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例1〕患者男,34岁。入院前3天在休息时突感右侧胸痛,气促,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自发性气胸”,行插粗针简易排气装置(针尾缚—橡皮指套)后转送我院。入院后体查有明显气胸体征,Χ线检查示:肺组织压缩萎陷达90%以上。入院6天内先后3次穿刺抽气,抽气量在600~1000mL之间,每次抽气后,气急症状好转,但不久又见加重,Χ线透视检查,未见肺组织复张,积气减少。遂于入院第8天在局麻下用腹腔穿刺套管针于右锁骨中线第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变化和胆固醇水平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 采集超声检查结合手术确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128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的外周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总甲状腺素(TT4)水平,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观察3组之间甲状腺功能变化和胆固醇水平。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组、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TT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组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3组T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组TC和LDL-C显著高于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对照组(P < 0.01),而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组TBA低于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对照组(P < 0.01)。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对照组TC和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伴发胆囊结石组和对照组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甲状腺肿组(P < 0.01)。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的发病始动因素可能是患者TT3降低导致的渐进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外源性补充左旋甲状腺激素钠可能防止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胆囊结石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田尤新  王莉  王娟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7):151-151
婴幼儿体表血管瘤多位于头面部,手术可致头面部畸形,术后易复发。硬化剂注射、同位素敷贴治疗均效果不佳。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41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霉素与医用胶(ZT508)融合后对阿霉素的缓释作用及对阿霉素、ZT508性能的影响。观察阿霉素在体表肿瘤局部的临床疗效。[方法]阿霉素与ZT508融合,用HPLC图谱对融合物进行分析;取融合物与ZT508同时进行粘结对比实验;融合物浸泡液中阿霉素的浓度。临床应用融合物涂抹于肿瘤表面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肿瘤表面病理学检查。[结果]融合物在HPLC图谱中,阿霉素谱峰值无明显变化;融合物稳定,固化没有发生分层,其强度与ZT508无明显差别;融合物固化块随浸泡时间延长,浸泡液中阿霉素释出浓度逐渐增加。应用于临床34例中有效(CR PR)18例(52.9%);34例治疗前肿瘤表面病理学检查,阳性23例,阳性率67.6%(23/34);治疗后印片阳性3例,阳性率8.8%(3/3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霉素与ZT508有良好的相溶性,融合后未改变两者的特性;在融合物中阿霉素有良好的缓释作用。ZT508与阿霉素融合物应用于体表肿瘤,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3例432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选择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3例中16例(19.3%)58枚淋巴结有做转移,微转移存不同性别及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肿瘤大小(P〈0.01)、侵袭范围(P〈0.05)及组织学分化程度(P〈0.05)之间差异显著,同时,N1比N0易发生微转移(P〈0.01).在16例微转移阳性的病人中9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67例阴性病人中仅6例(P〈0.001)。[结论]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大小、侵袭范围及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微转移的检测对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N0期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83例432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pN0),其中N115例,颈淋巴结(pN0)76枚;N0 68例,颈淋巴结(pN0)356枚.选择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确定其微转移情况并与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3例中16例(19.3%)58枚淋巴结有微转移.在微转移患者中9例(9/16)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67例无微转移患者中仅6例(6/67),P<0.001.同时,N1、N0其微转移分别是7例(7/15)和9例(9/68),P<0.01.结论 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复发及转移密切相关.微转移的检测对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对于化疗药物的使用途径及给药方法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阿霉素(ADM)与医用ZT 508胶融合,进行肿瘤表面外涂,在体表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淋巴结微转移的角度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中央组(Ⅵ组)淋巴结处理的意义.方法 选择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326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pN0)进行检测,确定其微转移情况并与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26枚pN0淋巴结中微转移阳性46枚,包括Ⅱ组4枚(4/42),Ⅲ组5枚(5/34),Ⅳ组5枚(5/49),Ⅴ组1枚(1/17),Ⅵ组31枚(31/184).在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的14例中6例(6/14)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54例微转移阴性病人中仅3例(3/54)复发或远处转移(P<0.01).结论 甲状腺滤泡状癌Ⅵ组淋巴结是容易发生微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且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复发及转移有密切关系.甲状腺滤泡状癌手术时应常规清扫Ⅵ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PTC患者1524例,其中多灶性PTC 492例,单灶性PTC 1032例。通过比较多灶性与单灶性PTC患者在性别、民族、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前促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病灶范围、病灶最大径、病灶直径总和、颈部中央区和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癌侵犯被膜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多灶性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根据是否出现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和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患者上述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与单灶性PTC患者比较,多灶性PTC患者中55岁以上、合并高血压、出现中央区或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癌侵犯被膜患者的比例更高(均P<0.05);55.1%多灶性PTC患者的病灶分布在双侧腺体,且病灶最大径和病灶直径总和均大于单灶性PTC患者(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病灶最大径超过7?mm、甲状腺癌侵犯被膜是多灶性PTC患者发生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均P<0.05);男性、病灶最大径超过7?mm、术前TG超过55?ng/mL、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是多灶性PTC患者发生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多灶性PTC患者出现中央区及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比例均高于单灶性PTC,且当患者为男性、病灶最大径超过7?mm、甲状腺癌侵犯被膜、术前TG超过55?ng/mL时发生转移性淋巴结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状癌各危险组与颈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83例432枚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颈淋巴结,选择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确定其微转移情况,根据影响其预后的几种因素,分为高、中、低三个危险组,分析微转移与各危险组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83例中16例(19.3%)58枚淋巴结有微转移,微转移在低、中和高危组,其发生率分别是4/39、5/32、7/12,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6例微转移阳性的病人中9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而67例阴性病人中仅6例(P<0.001=。结论甲状腺滤泡状癌颈淋巴结微转移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微转移的检测对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