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1例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溶栓治疗的患者,入院及发病24 h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将评分的差值作为患者结局变量,分为预后良好组(NIHSS差值≥4分或≥50%)及预后不良组(NIHSS差值<4分或<50%)。选取溶栓前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筛选与不良预后相关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溶栓治疗后预后良好组42例(51.9%),预后不良组39例(48.1%),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溶栓疗效的因素为溶栓时间窗、血糖、NIHSS评分。【结论】静脉溶栓的近期疗效有明确的时间依赖性。血糖、NIH‐SS评分为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2.
通心络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改善局灶性脑缺血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线栓法复制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干预组通心络胶囊1.0 g/kg·d连续灌胃.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UNEL染色计数脑缺血周边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 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周边区TUNEL阳性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NGF、BDNF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可增加糖尿病脑缺血后缺血周边区NGF、BDNF蛋白的表达,拈抗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3.
急性和慢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及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和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其与发病部位、脑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缺陷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01/2003-12原沈阳铁路局中心医院南院区神经内科及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科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急性组为首次发病住院,脑卒中后即日~2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慢性组为脑卒中后3个月~1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急性组在住院后两三周、慢性组在病情稳定时应用老年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评估,以加拿大神经功能缺陷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估,采用经颅超声彩色多普勒经颞窗探索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脉冲频谱和血流参数.重点观察急性组和慢性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者与非抑郁障碍者脑底干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同时通过脑CT或MRI确定脑卒中发病部位,分析不同发病部位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抑郁障碍判定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Ⅱ-R).以老年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作为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的评定标准,11~20分为轻度抑郁障碍;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障碍.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经颅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神经功能缺陷量表以及抑郁量表测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急性组有抑郁障碍症状者占36.6%(52/142),男23例,女29例;慢性组有抑郁障碍症状者占45.1%(46/102),男22例,女24例;慢性组高于急性组,女性略高于男性.②慢性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急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2.82&;#177;2.66),(18.72&;#177;1.63),t=1.981,P<0.05].③不同脑卒中发病部位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不同,单一类型中脑卒中发病部位为额叶、颞叶、基底节时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④急性和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抑郁障碍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低于非抑郁障碍患者,阻力指数高于非抑郁障碍患者.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与发病部位有关,抑郁障碍影响脑血流速度,脑卒中慢性期抑郁障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4.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与细胞因子bFGF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 b FGF在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了 HE染色、尼氏染色、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及 RT- PCR等技术。结果 常规光镜及电镜观察均显示再灌注 1~ 7d额叶皮层及海马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变性、坏死。免疫组化学结果及 RT- PCR检测均显示皮层与海马区缺血组织 b FGF在缺血再灌注后呈明显阳性表达。结论 在脑缺血损伤 ,尤其是在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 b FGF可呈现明显强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且贯穿于缺血再灌注全过程中。 b FGF在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 ,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5.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HE染多功能,尼氏染色,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结果 常规光镜及电镜观察均显示再灌注后额叶皮质及海马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变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RT-PCR结果均显示皮质与海马区内的TGF-β1在缺血再灌注后呈明显阳性改变。结论 TGF-β1在脑缺血损伤时尤其在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可呈现明显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因此,TGF-β1不仅在脑缺血早期而且在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均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6.
美托洛尔和雷米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和血浆脑钠素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美托洛尔和雷米普利对大鼠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和血浆脑钠素水平(BNP)的影响及其发生时间。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应用美托洛尔和雷米普利治疗,分别观察1和4周,测定血浆BNP水平和心室重构指标(相对心室重量、左房直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 在急性实验中,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美托洛尔未能发送左室重构,但显著地降低了血浆BNP(P〈0.05);与美托洛尔相比,雷米普利不仅进一步降低了血浆BNP水平(P〈0.01),并且显著改善了心室重构。在慢性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美托洛尔和雷米普利均显著改善了心室重构并降低了血浆BNP水平(P〈0.0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美托洛尔和雷米普利治疗1和4周均可降低心肌梗死大鼠BNP水平。在雷米普利治疗1和4周均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而美托洛尔仅在4周时改善了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7.
疏血通注射液在急性脑梗塞的应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A组),疏血通注射液6ml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2周为1疗程。对照组91例(B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4天,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后14天进行疗效评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别(P<0.01),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也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疏血通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421例,根据化验结果分为2组:糖代谢异常组(糖尿病、糖调节受损)172例、正常血糖组249例。对2组血尿酸、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在糖代谢异常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成4组分别进行血尿酸、血脂的比较。结果糖代谢异常组血尿酸、血脂水平均高于正常血糖组;血尿酸水平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随着血糖的升高而升高;糖代谢异常及高尿酸均为急性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脑CT灌注成像(CTP)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探讨脑血流灌注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进行脑CTP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价和画钟测试(CDT),按认知功能受损的程度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n=43)、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n=48)和血管性痴呆(VD)组(n=12)。分析各组CTP不同大脑部位感兴趣区的脑血流灌注特点。结果三组糖尿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556,P=0.023),VCIND组和VD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年龄和糖尿病病史是V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三组间相比,额叶、颞叶、顶叶的局部脑血容量(CBV)有显著性差异(F3.216,P0.05);VD组额叶、颞叶、顶叶的CBV低于对照组(P0.05),且VD组额叶、颞叶CBV低于VCIND组(P0.05)。三组左侧的颞叶、顶叶和半卵圆中心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以及左侧枕叶的TTP有显著性差异(F3.116,P0.05);VD组高于对照组和VCIND组(P0.05)。三组在局部脑血流量(CBF)及右侧脑叶的MTT和TTP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顶叶及右侧颞叶的CBV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203,P0.05)。顶叶和左侧额叶的CBV与CDT评分呈正相关(r0.214,P0.05)。结论不同程度VCI均存在脑血流灌注降低,以额叶、颞叶、顶叶降低明显,且血流灌注随着认知障碍程度的进展而进一步降低,左侧半球受损早于右侧。脑CTP可为VCI的早期识别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我们观察了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He-Ne激光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肱动脉流量变化,并与未进行激光治疗的同病患者进行比较,试图探讨后者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一般规律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