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8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68篇 |
妇产科学 | 29篇 |
基础医学 | 85篇 |
口腔科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449篇 |
内科学 | 142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35篇 |
特种医学 | 69篇 |
外科学 | 119篇 |
综合类 | 755篇 |
预防医学 | 284篇 |
眼科学 | 27篇 |
药学 | 267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243篇 |
肿瘤学 | 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158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12篇 |
2006年 | 142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并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治疗的32例白血痛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诱发因素,使用抗菌药物、激素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2例白血病并发39例次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率为26.89%,真菌种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8.97%),其次为酵母样菌(28.21%),感染部位以口咽部感染为主(53.84%),其次为肺部感染(28.20%),34例次治疗有效(87.18%),易感因素包括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低或缺乏、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激素.[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中性粒细胞数,严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医院真菌感染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对202例接触组和141例对照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期接触一氧化碳(CO)的工人,呼出气中一氧化碳值(Cob)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组班后cob浓度与班前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差别有显著性,同时做体查,CO接触组自觉症状、心电图、生化指标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组Cob浓度高低与体检和生化指标相吻合,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评价劳动环境中CO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时可用Cob代替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值(HbCo)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63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山莨菪碱组(35例)和硝酸异山梨酯组(28例),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在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结束后同一时间进行1 h的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心率变化.结果 治疗2周后山莨菪碱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和平板运动试验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33/35)和91.43%(32/35),硝酸异山梨酯组分别为60.71%(17/28)和64.29%(18/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结束后心率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7年.近中期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57%比50.00%,P<0.01).结论 山莨菪碱治疗心脏X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4.
四物汤及单药材超临界萃取物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四物汤及单药材超临界萃取物中的藁苯内酯的含量,探讨四物汤的配伍机理,并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用TLC法鉴别藁本内酯,用GC法测定藁苯内酯含量。结果:四物汤及单药材中超临界油收率及藁苯内酯的含量均具有较大的差别,藁苯内酯的稳定性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和放置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20℃及4℃时,超临界油中藁苯内酯的稳定性较差,在-10℃放置时稳定性较好。结论:四物汤中的超临界油收率及藁苯内酯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单药材,放置条件应低温避光,且应短期内放置使用。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总结知母自汉代至今两千多年的临床剂量特点,为知母临床应用选择安全、合理、有效的剂量提供文献依据。方法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采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并建立各朝代知母临床用量数据库,统计知母在不同朝代出现的频次、最常用剂量、常用剂量范围上限、常用剂量范围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以及平均用量,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统计结果发现,汉唐时期知母临床用量较大且用量范围较广,最大量可达82.8g。自宋代推行煮散之后,知母临床用量显著下降,但仍有大剂应用的医家。至现当代,知母的临床用量多限于药典所规定的范围,但也有超药典用量应用的报道,使得知母的临床应用长期以来呈现大小剂量并存的现象。结论知母大剂量应用(≥30g)常见于白虎汤及其类方,主要用于瘟疫、温疟等急性热病的治疗,而通过辨证小剂量应用知母(≤6g)也会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另外,汉唐时期知母常用于治疗痹证及水湿肿满等证,而此功效在宋代之后则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16.
117.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530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瘀热证7个基本证候,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5、7、11、21天共6个时间点进行证候调查,研究证候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各时间点瘀热证始终占据第一位,风证、火热证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延长,痰证比例下降,血瘀、气虚比例上升,阴虚阳亢证始终处于最后一位。将各证候例数按时间点进行纵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瘀热证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火热证、风证为常见证候,呈现出向血瘀、气虚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评价本院Ⅰ期临床研究室在抗酸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中的护理方法,为其他Ⅰ期临床试验提供护理参考。方法对本院Ⅰ期临床研究室开展并完成的一抗酸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20例受试者实施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20例受试者对受试药物及24hpH值监测仪持续24h胃内监测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在用药、采血与置管操作中积极配合研究者,无一例中途剔除。结论本院在抗酸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中的护理要点合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9.
晋国蓉;蔡鑫;任祝惠;马惠 《云南医药》2013,(6):553-555
<正>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1]。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 相似文献
120.
Richard T. Burnett ;C. Arden Pope III ;Majid Ezzati ;Casey Olives ;Stephen S. Lim ;Sumi Mehta ;Hwashin H. Shin ;Gitanjali Singh ;Bryan Hubbell ;Michael Brauer ;H. Ross Anderson ;Kirk R. Smith ;John R. Balmes ;Nigel G. Bruce ;Haidong Kan ;Francine Laden ;Annette Pruss-Ustnn ;Michelle C. Turner ;Susan M. Gapstur ;W. Ryan Diver ;Aaron Cohen ;何蓉 ;张伊人 ;金泰廙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11):898-903
[背景]评估由于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长期暴露引起的疾病负担,需要了解相对风险度(RR)函数的图形和幅度。然而,在世界上很多观察到高PM2.5环境浓度的地方,都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确定死亡RR函数的图形。[目的]建立可用于全球PM2.5暴露范围内成人死因的RR函数:缺血性心脏病(IHD)、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癌(LC)。建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发病的RR函数,用于估算〈5岁的儿童中死亡率和健康生活损失年数。[方法]通过整合现有的来自于环境空气污染(AAP)、二手烟草烟雾、家用固体烹饪用燃料和主动吸烟(AS)等研究的RR信息,拟合综合暴露-反应(IER)模型。采用颗粒物质的吸入剂量,通过转化AS暴露来估计全年PM2.5的暴露当量。在估算全球环境PM2.5浓度的基础上,得出各国的人群归因分数(PAFs)。[结果]与以往负担评估中使用的其他7种模型相比,IER模型是一种优越的RR预测方法。在不同国家中,归因于AAP暴露的PAF百分数各不相同,分别为:IHD,2~41;脑卒中,1~43;COPD,〈1~21;LC,〈1~25;ALRI,〈1~38。[结论]我们建立了一种以细颗粒物为基础的RR模型,它通过整合来自不同类型的燃烧所产生颗粒物排放的RR信息,涵盖全球范围的暴露。当获得新的RR信息时,可以对这个模型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