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基础医学   60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背景:锌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对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产生影响,在细胞的DNA复制、RNA转录、增殖、分化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锌具有促进神经元和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目的:拟通过流式细胞技术观察锌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DNA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适宜浓度锌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取传3代细胞,对照组向细胞中加入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锌处理组向上述培养液中加入硫酸锌,使锌终浓度分别达到0.5,1.5,2.5,3.5,4.5,5.5 mg/L,培养21 d.观察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DNA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增殖周期.结果与结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和CD44呈阳性表达.锌对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呈量效关系,0.5~4.5 mg/L锌处理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尤以质量浓度为2.5 mg/L时最为明显.培养7,14,21 d与对照组相比,2.5 mg/L锌处理组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DNA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1);细胞增殖指数、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G0/G1期细胞百分率则显著下降(P < 0.01).提示0.5~4.5 mg/L锌能促进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且2.5 mg/L为最佳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外源性维甲酸(retinoicacid,RA)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在骨折局部施加以自体冻干血凝块为载体的外源性RA,然后进行常规X线摄影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①X线术后第21d,实验组8例桡骨中有2侧可见缺损内完全为骨痂阴影充填,其余6侧也可见不同程度的阴影;对照组8侧只有少量的骨痂阴影充填.②组织学骨折第1、4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发层总细胞数分别为(62.2±0.6)个/mm,(135.1±1.9)个/mm和(57.2±0.5)个/mm,(99.8±2.2)个/mm,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骨折第4、7d实验组和对照组缺损区总细胞数分别为(63.7±1.4)个/mm,(55.0±0.2)个/mm和(45.1±1.1个)/mm,(51.9±0.7)个/nm,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和差异(P<0.01和P<0.05),第21d实验组和对照组成骨区体密度分别为(0.642±0.071)点/50um和(0.452±0.042)点/50um,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RA具有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并有望成为治疗骨折愈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3.
探讨来源于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以期为脐静脉MSCs的神经移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在无菌条件下收集正常足月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并对脐静脉进行胶原酶消化,将获取的内皮及内皮下贴壁细胞进行培养。经传代培养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取第2代细胞用β-巯基乙醇和二甲基亚砜诱导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并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脐静脉经胶原酶消化后的贴壁细胞主要表现为间充质样细胞和内皮细胞;传2代后,间充质样细胞可得到纯化和扩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诱导前细胞不表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诱导后MSCs表达巢蛋白(nesti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而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上结果提示,来源于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的MSCs在体外可以培养、扩增,并具备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备选来源。  相似文献   
34.
本文按不同的性别和年龄,测定了180例干燥颅骨的十一个角度项目。发现颅骨的两项角度值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六项角度值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根据测量结果,本文探讨了颅骨发育过程中的部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5.
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具有异位和原位的骨诱导活性。BMPs研究经历了自然BMPs研究阶段、重组BMPs阶段和骨组织工程阶段。随着基因工程学、骨组织工程学以及基因治疗的发展 ,BMPs在骨折及骨缺损的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本文用整骨透明、X 线摄片、腐蚀铸型和解剖等方法,在88侧儿尸胫骨标本上观察了小儿胫骨的骨膜动脉分布。除胫骨后面中1/3外,其它部分的骨膜动脉来源、分布比较恒定。胫骨下1/3段骨膜动脉来源少、分布稀疏,可能是该区骨折不易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RNAi技术下调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HLA-A2基因表达后,对HLA-A2基因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利用HLA-A2靶向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hUCMSCs,实验组为转染的细胞,对照组为未转染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HLA-A2的表达;用诱导剂(0.1μ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甘油磷酸钠、50mg/L维生素C)行成骨诱导分化,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计数;碱性磷酸酶(ALP)染色以及比色法检测ALP活性。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HLA-A2表达为弱阳性,对照组HLA-A2表达为阳性;Western Blot法检测HLA-A2蛋白的表达量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显示:两组细胞均出现红色结节的阳性染色,但无差异(P0.05);两组ALP染色细胞胞浆均呈蓝色阳性反应,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RNAi技术下调HLA-A2基因表达后,不影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  相似文献   
38.
组织工程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为组织或器官缺损的修复重建带来了新的治疗途径,并已逐渐成为目前最有前景的生理性修复技术。应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再造组织与器官所用的各类细胞称为种子细胞。种子细胞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取足够数量的接种细胞.防止细胞老化并同时保持细胞增殖、合成基质等生物功能。理想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应具备①取材容易,对机体损伤小;②增殖能力强;③在诱导因子作用下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39.
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半切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半切伤的疗效并探讨移植最佳时机。方法:制备大鼠T13-L1脊髓半切伤模型,取胎龄13、5d胎鼠大脑组织,体外分离、培养、诱导神经干细胞,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检测NSC(neural stemcell)特征性标志Nestin(巢蛋白)表达和用血清诱导分化为大量神经元NSE(neuron specific enolas)和神经胶质细胞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表达。用明胶海绵吸附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好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移植到脊髓半横断处,移植时间选择损伤后立即移植、损伤后第9、14d。观察移植后的大鼠行为的变化,通过CBS(combine behavioral score)评分和爬网格实验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光学显微镜观察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迁移。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培养及传代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呈Nestin阳性的神经球;用血清诱导分化为大量表达NSE阳性的神经元和GFAP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明显修复了损伤结构,改善了下肢的功能,尤其是第9d移植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脊髓半切伤一种有效方案,考虑综合因素移植干细胞的最佳时机应选损伤后9d左右。  相似文献   
40.
背景:研究证实婴儿脐带血里含有类似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细胞,但在培养过程中其成功率很低且难度高。 目的:拟在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基质细胞,并观察其分化潜能。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3/2008-06在辽宁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带血12份,每份30~60 mL,由锦州市妇婴医院提供。 方法:取采集的脐带血,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后取界面上的白色混浊状细胞层,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 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0.3 g/L L-谷胺酰胺、100 U/mL青霉素和100 g/L链霉素的L-DMEM培养液悬浮细胞,按2×109 L-1密度接种于25 cm2培养瓶中,待细胞达70%汇合时消化传代。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脐血基质细胞,将其培养基更换为含有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成骨诱导21~30 d。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描绘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染色和Von-Kossa染色检测成骨能力。 结果:原代培养的人脐血基质细胞呈长梭形,需21~30 d长满瓶底,传代后细胞增殖缓慢并逐渐死亡,细胞平均倍增时间为42 h,处于G0/G1期的细胞达(86.54±2.31)%。在成骨诱导培养基里,脐血基质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成骨诱导14 d后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46.0±2.1)%,成骨诱导21 d形成钙化结节。 结论:应用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L-DMEM培养液可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人脐血基质细胞,但细胞增殖能力有限,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