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6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223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387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1118篇
内科学   700篇
皮肤病学   101篇
神经病学   233篇
特种医学   2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5篇
外科学   629篇
综合类   2362篇
预防医学   1287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807篇
  14篇
中国医学   850篇
肿瘤学   22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295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260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目的:观察并比较国产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与进口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试验设计,共计90例患者入选,按2:1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国产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和进口雷贝拉唑钠空白模拟片,对照组服用进口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和国产雷贝拉唑钠空白模拟片,均为晨起餐前服用,每日1次,疗程28d。治疗过程中观察上腹痛消失时间、症状变化(上腹痛、烧心、反酸),并记录不良事件。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结果:两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试验组每例每疗程治疗费用较对照组少。结论:国产雷贝拉唑钠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高效、安全、经济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3.
刘丽慧  范莹  信忠仁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913-1914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医院文化建设对于医院长远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医院管理者对于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凝练医院精神、塑造医院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不断构建特色的医院文化,并通过对文化建设成果的拓展,来提升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院健康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994.
995.
Ⅱ,Ⅲ期子宫颈癌放疗后2年内267例死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盛修贵  王忠漳 《肿瘤》2000,20(1):48-50
目的 探讨Ⅱ、Ⅲ期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后2年内死亡的首发原因及改进治疗的对策。方法 对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妇瘤科自1985年初至1996年6月经单纯放射治疗后2年内死亡的267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全部患者均采用规范、全量盆腔体外照射+后装治疗,患者年龄30~75岁,中位年龄52.7岁。治疗后2年内死亡的首发原因为局部未探及复发者122例,占45.7%;盆腔未控及  相似文献   
996.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 60例 ,临床疗效满意。据文献报道 ,血肿量 <2 0 ml可行非手术治疗 ,通过临床观察 ,硬膜外血肿量在 2 0 ml以上 ,4 0 ml以下 ,病人意识逐渐转清 ,无进行性高颅压表现者 ,在严密观察及定时 CT监测下 ,均可施本法治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法测定恶性病人血清PK活性。结果:恶性肿瘤病人血清PK活性升高,与参考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0)。结论:血清PK与恶性有密切关系,检测该酶活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观察口内分泌物增多先兆症状在前数小时预测急性有机磷农机中毒(AOPP)反跳中的价值。方法:以口内分泌物不正常分泌为对象,观察于反跳前第1h,2h,4h,8h内的出现情况。结果:反跳前均有不同程度口内分泌物增多,前1h3例(8.57%),前2h8例(22.86%),前4h17例(48.57%),前8h7例(20.00%),前2-8h占91.43%,结论:口内分泌物增多先兆症状为AOPP反跳前敏感而可靠的先兆症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PC3/BTG2在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作用.方法 建立改进的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大鼠肝癌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3/BTG2蛋白的表达情况,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诱癌不同时期PC3/BTG2、p53、细胞周期素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PC3/BTG2蛋白在大鼠肝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亦可见于部分细胞质,随着DEN诱癌过程的发展,PC3/BTG2的表达有由细胞核向细胞质易位的趋势.在DEN诱发的大鼠肝癌模型中,PC3/BTG2 mRNA早期表达增高,5周达高峰(0.653±0.023),晚期降低(16周为0.312±0.021);p53 mRNA早期增高(5周为0.493±0.027),晚期降低(16周为0.187±0.026);细胞周期素D1 mRNA早期未检测到,晚期增高并达高峰(16周为0.582±0.029).PC3/BTG2蛋白在诱癌早期表达增高,诱癌5周时达高峰(0.630±0.032),成癌后降低(16周为0.113±0.019);p53蛋白在诱癌早期及中期(5~12周)持续增高(12周为1.186±0.049),到成癌后降低(16周为0.622±0.035)l细胞周期素D1在整个诱癌过程中表达都高于正常对照大鼠,在肝癌形成时增高并达高峰(16周为0.912±0.038).结论 PC3/BTG2表达降低可能与HCC进展有密切联系;在肝癌形成过程中,PC3/BTG2与p53的表达可能存在正调控作用,而与细胞周期素D1可能存在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