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58 9± 11 9)岁 ]发病在 12h内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10 6例 ,TFA pPCI组 10 2例。比较两种入径 pPCI各操作时程和疗效及术后出血、血栓 /栓塞和血管并发症 ;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并评价药物预防和解痉效果。并随访比较TRA pPCI组术后 1个月双侧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结果 TRA pPCI组和TFA pPCI组各 2例患者因入径血管困难而交叉调组。TR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6支 ,其中完全闭塞病变 2 8支。TF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2支 ,完全闭塞 3 4支。两组患者在桡 /股动脉穿刺时间、指引导管置入时间、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总pPCI时程无明显差异 [(18 3± 3 3 )s比 (16 9± 4 2 )s ;(6 0± 1 6)min比 (5 8± 0 9)min ;(45 3± 19 6)min比 (42 8± 2 2 7)min ;(49 2± 2 4 1)min比 (46 5± 2 6 4)min ,P均 >0 0 5]。两组一次入径血管穿刺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率和PCI成功率亦相似 (93 4%比 96 1% ;10 0 %比 1  相似文献   
142.
20 0 3- 0 8 - 11~ 0 8- 31我科收治了 4例因硫酸二甲酯泄漏导致中毒的患者 ,均获临床治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患者 4例 ,均为青壮年男性 ,年龄 2 2~ 4 8岁 ,平均 33岁 ,既往体健。1 2 临床特点1 2 1 一般临床表现  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羞明、流泪、流涕、气短、胸闷、呼吸困难、咳嗽 (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 ,结膜充血、角膜水肿、鼻黏膜充血水肿、皮肤出现烫伤样损伤 ,双肺可闻及干鸣音 ,其中 2例患者可闻及湿 口罗音。1 2 2 胸片  2例患者出现肺纹理增多 ,另 2例患者中下肺野出现斑片状阴影。1 2…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24 h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23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口服百草枯剂量、服毒至洗胃和灌流的时间、灌流次数)、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入院后24 h内最差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等生化指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服毒量和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两组间服毒至灌流时间、灌流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Cr)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K+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酸肌酶(CK)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H、HCO3-、PaO2、PaCO2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WBC、乳酸、服毒量、pH、K+均为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WBC、乳酸、服毒量、pH、K+水平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预后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4.
赵旭红  王荣英  石汉文  田英平 《河北医药》2011,33(10):1584-1584
患者,男,60岁,主因胸闷1 h,神志不清10 min于2009年8月29日16:00来我院急诊室。既往体健。患者于1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未予特殊处理,来我院途中,10 h前突然出现神志不清,  相似文献   
145.
患者女,23岁.于2007年5月15日出现咳嗽、发热、头痛,伴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服"阿司匹林"1次,剂量不详,次日8时左右被发现呼叫不应.人院体检: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22次/分,昏迷状态.压眶无反应,双瞳孔等大,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10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  相似文献   
146.
苯那普利的肾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发展较快的一类药物 ,除了作为传统的一线降压药外 ,近年来人们还发现它对肾脏是有保护性作用。尤其是在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小球硬化等方面。笔者就苯那普利 (洛丁新 )——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对肾脏的作用做一综述。1 结构及代谢特点苯那普利为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药物 ,为非巯基而含羧基的前体药 ,在肝脏水解为苯那普利活性物起作用。含羧基对肾脏选择性较高 ,前体药加速了吸收率 ,延长了有效成分的作用时间 ,而且不受食物影响。半衰期为 2 1~ 2 2小时 ,一次用药抑制作用可持续2 4小时 ,故每日…  相似文献   
147.
患者,男,68岁,工人,主因间断咽痛、烦躁两天就诊.两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咽痛,吸气时加重,同时伴烦躁、大汗,下肢抽动,每次发作约20分钟.两天来已发作5次,自诉发作时痛苦难忍,无意识障碍,曾到多家医院耳鼻喉科、神经科就诊,诊断为"咽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给予抗生素及调节神经药物不见好转.既往3个月前发作1次,但程度较轻,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6个月前常规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148.
1病例资料女,58岁。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支架置入术后14个月,持续左侧胸痛3小时入院。患者于14个月前因ACS在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现冠状动脉3支呈弥漫性病变,行支架置入术。术后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卡托普利等药物治疗,无心绞痛发作。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左侧胸痛,向左上肢及后背放射,无胸闷、气短,无大汗,口服速效救心丸12粒后无明显缓解,入我院急诊科。既往2型糖尿病史12年,近3年皮下注射低精蛋白胰岛素,血糖控制良好;冠心病史5年,否认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6·8℃,呼吸19/m in,脉搏78/m in,血压130/85 mmHg。痛…  相似文献   
149.
重用氯磷定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用复能剂辅以适量的阿托品作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01)P)的治疗原则已逐渐成为急诊医师的临床共识,这一原则的推广大大降低了由于旨目大量应用阿托品而导致的AOPP高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0.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新化学物质的发现和人工合成化学制品的不断增加,急性中毒疾病谱及流行病学情况逐渐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复习2023年急性中毒的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等资料,分别从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中毒机制、毒物检测、治疗方法、预测评估、管理与预防、教学等方面进行文献归类分析,旨在对我国急性中毒现状做一回顾和评估,以期对急性中毒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