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是一种可经皮置入的机械辅助技术, 可同时提供双心室联合呼吸辅助, 作为一种短期辅助和生命支持系统, 目前主要用于危重症和急救领域中传统治疗无效时的急性循环和(或)呼吸衰竭患者[1]。根据血液回输的途径不同, ECMO主要有静脉到静脉(veno-venous ECMO, VV-ECMO)和静脉到动脉(venous-arterial ECMO, VA-ECMO)两种形式, 前者仅具有呼吸辅助作用, 而后者同时具有循环和呼吸辅助作用。VA-ECMO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体外循环后低心排、大面积肺栓塞等可逆性循环衰竭的重要手段[2]。股动脉插管可能存在远端肢体缺血坏死或截肢的风险, 有文献报道[3], VA-ECMO患者下肢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1%~52%, 需外科手术干预率为9%~22%, 一侧下肢截肢率为2%~10%, 实际发生率可能远高于此, 因为无肢体缺血患者的病死率可能掩盖了肢体缺血事件的发生。临床采用留置6 F-8 F远端灌注动脉鞘管的方式解决这一并发症难题[4], 这也面...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形态进行缺血分级,探讨缺血分级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意义.方法 为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2003年7月至2008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STEMI患者223例,纳入标准:(1)缺血性胸痛≥30 min.(2)心电图可见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3)发病时间≤12 h.排除标准:(1)有束支传导阻滞;(2)有左室肥厚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形态进行缺血分级:2级缺血组(134例):ST段抬高但QRS波终末部无改变;3级缺血组(89例):除ST段抬高外,QRS波终末部扭曲且常伴R波增高与S波消失.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发病12 h内均行溶栓治疗,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住院期间观察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入院时和溶栓后2h,3级缺血组ST段抬高的幅度(∑ST)均显著大于2级缺血组(P<0.01),溶栓后2h,ST段回降率显著低于2级缺血组(P<0.01);3级缺血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显著高于2级缺血组(P<0.01);两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或室颤、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级缺血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高于2级缺血组的趋势;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发病到溶栓的时间和入院时心电图∑ST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而3级缺血的预测意义最强.结论 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呈3级缺血,溶栓后易于出现ST段回降不良,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4.
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血液灌流。观察全部病例的阿托品应用总量,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及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阿托品应用总量、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IL-1、TNF-α、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早期血液灌流能迅速清除体内毒物、清除部分炎症因子、减轻脏器损害,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百草枯( paraquat,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N-乙酰半胱氨酸( N-acetylcysteine,NAC)对肺组织的细胞凋亡和Fa/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和NAC治疗组,每组15只.复制PQ染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腹腔注入2%百草枯液( 25 mg/ kg);NAC治疗组为0.5h后对PQ染毒大鼠,再腹腔注射NAC (200 mg/kg)进行干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肺组织Fas/FasL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Q组和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系统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表达明显降低,和PQ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系统活化抑制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肾损伤病理变化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探讨PQ中毒肾损伤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染毒组予25 mg/kgPQ一次性腹腔注射染毒,对照组等量盐水腹腔注射.分别观察3、6、12h和1、2、3、5 d时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血红素酶(HO-1)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O-1mRNA表达.结果 (1)对照组肾组织结构清晰,染毒组肾组织结构清晰度下降,染毒3 h即可见充血、水肿及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加重;重者可见核固缩,细胞结构消失,但其范围并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肾小球、髓质部亦可受累.对照组HO-1蛋白与HO-1 mRNA多不表达;染毒组染毒3h在皮质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及胞浆中HO-1蛋白呈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评分(IHS)升高,与对照组相比,除染毒5 d外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染毒3、5 d外,其他时间点HO-1mRNA表达分别为(0.53±0.21)、(0.55±0.31)、(0.56±0.22)、(0.64±0.14)、(0.43±0.2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Q中毒肾损伤病理改变可能存在不同作用机制;HO-1蛋白及HO-1mRNA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PQ中毒肾损伤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7.
为探讨乙酰胺在氟乙酰胺和毒鼠强中毒鉴别不清时应用的可行性,灌胃制做SD大鼠轻度急性中毒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治疗组、乙酰胺临床最大量和超大量用药组,比较各组大鼠相同时间段血清心肌酶活性。结果显示,3 h乙酰胺超大量用药组CK-MB(1 531.00±589.13)U/L较NS组(409.50±389.32)U/L明显增高(P<0.01);12 h、48 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酰胺临床最大量用药组[(281.00±90.48)U/L、(437.00±203.84)U/L],较NS组[(141.75±11.18)U/L、(122.5.0±27.23)U/L]明显升高(P<0.05,P<0.01);7 d各组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Q)染毒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表达,以及丹参单体IH764-3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6只)、百草枯染毒组(B组,42只)及丹参单体IH764-3治疗组(C组,42只).B组及C组按50 mg/kg给予PQ灌胃染毒,A组给予相应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C组每日给予40mg/kg丹参单体IH764-3腹腔注射,B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染毒后第1、3、7、14、21、28、35天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MMP-2、MT1-MMP的表达,以及丹参单体IH764-3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1)MMP-2 mRNA:与A组(0.305±0.045)相比,B组MMP-2 mRNA表达从第1天明显增强(0.654±0.077),并达最高峰,从第3天逐渐下降(0.623±0.051),7天(0.637±0.024)、14天(0.533±0.043)和21天(0.552±0.050)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大鼠MMP-2 mRNA表达仅于第1天(0.523±0.074)、第3天(0.567±0.097)和第7天(0.514±0.058)与A组比较有轻度升高,但较B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达最高峰后逐渐下降;第1、7、14(0.359±0.018)、21天(0.374±0.020)均较B组同时段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T1-MMP mRNA:与A组(0.391±0.058)相比,B组MT1-MMP mRNA表达从第1天明显增强(0.796±0.021),第3天(0.762±0.043)、第7天(0.590±0.01 0)和第14天达高峰(0.803±0.076),第21天(0.680±0.034)与A组比较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MT1-MMP mRNA表达从第1天有所增强(0.594±0.010),但较B组为低,第3天(0.653±0.044)达高峰,此后下降,第21天(0.564±0.009)仍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0.490±0.014)和第14天(0.504±0.040)与A组比较亦较之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和第14天C组均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7、21天C组均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Q灌胃染毒后,可使大鼠肺组织MMP-2和MT1-MMP表达发生改变,使ECM的合成和降解失衡,可能是诱导肺纤维化形成的原因之一;丹参单体IH764-3在一定程度和阶段影响了MMP-2和MT1-MMP的表达,从而使肺纤维化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5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治疗AMI的较佳给药方案.方法:将244例AMI患者分为A组(49例)、B组(76例)、C组(119例)3组.3组均行溶栓治疗,在使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A组采用rt-PA 50 mg 30分钟方案,B组采用rt-PA 50 mg 60分钟方案,C组采用rt-PA 50 mg 90分钟方案.比较3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开始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时的ST段回降率,1周时病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及溶解血栓治疗的并发症.结果:给药30分钟时3组患者ST段回降率相当(均为P》0.05),60分钟时A组的ST段回降率最高(P《0.01),而B、C组分别在90分钟、120分钟才取得相应效果.1周时A组的病变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B、C组.3组的不良反应相当.结论:应用小剂量rt-PA治疗AMI,30分钟方案的疗效较佳,可增加心肌组织的早期灌注,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