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患者以浅在性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的发热为主诉来院就诊,此类病例常与恶性淋巴瘤鉴别困难.若注意观察此类病例,在周围血中常见到异型淋巴细胞.如表1所示,特别是在病毒感染、药物变态反应、输血后等时的周围血中大量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此异型淋巴细胞似乎是受某种刺激而活化,即称为活化淋巴细胞(acti—vated lymphocyte)较为妥当,但本文暂称为异型淋巴细胞.用细胞表面特征等指标检查此类异型淋巴细胞的特性,并和恶性淋巴细胞进行对比,把恶性淋巴瘤细胞的本质弄得更清楚.为此目的进行了本观察.  相似文献   
92.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发生,尤以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发病率为高,而且患者病情严重,常为出血性登革热。日本的登革热仅发生在纬度38度以南地区,这与其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地理分布是一致的。中国南方也有散在的登革热发生,但传播蚊种似乎还不肯定。登革热的一般临床症状为双峰热(俗称马  相似文献   
93.
糖尿病伴肺部感染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田进  平阳 《疑难病杂志》2005,4(1):19-21
目的 分析糖尿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 对 83例糖尿病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程、血糖、并发症、痰菌等)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 25. 4%,其发生与年龄、病程、血糖高低及同时存在的糖尿病其他并发症有密切关系(P<0. 05或 0. 01 ),而与性别无关;肺部感染类型以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为主 (占42. 2% ),其次为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3例中痊愈和显效64例(占 77. 1% ),死亡 15例(占 18. 1% )。结论 定期行胸部X线检查,控制血糖,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效抗生素应用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例1男,28岁。曾有预激综合征病史2年,因突然心悸、胸闷、头晕1小时来本院就诊,EKG诊断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心室率150次/min,立即静脉给西地兰0.4mg,心室率降至90次/min,仍为房颤节律。因不同意住院治疗而回家。回家后症状渐加重,故再次来院。查体:EP12/8kPa,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室率210次/min,律绝对不整,EKG诊为预激合并房颤。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逆行输尿管镜与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94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结石清除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观察组患者长(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较观察组患者多(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一次性清除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47%(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89%(P0.05)。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接受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具有可行性,能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结石清除率,且安全性高,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6.
田进 《中国厂矿医学》1999,12(3):192-194
严重性室性心律失常(VA)是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控制VA可降低CHF患者的死亡率。为了对CHF患者的VA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治,现将我院1991~1997年7月67例CHF并VA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的生物相容性及细胞在nHAC上的生长情况。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成骨诱导剂诱导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通过细胞活性、免疫组化鉴定诱导培养的成骨细胞的细胞学特性。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及其在nHAC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细胞增殖迅速,10~12d左右即可稳定传代,传代细胞7~9d即可传代。经诱导培养的细胞的ALP染色阳性,Von Kossa染色阳性,可见钙化的基质沉积,呈现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构建的MSCs与nHAC共培养的模型中,细胞可在nHAC表面良好贴壁。复合培养8天,分布于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大量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第14天,大量细胞在材料表面和孔隙中生长。细胞之间广泛存在突起连接。结论nHAC适合种子细胞的贴附、生长和增殖,是组织工程良好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加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肺心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2-10/2004-03贵州铝厂职工医院内科住院慢性心病稳定期患者29例,男16例,女13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6例。②采用肺功能仪测定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潮气量、残气量、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③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锻炼、调整呼吸节律、递增往返步行实验。两组均干预8周。④组内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2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组干预后潮气量、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0.01),残气量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干预前后相近。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相近。结论呼吸训练加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99.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简称纳米人工骨)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后,局部和全身的反应、植入后的骨修复时间,评估纳米人工骨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3-03/2004—06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缺损患者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10-83岁。其中骨折后骨缺损22例.经骨折切开复位适宜的内固定,骨缺损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骨折后骨不连4例,将骨折端瘢痕及硬化骨清除,打通髓腔后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骨瘤样病损3例,病灶刮除后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上述病例术中材料植入量0.4-3.0g。连续12个月的临床观察随访,行X射线摄片检查。 结果:2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除1例胫骨骨折术后失访,其余28例连续12个月复诊随访。①患者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植入后X射线摄片观察结果:术后1~3个月材料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3-6个月材料植入区内有明显的新骨长入,骨修复材料与骨组织融合成一体,密度接近正常骨组织,达到骨性连接,骨缺损己基本修复。6~12个月植骨塑形改建。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28例复诊随访时,全身无发热反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植入部位的局部无不良反应。其中2例骨折患者术后2个半月因外伤或过早负重,致内固定钢板折断再骨折,予重薪手术复位固定。 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安全的新型骨缺损填充材料;纳米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3-6个月可形成骨性连接.6~12个月骨结构塑形改建,且局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0.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的脊柱后路复位固定的钉棒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物力学的缺陷,钉板系统更适合在患者中广泛使用.目的:依据中国人脊柱的椎弓根间距、弧度、椎体及椎间隙高度的影像学测量结果,研制一种新型的脊柱后路复位内固定板装置.方法:测量129例门诊查体的正常者的胸腰椎数据.依据影像学测量的结果,并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新型脊柱复位内固定器进行图纸设计及形状设计.取18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给予行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内固定板装置固定,CD及Steffee组分别用CD及Steffee钢板固定,测量标本在受到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及侧屈载荷状态下的位移、应变、刚度和破坏性能等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内固定装置(GDP)能较好地满足人体强、刚度的要求.GDP组测得椎体固定的强度和刚度均比对照组CD和Steffee钢板系统优越(P<0.05),腰椎的扭转力学性能比CD,Steffee钢板内固定分别高出13%和14%,腰椎的极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GDP能承载载荷,比CD,Steffee钢板更大(P<0.05).说明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装置的设计符合中国人脊柱的解剖规格,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可以显著促进椎骨骨折的愈合,防止脊椎后凸的复发和高度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