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骨科患者肢体肿胀较常见,骨折后24~72h疼痛剧烈。如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患肢血液循环障碍,影响手术的进行及康复效果。严重的肢体肿胀可致骨筋膜综合征而使肢体发生坏死。临床上常采用生物冰袋进行肢体冷敷,接触面积小,容易从患肢滑落,需多次重新放置,增加护士的工作量,且患肢不能随意活动。我科自2012年3月以来,采用全棉毛巾对急性期肿胀肢体进行冷敷,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对西藏大学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干预后西藏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提高西藏大学学生急救素养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方法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自行设计的急救知识调查问卷对西藏大学1257名大学生进行前后对照调查。结果培训前后西藏大学学生常见急救知识知晓率依次变化为吃饭噎住23.2%(75.2%)、裸露皮肤烫伤36.9%(43.3%)、静脉大出血37.2%(70.9%)、溺水37.6%(52.2%)、狗咬伤39.1%(84.9%)、崴脚43.0%(63.4%)、手指削掉皮57.1%(61.2%)、腿部骨折58.5%(83.2%)、过度饮酒昏迷65.6%(90.3%)、高处跌落67.1%(96.7%)、眼睛溅入不明液体82.4%(85.8%)。结论经过培训及现场演练后,西藏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水平整体提升,应该在西藏大学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采用多渠道多次干预,从而使西藏大学学生的现场救护和现场急救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下肢血管病变(LEVD)是否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78例和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M组)4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DPN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FBG、HbA1c、LEVD评分较DM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SBP、DBP在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LEVD暴露发生DPN的危险性是无LEVD暴露患者的7.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PN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病程、HbAlc、LEVD评分;2型糖尿病患者LEVD评分增高发生DPN的危险性增高,当LEVD评分>0时,发生DPN的危险性是无LEVD患者的7.4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中国异烟肼(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的分子特征。方法: 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耐INH基因突变的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的突变基因的突变位点、突变类型,以及氨基酸改变数量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69篇中英文文献,共6393株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95.71%(6119/6393)检测到基因突变或缺失,其中katGinhAaphC突变数量最多,分别占77.57%(4959/6393)、15.20%(972/6393)、3.69%(236/6393)。单基因单位点突变占87.80%(5613/6393),联合突变占12.20%(780/6393)。katG315突变占INH耐药菌株总数的56.22%(3594/6393),katG463突变占10.03%(641/6393),inhA15突变占10.10%(646/6393)。突变形式最常见的是C→T,占10.03%(641/6393)。结论:中国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突变基因最多的是katGinhAahpC,突变密码子最多的是katG315katG463inhA15。  相似文献   
15.
强迫症的主要特征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患者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共存。认知理论对强迫症的解释和治疗得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的支持。强迫信念对闯入性思想的评价是强迫症状得以发展和恶化的重要因素。几个有影响力的强迫症的认知模型分别介绍了不同的强迫信念是如何导致强迫症状的。可以采用认知治疗技术克服强迫思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西藏不同海拔地区藏族人群红细胞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特征,并建立各指标的参考区间。  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8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西藏阿里地区(海拔Ⅰ,海拔4298~4352 m)、拉萨市和日喀则市(海拔Ⅱ,海拔3670~3835 m)、林芝市(海拔Ⅲ,海拔约2900 m)常住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测定全血细胞计数、血清铁(serum iron,SI)、未饱和铁结合力(unsaturated iron binding capacity,UIBC)、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铁蛋白(ferritin,FER)、叶酸(folic acid,FA)、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 B12),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方差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海拔藏族人群各指标差异,采用转换参数法建立各指标的参考区间。  结果  共纳入藏族人群1128例,其中937例用于参考区间建立。男性SI、TSAT、FER水平显著高于女性,TRF、FA、UIBC显著低于女性(P均 < 0.001);TRF和UIBC随人群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FER随人群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Vit B12以30~39岁年龄组最高;SI、TSAT、FER和Vit B12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升高(P均 < 0.001);TRF、UIBC在海拔Ⅱ人群中最高,海拔Ⅲ人群中最低。各指标参考区间如下:SI在女性中为4.5~35.6 μmol/L,男性为10.6~41.1 μmol/L;UIBC在女性中为19.9~79.5 μmol/L,男性为16.4~63.9 μmol/L;TRF为1.90~3.64 g/L;TSAT在女性中为5.3%~58.2%,男性为16.4%~68.8%;FER在海拔Ⅰ、Ⅱ女性中为4.81~953.15 μg/L,海拔Ⅲ女性为4.85~459.53 μg/L,海拔Ⅰ、Ⅱ男性为50.55~1677.28 μg/L,海拔Ⅲ男性为48.68~1239.30 μg/L;FA为1.96~9.76 μg/L;Vit B12为176.3~1162.3 ng/L。  结论  西藏不同海拔地区人群红细胞代谢相关指标存在性别/年龄/海拔差异,与平原地区居民存在不同,应针对西藏地区建立其人群特异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7.
张晨  田丽 《天津护理》2015,(2):175-176
<正>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系统最为关注的问题,而意外事件的发生往往存在"预警信号",即事件发生之前的数小时可以在临床上观察到某些病情恶化的症状,并且这些症状通常表现为某些生理参数指标的异常改变。因此,早期识别住院患者临床生理恶化的预警指标并做出处理可以有效降低人为不良事件,从而保证患者安全[1]。然而,很多时候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判断还主要凭临床经验和"直觉",这不利于科学规范开展医疗工作,并且未合理处置病情致严重的不良事件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对β淀粉样蛋白_(25-35)(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 PC12细胞传代培养,分为对照组、Aβ_(25-35)组、Aβ_(25-35)+环孢菌素A组(环孢菌素A组)。Aβ_(25-35) 10μmol/L,环孢菌素A 20 -μmol/L。药物作用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钙网蛋白、半胱天冬氨酸酶12(caspase 12)活化片断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0±0.2)%比较,Aβ_(25-35)组细胞凋亡率(45.0±3.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环孢菌素A组细胞凋亡率为(27.0±2.4)%,较Aβ_(25-35)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β25 35组钙网蛋白、caspase-12活化片断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_(25-35)组比较,环孢菌素A组钙网蛋白、caspase 12活化片断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菌素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来减轻Aβ_(25-35)对PC12细胞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锥形束 CT(CBCT)测量下颌前牙唇舌侧骨壁厚度,为即刻种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132例正常牙合个体的 CBCT 图像,对其下颌前牙进行研究。测量根尖处、根尖1/4、根中1/2、根颈1/4处的唇舌侧骨壁厚度,比较左、右侧及性别之间骨壁厚度的差异。结果下前牙左右侧同名牙相应骨壁厚度无差异。除根颈1/4处外,舌侧骨壁较唇侧厚。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在根颈1/4处,唇侧骨壁厚度>2 mm 的比例分别占0、0和1.51%。在根中1/4处,分别占0.76%、1.44%和3.79%。性别对舌侧骨壁厚度有影响。结论应用 CBCT 建立了正常牙合个体下颌前牙区唇舌侧骨壁厚度的参考值,为即刻种植提供临床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马铃薯中6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同时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离心后上清液经Envi-car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Dionex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2μm)分离,以乙腈和含0.1%甲酸的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6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在2~1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23),6种环己烯酮类的定量限均为2.0μg/kg,检出限均为0.6μg/kg,6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在马铃薯中以2.0、4.0和10.0μg/kg加标时回收率在67.5%~95.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8.5%。应用该方法对30份马铃薯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阳性样品2份,检出率为6.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马铃薯中6种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残留量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