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52.
卒中后感染     
卒中后感染主要包括卒中相关性肺炎和尿路感染,是卒中患者残疾率和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卒中患者全身各系统的基础状态、卒中部位、梗死体积、严重程度、吞咽困难和失语等因素相关.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组织病理检查对颅内高压疾病的定性诊断意义和取材、阅片过程中的要点.[方法]2例不明原因的颅内高压患者,为缓解症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引流脑组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进行常规HE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病史以及HE染色结果选用抗体包括LCA、PSA、CK-7、CK-20以及BCA-225.[结果]本组患者最终明确诊断为脑膜癌瘤,分别为肺腺癌和乳腺癌脑膜转移;病理组织学特点为癌细胞散在或成团分布在血肿组织和脑组织碎屑中,伴有炎症细胞反应.[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是颅内高压的一种对症治疗措施,其引流脑组织病理检查对颅内高压的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取材过程中应注意尽量收集包括陈旧性的血肿组织在内的各种组织碎屑,结合病史进行针对性的免疫组化研究有助于确定原发病灶.  相似文献   
54.
55.
1 资料 患者,男,40岁,因"头晕反应迟钝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精神反应迟钝,行走活动缓慢,记忆力下降,偶出现双下肢小腿肌肉抽搐,双上肢指端麻木.否认家族史、遗传史.患者非近亲结婚,年幼时成绩较差,就读至小学三年级辍学,已婚多年,未育,性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56.
铜伴侣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细胞内 ,结合并运输铜离子 ,参与目的蛋白装配 ,同时保护机体免受游离铜离子的毒性作用 ,是铜稳态调节的重要实现者。原核生物中铜伴侣蛋白模型为 Cop操纵元中的 Cop Z;真核生物中目前研究较为清楚的铜伴侣蛋白系统包括 ATX1、COX17和 CCC2三类 ,分别运输细胞内铜离子至不同的靶位点。在人体内 ,铜伴侣蛋白HAH1和下游的铜转运 ATP酶 ,即 WD/ MNK蛋白组成了肝细胞内铜稳态调节的主要途径 ,WD/ MNK蛋白的功能障碍会造成铜代谢障碍而引起临床较为常见的 Wilson病和 Menkes病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锁骨骨折不同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79例。结果79例随访0.5~4年,钢板断裂1例,余均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锁骨干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有优点.术者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在治疗后1、4、8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及副作用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副作用评定。结果在治疗后8周,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9.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肿周围细小动脉的病理改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细小动脉的病理改变。方法 43例脑出血患者于急性期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取手术过程中引流出的血肿内脑组织进行HE及甲醇刚果红染色,观察镜下脑组织细小动脉的病理变化。结果 本组有28例(65.12%)脑组织细小动脉的病变基础为细小动脉硬化及玻璃样变,3例(6.98%)可见小动脉粥样硬化,5例(11.63%)可见细动脉内血栓形成;10例(23.26%)脑出血后6h~4d有显著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黏附及浸润。7例在发病后24h内、1例在24~48h有小灶性出血。结论 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为细小动脉硬化;中性粒细胞浸润细小动脉为脑出血急性期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60.
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儿童Wilson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铸  陈曦  梁秀龄 《广东医学》2005,26(10):1363-1364
目的探讨以肝功能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儿童Wilson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肝功能损害为首发的儿童Wilson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诊断情况。结果①49例患儿具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而少有其他系统合并症;②血清铜蓝蚤白均显著低于正常,经青霉胺治疗1~2周,检测24 h尿铜升高达4倍,角膜K—F环的阳性率为63.3%;③首诊误诊半高达73.5%,最常见的误诊疾病为各种肝炎、肝硬化。结论以肝功能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儿童Wilson病极易引起误诊,进行包括血清铜蓝蛋白、24 h尿铜和肝铜测定在内的铜生化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