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局灶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多层螺旋CT扫描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肺炎35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局灶性肺炎征象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35例病灶均位于肺野周边部,病变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26例,病变边缘呈锯齿状或有粗长毛刺28例,具有周围血管充血聚拢25例,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MPR及VRT在显示局灶性肺炎的形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及与胸膜的关系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结论多层螺旋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病人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局灶性肺炎的基本征象,为局灶性肺炎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18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建立淋巴结炎模型和淋巴结转移模型。在常规图像基础上测量两组淋巴结的扩散系数(ADC)及标准摄取值(SUV)。结果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明显大于良性淋巴结(P<0.05)。恶性淋巴结的早期标准摄取值(SUVearly)及延迟标准摄取值(SUVdelay)明显大于良性淋巴结(P<0.01)。结论 DWMRI能够有效的区分良、恶性淋巴结,与PET成像效果相似。其中rADC值诊断能力优于ADC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s)的动态强化模式,以期提高SPNs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96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96例SPNs进行动态扫描,测定SPNs的强化值、灌注值、血流量、血容量及时间密度曲线等动态强化参数指标,比较不同性质SPNs的动态强化参数及其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的平均强化值高于良性结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结节及良性结节A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B(P<0.01)。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A的灌注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B(P<0.01);恶性结节血流量及血容量高于良性结节,并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A的血流量及血容量显著高于良性结节B(P<0.01);良性结节A的血流量及血容量均稍高于恶性结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有助于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结节增强值在20HU以下提示良性,结节增强值≥20HU,可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4.
回顾分析294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占位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分析总结良恶性占位的MRI特征.良性占位MRI表现多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信号均匀;恶性则多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信号杂乱.MRI对良恶性占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58%和100%,组织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22%和25.00%(P<0.01).MRI对于软组织占位的定性诊断和良性软组织占位的组织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屏气状态下肺实质多层螺旋CT首过期的灌注值.方法 共收集健康国人志愿者60例,按注射对比剂速度不同平均分为3组,首先行肺部常规平扫,之后选择Perfusion序列对肺门层面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优维显300(Ultravist 300,碘含量300 mg/ml),注射速度3 ml/s、4 ml/s和5 ml/s,总注入量为40 ml.通过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单次扫描时间为0.5 s,扫描间隔时间亦为0.5 s,即扫描周期为1.0 s,曝光同时注入对比剂(即延迟时间为0 s),共扫描30个周期,每个病例共获得30幅选定层面首过期的动态增强图像.应用DynEva软件通过感兴趣区域分析法获得双侧肺实质及肺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公式计算正常肺实质首过期的灌注值及强化率.结果 注射速度为3 ml/s、4 ml/s和5 ml/s时健康国人肺实质的灌注值分别为(1.41±0.26)(均值±标准差)ml·min-1·ml-1,(1.01±0.14)ml·min-1·ml-1,(1.08±0.12)ml·min-1·ml-1;肺实质灌注值在注射速度为3 ml/s时与在注射速度为4 ml/s和5 ml/s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测量屏气状态下肺实质灌注值是可行的,当对比剂注射速率为4ml/s或以上时结果可靠,考虑到病人的外周静脉耐受压力,宜选择4 ml/s的注射速率.  相似文献   
46.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入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但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低,复发率高,如何提高颅内动脉瘤的致密栓塞是该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动脉瘤微导管的双弯塑型、横向成篮、篮外填塞、分部填塞及瘤颈重塑型技术可明显提高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常见的并发症有术中出血、血栓栓塞、血管痉挛等,迅速继续填塞动脉瘤是处理术中出血最有效的措施;实施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辅以抗凝及“3H”治疗是防治脑血管痉挛和血栓栓塞的关键。对于特别宽颈及梭形动脉瘤,无法单纯采用GDC治疗,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是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支架选择,防止支架移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确切疗效需进一步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7.
肝癌介入放射学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癌介入放射学的现状与前瞻贾雨辰,陆建平,田建明,王振堂肝癌是癌中之王,恶性程度高,进展迅猛,一旦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全身化疗或放疗基本无效。近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理论认识、禁忌证和治...  相似文献   
48.
随着冬眠心肌(hibemating myocardium,HM)和顿抑心肌(stunned myocardium,SM)概念的提出,人们对缺血后心功能障碍有了新的认识。一些心肌缺血后虽有功能障碍。但仍具有存活性。识别冬眠心肌与估计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程度、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直接的关系,已成为当今心血管影像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9.
西酞普兰片致癫痫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资料患者,女,18岁,未婚。既往无脑外伤、高热、抽搐、昏迷史,无癫痫家族史。半年前无原因出现不可控制的怕脏,反复洗手,开门用脚或用纸垫着手开,诊断为强迫症,给予西酞普兰片治疗。起始剂量2 0mg/d ,2周增至4 0mg/d ,强迫症状逐渐消失。4 0余天后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口唇紫绀,呼之不应,推之不醒,但无大、小便失禁情况,2分钟后自行缓解,醒后对发作情况不能回忆。脑电图示散在S波,考虑癫痫发作,给丙戊酸钠治疗,剂量0 .6g/d ,观察1.5个月未再出现癫痫发作,脑电图检查亦趋正常。2 讨论西酞普兰片作为选择性5 -HT摄取抑制剂,…  相似文献   
50.
【摘要】目的:了解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价值。方法:18例经纤支镜及手术证实的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容积扫描数据预处理后传至工作站,分别行MPR(CPR)、MIP、VR、SSD及CTVE成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重点观察支气管管腔和管壁的形态学改变。结果:MSCT轴位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均明确显示支气管管腔变窄,管腔表面不光滑和腔内结节状突起,管腔扭曲变形;管壁增厚,密度增高,僵直和钙化。轴位图像还可显示肺内伴随表现。结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MS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有一系列的表现征象,MS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对病变的定位,受累范围的测量等有很大帮助,是临床上一种无创性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可用于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介入治疗前的定位和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