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术后并发胆汁瘤的临床特点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2年1月行经皮RFA术后并发胆汁瘤的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胆汁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肝癌RFA术后并发胆汁瘤与基础疾病及机构损伤等有关。9例患者中,7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atheter drainage,PTCD)后治愈;1例患者行PTCD减轻黄疸后,在B超引导下行胆汁瘤穿刺引流结合引流管内抗生素冲洗后治愈;1例患者多次行PTCD后肝功能无明显改善,感染无法控制,最终死于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结论 PTCD和抗生素冲洗是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积极控制感染、加强生命体征及血糖监测、做好营养支持与心理护理等是防治RFA术后并发胆汁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93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的患者,共行1 098例次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定期随访,了解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发生严重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0.82%(9/1 098),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11.1%(1/9);其中胆道损伤4例(胆道出血1例)、胸腔内出血2例、腹腔内出血3例(1例死亡)。结论经皮肝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虽然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但对于肿瘤位于肝门区、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胆道损伤及胸腹腔内出血),围术期护理应加强相关症状的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经皮肝门静脉穿刺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LA)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2009年127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行经皮肝门静脉穿刺LA治疗的护理方法。结果 108例患者术后1~3 d有不同程度的发热;84例有穿刺点附近疼痛;3例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经内镜证实为胆道出血。结论经皮肝门静脉穿刺LA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是提高LA安全性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血清7种microRNAs(7miRNAs)单独或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2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63例确诊的HCC患者(HCC组)、86例为非HCC患者(非HCC组)。检测两组血清7miRNAs和AFP水平,根据临床既定标准(7miRNAs≥-0.5和/或AFP≥20 ng/mL为阳性)计算2个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运用ROC曲线分析2个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249例患者中,HCC组患者的7miRNAs和AFP水平均高于非HC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7miRNAs、AFP和两者联合检测诊断HCC的灵敏度分别为75.46%、57.06%和87.12%,特异度分别为74.42%、94.19%和69.7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83%、94.90%和84.5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53.64%和74.07%,AUC分别为0.787、0.819和0.864。结论 血清7miRNAs和AFP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优于AFP单独检测,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经皮肝穿刺新型射频治疗的疗效,探讨新型射频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方法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入肝肿瘤内,对其进行原位毁损消融。结果28例患者共34个病灶中:直径≤3cm的23个瘤体,21个完全毁损,热毁损率为91.3%;直径为3~5cm的11个瘤体中8个瘤体获得完全毁损,热毁损率为72.7%。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53.6%;术后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6.4%,92.9%。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癌术后复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药不断的研制与应用,在我科肝癌患者术后保肝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已非常普遍,而一些药物在药物配伍禁忌表中并无记录.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商品名易善复注射液,由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与同达瑞注射液(商品名硫普罗宁注射液,由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7.
随着现代物理学技术向医学领域的延伸,肝癌微创治疗技术在肝癌整体治疗的模式和格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科目前开展的射频消融、微波凝固治疗、激光消融、氩氦刀冷冻等微创治疗肝癌手术均需在B超引导下进行,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必须以B超显影方式去探测肿瘤生长部位、大小,进行手术定位,由于B超探头直接用在手术野上,所以B超探头必须达到灭菌状态方可使用.为了保证手术中B超探头的严格无菌状态,我科2007年微创手术室成立至今,采用一次性隔离巾的方法固定B超探头为肝癌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8.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肝动脉栓塞(化疗)、经皮微创消融等。虽然手术切除仍认为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在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伴有乙型或丙型肝炎,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由于肝脏储备功能低,导致手术切除率降低,出现多发性肝癌的时候切除率就更低,对多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选择往往比较困难。随着近几年来微创消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为广大学者及患者接受,更可作为早期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聘用制护士组织承诺与留职意愿的现状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组织承诺量表、留职意愿调查问卷,对驻沪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1392名聘用制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聘用制护士留职意愿和组织承诺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14±0.69)分、(2.96±0.58)分;感情承诺、经济承诺、理想承诺、机会承诺、年收入满意度、工作压力、职称(P <0.05)是留职意愿的主要预测因素。结论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聘用制护士的组织承诺水平,以提高其留职意愿,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治疗肝肿瘤,以其创伤小、疗效安全可靠而逐渐成为肝癌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但随着治疗方法的普及,尤其是对一些距胆囊或肝门部胆管较近的肿瘤患者,或既往有胆肠吻合手术史者及并发多个肝肿瘤的患者,易发生胆漏、胆管狭窄、胆道出血等胆道并发症。一旦出现,其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