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伴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迷宫手术〔1〕的技术复杂、心脏停搏时间较长 ,为此 ,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改进〔2 -5〕。 1998年 3月我们也采用改良迷宫手术 (modifiedmazeprocedure)治疗二尖瓣病变伴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病人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2 2例病人中男 5例 ,女 17例 ;平均 (39 7±10 9)岁。房颤平均持续 (8 8± 6 7)年。其中二尖瓣狭窄 10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8例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4例。左房径 (6 0 8± 16 7)mm ,射血分数 0 5 3± 0 12 ,缩短分数 0 2 8±0 0 7。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冷晶体心停跳液保护心肌 ,血流…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0年6月,先后用同种带瓣血管为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施行了矫治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田子朴  袁宏声 《四川医学》1989,10(3):134-135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需行再次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多。由于前次手术后所形成的心包内粘连对体外循环的建立和心内操作都带来巨大的困难,使得再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都大为增高。本文报告我科1985~1988年间施行的再次心内手术的经验教训,着重讨论再次手术的一般共同性问题,供同道参考。本组共12例,有关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14.
非手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左心房血栓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1,女,31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10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3个月入院。临床诊断:二尖瓣重度狭窄.心房颤动,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左心房内径67mm。采用St.Jude机械瓣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前心脏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左房径43mm.人工机械瓣功能正常,左心房血栓形成约23mm×29mm(图1)。出院后除继续心功能调整外,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7岁。因二尖瓣狭窄直视分离术后21年,心悸1^+年,加重3^+月入院。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直视分离术后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反流,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于2006年12月14日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采用St.Jude27号和31号机械瓣膜分别行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出院前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位、三尖瓣位机械瓣稳定,瓣叶活动好,  相似文献   
16.
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后血清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后血清钾的变化 ,对造成高钾血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方法 根据灌注不同的心脏停搏液 ,将 6 8例心瓣膜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组 :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 (St.Thomas液 )灌注 ;组 :用含氧血心脏停搏液灌注。对两组血清钾水平进行了连续监测及比较分析。 结果 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者术后能使血清钾维持在较好的水平 ,但有可能造成术中高钾血症。 结论 使用含氧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技术适当 ,可避免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17.
开放性胸腹联合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86年9月经右房修补室间隔缺损44例,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需用Dacron片修补的21例。全组男12例,女9例。年龄4~30岁,平均13岁,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9例,合并其它心内畸形8例。1例于2年前经右室切口补片修补膜周室缺,术后因缝线脱落发生残余漏,此次经右房入路再次补片修补成功。经右房修补膜周室缺有手术野浅晰,不影响右心室功能和减少传导束损伤等优点,对同时合并其它心内畸形,经右房矫治也有可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等优点。故经右房修补膜周室间隔缺损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冯桂娟  董力  袁宏声 《华西医学》2008,23(2):377-377
患者,女,9岁。15 d前因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就诊,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06年6月7日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下腔型),右上腔静脉缺如,左上腔静脉残存,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收入我科。入院查体:T 3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二尖瓣置换(MVR)加或不加三尖瓣成形术前后右房室径及房室环的变化情况. 方法纳入112例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施行MVR术的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按照最大三尖瓣环径/体表面积≥21 mm/m2的标准,112例患者被分为三尖瓣成形组(TAPG,n=56)和非三尖瓣成形组(NTAPG,n=56).TAPG在术中加做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定期随访,两年复查超声心动图. 结果 11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5.04±5.04)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表面积、心功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PG中伴有房颤的患者多于NTAPG(P<0.05).TAPG患者术后右房室径、最大及最小三尖瓣环径均缩小(P<0.05),三尖瓣环缩短分数变化不明显(P>0.05),三尖瓣返流(TR)程度构成比减轻(P<0.05).而NTAPG患者术后右房室径变化不明显(P>0.05),最大及最小三尖瓣环径增加(P<0.05),三尖瓣环缩短分数变化亦不明显(P>0.05),TR程度构成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出现5例(8.94%)中度及中度以上TR. 结论在术前右房室径及三尖瓣环径明显扩张的患者,MVR术中加做三尖瓣成形,将有利术后右房室径及三尖瓣环的明显缩小、TR程度构成比的显著改善.对于术前没有明显右房室径及三尖瓣环扩张的MVR手术患者也应仔细评估三尖瓣情况,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T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