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52篇
  3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老年健康体检人员动态血压及其长时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期间,对该市休退离职工进行第1次健康体检,此后3年内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即第2,3,4次健康体检.进行第4次健康体检且年龄>60岁的休退离职工有14582名,按20%比例抽取其中2916名,最终进行统计学分析的研究对象有743名职工.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所获得的收缩压标准差(SSD)表示短时SBPV,用长时SSD表示长时SBPV.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3组(根据长时收缩压标准差的三分位数进行分组),长时SSD<9 E.09 mm Hg为第一组、14.29>长时SSD≥9.09 mm Hg为第二组、长时SSD≥14.29 mm Hg为第三组.结果 研究对象中女性占37.7%(280/743),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6.9±5.8)岁.第一、二、三组的24 h SSD分别为(14.6±4.2)mm Hg,(14.6±3.7)mm Hg和(15.6±4.6)mm Hg(P=0.009),夜间SSD分别为(11.9±4.6)mm Hg,(11.7±5.0)mm Hg和(11.8±5.1)mm Hg(P>0.05),日间SSD分别为(14.0±4.6)mm Hg,(14.1±3.7)mm Hg和(15.3±4.8)mm Hg(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第三组不是夜间SSD>11.11 mm Hg(OR=0.970,95%CI:0.682~1.381,P>0.05)和24 h SSD>14.41 mm Hg(OR=1.083,95%CI:0.746~1.572,P>0.05)的危险因索,第三组是日间SSD>14.00 mm Hg的危险因素(OR=1.507,95%CI:1.038~2.187,P=0.031).结论 长时收缩压变异性是老年人日间收缩压变异性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2.
Dyract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疗效观察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266071)符大勇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医院田青于春仲楔状缺损(以下简称楔缺)是一常见的中老年牙体病。多数病人以冷热刺激敏感而就诊。临床以往治疗方法较多,但各种方法都有利弊,操作步骤及疗效也不尽...  相似文献   
103.
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后硅油取出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4岁及以下年龄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取出的原因及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 岁及以下儿童22只眼及成人11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及术后观察随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上述二组硅油取出原因及硅油注入后不同时间硅油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硅油取出前后视力等计量资料。 结果 两组患者硅油取出原因、硅油存留的并发症基本相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随硅油存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组取硅油后视力改变状况及两组之间取出硅油前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儿童硅油眼内填充术后硅油的眼内反应与成人基本相同;年龄因素对取出硅油的手术效果无明确影响。(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39-212)  相似文献   
104.
由沙眼衣原体(CT)感染引起的早产和死胎等国外均有报道,例如检测早产儿血清抗CT特异IgM升高,以确认其早产与CT感染有关[1];CT是否能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是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CT感染导致孕妇流产或死胎,其机制是由于CT引起免疫...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 FVH)与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R-PWI)相关参数的相关性, 探讨FVH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及FVH对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大脑中动脉狭窄性脑梗死患者共116例, 根据FVH诊断标准分为FVH(+)组78例, FVH(-)组38例, 所有病例均完善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检查及MR-PWI检查。收集人口统计学、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临床神经功能,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 出院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  相似文献   
106.
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氧氟沙星滴耳液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氧氟沙星导数光谱选择 2 83.0 nm和 30 2 .5 nm作为测定波长 ,建立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了氧氟沙星滴耳液的含量。方法 :结果显示 ,氧氟沙星浓度在 2~ 10 μg.L- 1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 r=0 .9999,回收率为 99.6 5 % ,RSD为 0 .2 4% (n=5 )。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拇腕掌关节面的立体几何特征 ,为该关节运动分析提供形态学参数。方法 :用结构光立体测量系统 ,测量成人尸体大多角骨远侧端关节面和第 1掌骨底关节面 ,数据自动采集 ,打印出关节面立体轮廓图、等高线图、断面曲线和曲率曲线图。结果 :拇腕掌关节为鞍状关节 ,大多角骨关节面在桡尺方向上凹 ,在掌背方向上凸 ,第 1掌骨底关节面在桡尺方向上凸 ,在掌骨方向上凹 ,关节面在相互垂直方向上紧密嵌合 ,关节面分为五区 ,中央区及其周围为等曲率区。结论 :结构光测量系统可得到关节面的立体几何特征 ,拇腕掌关节的几何形态是该关节活动形式复杂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后疫情时代松散型医联体内伤口造口护理远程协作机制的有效构建及其临床实践效果.方法 收集临沂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316例伤口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远程护理,观察干预半年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伤口造口评分、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家庭支持及...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总结分析10例不可切除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患者行光动力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于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例不可切除胆管恶性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护理过程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 1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光过敏反应,经抗过敏治疗5 d后过敏症状缓解;2例患者并发胰腺炎,经禁食水、中频导药仪促进排气排便同时静脉泵入生长抑素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并发胆管炎,术后出现寒战、高热,经抗感染、解热镇痛、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后,患者体温缓慢回落,连续监测3 d体温均未见明显升高;1例患者并发胆道出血,术后8 h引流管引出血性液,经对症止血治疗后,未见明显出血;1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准备避光病房并配备避光设施、过敏剂的应用、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细致、严密地观察病情、严格避光与引流管的护理,胰腺炎、胆管炎及出血等并发症的护理,通过不断归纳与总结,以期为形成光动力治疗临床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诊断抑郁症的唯一必备症状——心境低落(抑郁情绪)为基本线索,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梳理古代中医认识抑郁症的脉络。结果:先秦至汉代时期的医家对抑郁现象已有了一定的观察,但处于萌芽状态,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尚存在很大区别;魏晋至金元时期的大部分医家主要把抑郁症归于"虚劳"病范畴,认为其病机以"五脏亏虚"为主,用药以益气助阳药居首位;明清时期的部分医家所描述的"忧郁"、"解亻亦"和"癫病"与抑郁症的临床特点符合,也与金元之前从"虚(劳)"认识抑郁症一脉相承,所提出的病机理论和治法方药对指导抑郁症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