产品质量稳定,更有效地保障了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感染性休克患者二尖瓣反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SHOCK-ICU数据库(NCT03082326)中2016年4月至8月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脏瓣膜功能,按照入组后28 d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二尖瓣反流及其他瓣膜血流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二尖瓣反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共计11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67例,女44例,平均年龄(57.5±18.5)岁,平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为(23.6±8.6)分,28 d病死率为46.8%(52/111)。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二尖瓣反流及肺部超声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39和P=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二尖瓣反流、肺部超声失充气评分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和P=0.020)。生存分析显示,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的28 d生存率(38.2%,13/34)显著低于未合并者(59.7%,46/77)(P=0.039)。  结论  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7.
目的组合两种体外替代方法评价化妆品的眼刺激。方法分别采用鸡胚尿囊膜血管试验(CAMVA)、牛角膜浑浊通透试验(BCOP)和Draize兔眼试验对60种化妆品进行测试,并预测眼刺激分类。结果采用CAMVA法可以区分41种无刺激性样品和18种有刺激性样品;采用BCOP法可预测35种无刺激性、21种轻-中刺激性和4种严重刺激性样品;组合CAMVA-BCOP方法可明显提高刺激程度的区分能力,与体内实验分类一致性达98.3%。结论组合CAMVA-BCOP的整合试验策略可用于化妆品的眼刺激评价,其预测范围可覆盖无刺激性到严重刺激性。  相似文献   
98.
埃布斯坦畸形(Ebstein anomaly)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伴有各种相关的心脏内异常,占所有先天性心脏异常的1%。埃布斯坦畸形的胎儿易并发重度三尖瓣返流,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与主动脉比例变小,胸腔、腹腔、心包的积液。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埃布斯坦畸形胎儿的详细诊断和预后评估起关键作用。妊娠早期胎儿埃布斯坦畸形的实际检出率高于新生儿期的报道。然而在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对胎儿心脏的正常描述并不能排除随后出现埃布斯坦畸形的可能性。报道1例妊娠23周时被诊断出埃布斯坦畸形,有明显的心脏肥大和严重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胎儿情况。  相似文献   
99.
秦瑶 《健康大视野》2010,(2):104-105
源于欧洲的交响乐虽说是贵族音乐,但其实也十分符合国人的口味,对喜爱热闹和氛围的他们来说,光是那布满舞台的排列、富于震慑力的气场就足以吊起他们的胃口。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9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心功能、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评价CRT的临床疗效,临床有效定义为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1级以上;超声心动图有效定义为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缩小>15%或LVEF绝对值增加>0.05%;否则定义为对CRT无反应。结果随访6~24(8.7±8.3)个月。与CRT前比较,术后21例LVEDD明显缩小,心功能分级明显减轻,LVEF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9±8.0)mm vs(68.7±10.2)mm,(3.1±0.1)级vs(2.0±0.1)级,(34±7)vs(42±6)%,P<0.05];临床对CRT的反应:有效21例,发生率为72.4%;对CRT无反应8例,发生率为27.6%,其中包括死亡2例。结论 CRT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症状;对CRT的反应与入选患者是否真正存在心脏机械收缩不同步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