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培养软骨同生长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培养软骨用作生长板移植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自1月龄兔分离软骨细胞、离心管培养2周形成软骨。切取6周龄兔胫骨生长板,与培养软骨进行组织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α链(IGF-I Ra)免疫组织化学、^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率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培养软骨具有一定的骺软骨组织学结构,缺乏典型的生长板软骨细胞柱状排列。培养软骨和生长板IGF-IR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培养软骨^3H-TdR掺入率显著高于生长板(P<0.01)。培养软骨中细胞外基质结构疏松,5%软骨细胞呈现凋亡。结论:培养软骨具有一些与生长板相似的性质,可能成为生长板的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一种用于组织工程研究的改进型动态应变细胞培养装置,针对原有的旧设备,分别从控制单元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机械单元结构及细胞培养单元的结构三方面进行改进和升级,新装置使用范围广、可控精度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83.
组织工程化肌腱植入体内修复的肌腱其抗拉强度达不到正常肌腱的数值。为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我们选择罗曼雏鸡足趾屈肌腱细胞与可降解聚羟基乙酸筛网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用此工程化肌腱修复20只罗曼鸡第二趾深屈肌腱0.5~0.8cm缺损。术后第2、4、6、8周取材,测定样品中材料的重量、羟脯氨酸含量及抗拉强度等力学特性指标。结果显示,植入2、4、6、8周,支架材料重量下降很快,至第8周基本降解;修复的肌腱中代表胶原合成总量的羟脯氨酸含量随时间增加,但变化不明显;修复的肌腱断裂能量和抗拉强度均随时间呈一先降低后逐渐增大的变化,抗拉强度在第8周才达到正常肌腱的23%。结果提示,植入的组织工程化肌腱在其材料迅速降解的同时,胶原生成量并不多,二者出现明显的不匹配,导致修复的肌腱抗拉强度低。  相似文献   
84.
细胞黏附是组织工程学中一个基础而非常重要的问题 ,纤连蛋白和整合素受体是细胞黏附中最重要的结构 ,同时成纤维细胞还通过表面受体直接与基质中的 I型胶原结合 ,另外成纤维细胞也可通过表面受体与纤层蛋白结合等而使细胞黏附。本文综合了近几年来国外的有关文献 ,详细阐述了纤连蛋白和整合素的结构及功能。介绍肌腱组织中与细胞黏附有关的结构。提出组织工程学产品保存过程中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力的影响尚无文献报道 ,研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 ,寻找对其不影响或影响很小的保存方法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细胞黏附的深入研究对组织工程领域可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聚合物表面生物修饰对肌腱细胞黏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增强肌腱细胞与聚合物材料黏附力学特性的措施 ,采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乳酸与羟基乙酸共聚物 85 / 15 ,制成透光的薄膜 ,在膜表面裱衬聚赖氨酸的基础上 ,表面裱衬细胞外基质 ( I型胶原蛋白、纤维粘连蛋白 ,以及相应的抗体 )和生长因子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1) ,接种转化人胚肌腱细胞后 ,利用微吸管实验技术测定转化人胚肌腱细胞与聚合物薄膜的黏附力。结果显示 :在聚合物薄膜表面裱衬纤维粘连蛋白或 I型胶原蛋白 ,可明显提高转化人胚肌腱细胞与聚合物薄膜的黏附力 ( P<0 .0 5 ) ,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别复合裱衬纤维粘连蛋白抗体或 I型胶原蛋白抗体 ,则引起转化人胚肌腱细胞与聚合物薄膜的黏附力明显下降 ( P<0 .0 5 ) ;肌腱细胞对聚合物薄膜的黏附力与细胞外基质蛋白 (纤维粘连蛋白或 I型胶原蛋白 )的裱衬浓度有很好的依赖性 ;I型胶原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介导转化人胚肌腱细胞与聚合物薄膜的特异性黏附作用 ;二者复合裱衬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 ,可产生协同作用 ,增强黏附效果 ;这种特异性黏附作用可被相应的抗体分子所抑制 ;生长因子对转化人胚肌腱细胞有明显的促黏附作用。提示 ,材料表面生物修饰可促进转化人胚肌腱细胞与聚合物的黏附作用 ,这对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背景:骨衍生材料中冻干骨异抗原去除不充分,免疫原性强烈;脱蛋白骨和完全脱钙骨基质抗原性较弱,但前者无成骨诱导能力,后者生物力学性能很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目的:观察以部分脱钙冻干骨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后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移植组织的组织学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于2006-06/2007-06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 材料:组织工程骨以兔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抗原自消化、部分脱钙、冻干后的异体骨为支架材料于体外构建。 方法:将48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用部分脱钙冻干骨、组织工程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植入兔桡骨1 cm节段性缺损处。 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植入前及植入后1,2,4周移植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通过组织学检测观察植入后2,4,8,12周时4种材料的成骨作用。 结果:①部分脱钙冻干骨组、组织工程骨组植入后1,2周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较植入前明显升高(P < 0.05)。植入后4周CD4+ T细胞较植入前偏高不显著(P > 0.05)。自体骨组植入后CD4+和CD8+ T细胞升高不明显(P > 0.05)。同种异体骨组植入后1,2,4周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较植入前及其他各组同期均明显增高(P < 0.05)。②组织工程骨组植入后2周与材料孔隙内有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可见骨及软骨混合性新生物形成,周边分布有破骨细胞,部分网架呈蚕食状被破坏吸收。植入后4周,形成的新生骨过渡为编织骨。植入后8周,形成板层骨,部分脱钙冻干骨支架材料已被完全降解﹑吸收。植入后12周,植入物均已完全被板层样骨所替代,髓腔再通。 结论:部分脱钙冻干骨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细胞-材料复合体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高,但不影响其良好的修复骨缺损能力。  相似文献   
87.
工程化组织逐渐成为修复病损组织最具挑战性的新型替代材料。这种材料具有生命活性,植入体内后被降解吸收的同时,可再生组织,从而修复组织缺损,达到牢固的自体组织愈合并重建功能。在研究工程化组织植入体内愈合的过程中,检测植入的工程化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是考察其愈合和修复效果的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工程化组织植入动物体内生物力学检测的样本制备及保存、基本试验方法、近似试验方法和有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为工程化组织的体内检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8.
背景:目前常用的动物肌腱研究模型(比如兔,罗曼鸡等)的培养方法存在周期长,细胞获取量少等不足,往往成为制约肌腱组织工程实验研究进程的瓶颈.目的:希望建立SD大鼠鼠尾肌腱细胞培养流程,以期用较短时间获取大量种子细胞,为更高的工程化肌腱构造研究创造模型构建条件.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02/11在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7~10dSD大鼠2只用于获取鼠尾腱细胞;第4代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提供.方法:选用SD乳鼠,无菌条件下抽取尾腱,体积分数为10%的小牛血清+DF培养基悬浮组织块培养法获得鼠尾肌腱原代细胞,将第3代细胞与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为对照,行Ⅰ,Ⅲ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染色结果用image-pro plus 5.02行吸光度测量,并做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SD大鼠尾腱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及染色吸光度测量结果.结果:第2代SD大鼠尾腱细胞Ⅰ型胶原染色呈阳性,Ⅲ型胶原染色呈阴性;人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皆呈阳性.尾腱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Ⅲ型胶原(P<0.05).两种细胞Ⅲ型胶原表达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D乳鼠尾腱源细胞符合肌腱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块悬浮培养可以在短期内大量获取原代或传代尾腱细胞.  相似文献   
89.
力竭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液生理生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竭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液生理生化学的影响秦廷武,杨瑞芳,蒋稼欢,蒋绍皙,吴云鹏重庆大学生物工程研究院(重庆400044)选取16只Wistar雄性大鼠,鼠龄14~16周,体重200~300克,自由进食和饮水。经适应性游泳3天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力竭运动组...  相似文献   
90.
一种用于应变场三维细胞培养的组织工程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的角度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应变场细胞三维培养的组织工程支架。采用表面化学和材料力学方法 ,探讨了支架的组成、结构、表面特性、力学性质及细胞相容性。利用生物医用聚乙烯醇(PVA)耐水泡沫 ,表面裱衬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 GA)后 ,具有良好的表面特性和适宜的孔隙率 ,既能产生一定的弹性回缩 ,又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 ,PVA耐水泡沫表面裱衬 PL GA为组织工程研究应变对细胞三维培养的影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三维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